印山越国王陵——古越国历史的见证

印山越国王陵,位于浙江绍兴县兰亭镇里木栅村,为198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印山是一座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300米,高约24米的小山,因其平面略似方形,又高耸似印,俗称“印山”。史书记载,古时这一带森林茂密,系伐木场地,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国许多士兵在这里砍伐木头进贡给吴国,这些砍伐木头的人,当时被人称为“木客”,因而印山在早期也叫“木客山”。有关专家认为,由于越语“木客”与“木栅”发音较近,这就是木栅村名的由来。

印山越国王陵

据《越绝书》记载,“木客大冢者,勾践父允常冢也”。印山越国王陵建筑规模之大,结构之合理,形制之独特,气势之宏伟,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国内文物权威人士认定,印山越国王陵的文物价值,几乎可以与秦王陵相媲美。“北有秦宫,南有印山”之美誉,充分概括了印山越国王陵极高的文物价值。

整座王陵,穿过宽大的长墓道,沿着木梯下到墓室,只见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室与室之间有台阶相隔,墓室内均用巨大的长方木构筑,每根木枋的四周都涂有油漆。底面用长方木横向平铺,在底面两边用长方木互相斜撑,形制是三角形木椁,木椁的木头,直径80多厘米,顶部压盖硬木板,墓室规模巨大,长30多米,底宽近5米,高度4米多。墓穴中室还铺了一层编织物,中央停放一大型木棺,棺长6.10米,宽1.10米,内高0.40米,采用独木雕凿而成,(用整段树身镂空分为两片的木棺)棺内外及墓室内的长方木均用三面髹漆,局部地方至今漆面如镜,令人叫绝。

玉镇

青铜铎

越国王陵,不但规模浩大,而且在填筑和防腐措施上也十分科学和讲究,墓室上首包有约140多层树皮,20多厘米硬的树皮外再填筑着1米左右厚的木炭层,然后,整个幕坑用大量青胶泥填筑。据介绍,墓室坑底还铺垫着一层1.65米厚的木炭。而墓坑之上,在发掘之前是一个长70米,宽35米,高10米的椭圆形封土墩。此外,建于王陵、皇陵的隍壕,在木客大冢四周也完好地保存着。现在,印山的四个角上,现今都还有清水环绕;而王陵却相对干燥。——正是这些层层“屏障”,才使这座独木巨棺历时约2500年基本完整地保留下来。

印山越国王陵曾经被盗,部分木构件受到些损坏,所幸整体保存完好。越王允常的遗体已经不见。墓里出土文物40多件,如:玉器、玉剑、石器、漆器、青铜器,其中有挖岩石的青铜工具、夯土木质工具,(从这两件工具看,在当时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条件下,建造这样规模的陵墓,起码得花十几年时间)。

专家们认为,印山越国王陵不仅是古越国历史的见证,也是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结晶!

本文由古建中国整理,古建中国--建筑文化一站式服务平台,专注于建筑产业链,以古建筑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建筑行业综合运营服务商。以对古建筑“传承、应用、创新”为宗旨,以引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导向。联合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咨询、设计、施工、地产商、材料商等企业达成战略联盟,形成配套国家一带一路、新区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建设服务商。

Hash:ab1754863a95b24511ce836f31701607b7572af2

声明:此文由 古建中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