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采风之五:梦圆九龙山
梦圆九龙山
刘永强
昨天,郭大侠在群里发了一首“红袄袄”的诗,群里炸了锅,都怀疑大侠当年在西山有故事。甚至有人还庆幸大侠没有把故事搞成事故。我原本想偷个懒,这次就不写东西了,可看到大家都这么用功,就又强迫自己坐到了电脑前。我想说的是,郭大侠在西山有没有故事我不敢确定,但我在西山真有故事,也有事故。
这几年,家里人、亲戚、朋友、同事,不停地有人邀请我一起去大水川、九龙山玩,没去过的,充满向往,回来的,带着兴奋,说那里有多么多么好。九龙山上的玻璃栈道、索道,是我最好的一个同学张丙孝带人施工的,他也多次邀请我上去看看。这一切,我都拒绝了。说句心里话,我怕去西山。这么多年了,西山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是我寄托希望的地方,也是我无时不在牵挂的地方。我所以迟迟不敢再次踏进西山,因为我怕我的梦想破灭,说白了就是一种鸵鸟心态,我想我晚一点去,也许离我的梦想就更近一步。
还是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西山吧。西山,宝鸡市西部山区的简称,是指宝鸡市西面的渭河河道和宝鸡市以北的县功一线之间的扇面夹角,是陇山的余脉,属于陈仓区管辖,共有县功、新街、赤沙、香泉、坪头、胡店、拓石、凤阁岭八个镇,100多个村。西山最大的特点就一个字,穷。这里虽然离市区不远,但山大沟深,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几乎没有一块平地,全年无霜期只有100天,大风、大雨、冰雹还时常光临,种玉米不到一米高,野鸡站在地上就可以吃到玉米棒,所以当地人管这种玉米叫“野鸡够”。2005年,这里几乎每个村的村口都立着一个大牌子“xxx重点扶贫村”,按照官方非常低的统计标准,这里的贫困人口超过一半以上。这里是整个陕西乃至全国连片深度贫穷的地区之一,也是各级各届政府的心病。
2005年10月,宝鸡市“突破西山”大型扶贫行动开始,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我们《宝鸡日报》的记者策划了一个针对西山的大型采访活动,我就是这些记者中的一员。真正进入西山后,我们才发现,这里的贫穷比我们在材料上看到的要严重得多,而我们在一线、在人迹罕至地方看到的,无时不在撞击着我们的灵魂。在赤沙镇落花沟小学,我们看到学校没有围墙,教室没有玻璃,孩子冻得瑟瑟发抖。全校58个学生,两个半老师,所谓的半个老师就是炊事员,是村上派来给老师做饭的,也教学前班孩子几个字。几个年级的孩子在一个教室上课,老师先给高年级的孩子讲课,然后再给低年级的孩子讲。因为许多学生家特别远,学校早上九点开课,下午两点放学,太早,他们到不了,放学太晚,他们在天黑前回不了家。有一个叫毕海娟的女孩,六年级,她家离学校有30里地,她一个人来回每天走60里路,六年,她等于走过了两个长征。有一个叫王召成的特困户,他家独自住在一个山沟里,没有路,我们踩着河床里的石头走了大约4个多小时,才在一个山头上看见了他家,周围十多里无人烟,40多岁的他和80多岁的老娘挤在一间不到10平方的茅草屋里,用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来形容他家最为贴切。问他有什么愿望,他说希望能在明年下雨之前给他的茅草屋换个顶。我顿时无语,掏出身上仅有的二百块钱,转身离去,不忍再去看他佝偻着身子的老娘。在胡店镇的仙龙村,由于大水冲毁了村上唯一的出口——渭河上的一座便桥,村民只好通过河上的一条钢绳滑索出进,大人、小孩都这样。百姓如此,镇里的干部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香泉镇,我看到了镇里的一项制度,规定,镇领导冬季每人每月用电额度为20度,夏季15度,工作人员冬季15度,夏季12度。镇里的电话只能接,不能打。来的客人就住书记镇长的宿舍,他们自己去找别人打通铺。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走遍了这里的角角落落,凤阁岭的后山页岭、香泉的大水川、坪头的九峰、九龙山、赤沙的落花沟、新街的吴山等等,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西山,在采访的路上,大风大雨、挨冻受饿是必然的,好几次遇到过成群的野猪,也好几次差点翻车,葬身于这里,但,这阻挡不了我们的脚步。
我们大量来自一线的报道见诸报端后,在全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的当时,在离宝鸡市如此之近的地方,竟然有这样的地方,很快,在全社会凝聚起了一股热潮,使市上突破西山的计划得以顺利进行。高寒地区的大量村民被整体搬出,水、电、路、医、教等基础设施项目向这里倾斜、许多单位、个人,捐款捐物,西山,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我也因为自己曾经参与过这样一个工作而骄傲。这十多年,我忙于工作,从未去过西山,但是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时常在我的梦里,我一直相信,他们会好起来的。
这次,市作协组织作家来这里采风,我强行说服自己跟着来了。一开始,我的心情是惴惴不安的,怕再见到我十五年前见到的情景。一路走下来,我的心一下子释然了,大水川、九龙山、灵宝峡、大西山,山水依旧,景色又新,人却不在。育才集团斥资20多个亿,以大手笔 、大气魄,对这里的山村宜搬则搬、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把这里原始的壮美景色变成一个国家4A景区,把这里世世代代的山民,变成了一个个穿戴时尚、讲一口普通话的景区工作者。又宽又平的柏油马路、齐齐整整的移民新居、灿烂如花的村民笑脸,这里的一切都变了,突破西山这一宝鸡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扶贫工程,终于在精准脱贫的“生态+旅游+扶贫”的模式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育才集团功不可没,史军辉善莫大焉!
到这里后,我就极力打听我采访过的那些熟人,这里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当地人,他们告诉我,那个想给茅草屋换顶的王召成,和他们村一起搬到了县功镇,政府在那里为他们盖了新房。那个每天走60里山路上学的毕海娟今年也二十多岁了吧,你是走出大山去了外面的世界,还是你就在九龙山,就是带我们参观的那个导游姑娘?虽然我没有打听到你的确切消息,但是我相信你一定过得很好。
九龙山,不只是一个景区,更是我圆梦的地方!
九龙山采风作品
九龙山采风之一:
刘永强,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宝鸡日报社主任编辑,曾任《关天经济报》执行副总编。
Hash:f84dce5a9480e4f13255d84d63fbe7006b7d553f
声明:此文由 岐山作家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