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报道!柯桥这所学校24年来因一种颜色而与众不同,你猜是啥?
在柯桥,有这样一所小学
在这里,师生一起
种菜种花、养小鱼、喂小鸟
拔草除虫、浇水施肥
感受春种秋收的喜悦
整个校园生机勃勃
……
这不是《窗边的小豆豆》里面的巴学园
而是一所真实存在的
普通但又极富魅力的乡镇小学
她的魅力不仅在于
百年历史的厚重和校园环境的美丽
更在于24年如一日传承环境教育理念
这里是绍兴市首批绿色学校
浙江省首批绿色学校
全国绿色学校
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
暮春的风,吹绿了山村
今天,小编要带大家
到这所学校转一转
↓↓↓
夏履镇中心小学
一节“生态课” 把孩子“还给”自然
1995年夏,时年29岁的洪志明调任夏履镇中心小学校长。“学校成立于1915年,历史虽悠久,毕竟是山区小学,教学基础相对薄弱。”如今已经在柯桥小学当校长的洪志明回忆,当时适逢教育改革,全国的学校都在努力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如何使学校走上特色发展之路,让人颇费脑筋。
洪志明想到了“科研兴校”。“山区学校做科研?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想法提出后,质疑声一度盖过掌声。但改革,就是变不可能为可能;而改革,又需从拥有的资源找切口。
夏履的自然禀赋一直极有优势
而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
孩子的天性本与自然最接近
理应在大自然中获得快乐,获得真善美
在这样一个生态良好的乡镇
开展“环境教育”
倒是一桩水到渠成的事
就这样,1995年10月
“环境教育”的雏形——“生态课”
正式开课
自编乡土教材、开辟生态教育基地
最初的教材略显单薄
只是村民和企业家保护环境的故事
慢慢地
“生态园”建起来了
葡萄架立起来了
自制的鸟笼挂上了树
满园绿草与满园的花
构成了生动的自然野趣图
伴随着科研的深入,199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学校校报《绿色明天》“呱呱坠地”,“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我们渴望每一个孩子的脚下布满绿地毯,去寻觅一条通向太阳的路。”20多年来,《绿色明天》从8开纸拓展到4开纸,记录下了学校从环境课程起步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坚实步伐。
“等到我长大后回到母校,我会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些小动物,还有和爸爸一起动手做鸟笼,我做的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最受小鸟欢迎。”“我妈妈还会问我,我养的小鱼有没有及时换水,有没有给它吃饱,她整天担心鱼被我养死掉,其实我每天都做好了喂养记录。”……细读校报上一篇篇充满童趣的习作,扑面而来的泥土香味,毫无疑问,环境教育带给孩子们的,远比课本要多。
不“放过”一个角落 打造绿色校园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
让每一个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
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
这是漫步于夏履镇小最真实的感受
24年来,夏履镇小的校长换了8任。如今,接力棒交到了李雅红手中,她告诉我们,绿色已经是学校的精神所在,不论何时都不能丢,而独树一帜的“环境教育”课程也一直在传承中创新。近年来,许多荣誉纷至沓来:绍兴市首批绿色学校、浙江省首批绿色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
学校的德育校长周建国,对绿色校园打造有着自己的见解。“要比校园大小和硬件设施,乡镇学校与城里学校没法比。”周建国觉得好好利用校园里的每个角落最重要,“螺蛳壳里做道场”,绿色校园就这样精心打磨出来了:
学校的厕所是“生态厕所”,冲厕水用井水替代自来水,洗手水槽连接小便沟、大便沟,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不仅节约成本,也唤醒了孩子们的节水意识;
学校里的每个角落都是学习的课堂,比如上了四年级后,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的菜园子,以班级为单位拥有“自留地”,种大蒜、种豌豆或者种紫云英,都由孩子们商量着定,拔草除虫、浇水施肥,让孩子们感受春种秋收的喜悦,蔬菜还会由食堂加工,最终成为全校师生的“加餐”;
■■■■■
同学们可以认养金鱼或小鸟,换水喂食,老师从不插手,还鼓励孩子们做好观察记录,与动物交朋友,做自然的有心人;
校园里的一景一物
都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
老师在孩子们心中
播撒了绿色的种子
也让许多孩子收获了
最可贵的真善美
把家乡写进课本 传承地域文化
“孩子天生与大自然相通,他们和大自然天生就是伙伴,真正好的教育,是从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出发,顺其自然,培养完整、纯粹、幸福的人。”说起环境教育,李雅红脸上神采奕奕,“大自然是孩子们的教育之神,孩子们可以从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中,探究自然的奥秘,获得生命的力量,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夏履镇小无疑是打磨特色的先行者,采访进行到后程,越发觉得,这是所“宝藏”学校。
在编写和修订校本教材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走出校门,建立了户外教育基地,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自然环境,如夏履江、越王峥等开展生态调研;多年来,学生放学回家时都随身携带一只小纸袋,回家路上看到垃圾就及时捡起来,这也促使许多家长参与进来,教育一代人,影响两代人;学校一系列的教育研究实践,还得到了省环保宣教中心及浙江大学生态农业研究所等有关领导的关注和关心,大院士们悉心指导小学生,并鼓励老师们在编写教材时,多编写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内容。
“我们现在正在修订新的校本教材,内容涵盖夏履的诗、夏履的画、夏履的竹、夏履的桥等12方面的内容,希望激发孩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周建国说,以家乡山水启蒙小学生,用神话传说引发情感共鸣,其实是在用不同的意象丈量乡愁,从曾经最充分表达乡愁的诗词中追溯乡愁,如果地域文化没有传承下去,夏履美丽的环境和良好的生态保护就无从谈起,年轻一代对家乡的情感依恋也就不会有。
“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还希望将‘环境教育’更进一步,更好地传承地域文化。”周建国认为,这是一个将教育特色升格为德育特色的过程。“这要求学生不仅仅能够亲近自然、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崇尚环保,更是希望在他们心中播种下一颗不忘初心、爱家乡的种子。我想,这才是我们最根本的目标。”
NEWS
﹀
﹀
﹀
▼
全媒体记者|冯娣
责任编辑|陈春艳
Hash:7a25f17e95c976dc8d6326b1b0037d0a162655f0
声明:此文由 柯桥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