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围棋重要发祥地—棋子山

作为当今国际上流行棋类的围棋,在我国约有四千年的历史。但有关它的起源争议颇多。

山西省政协委员、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晓国经多年探索研究,发表了著作《论陵川棋子山与围棋起源》,轰动中外学术界,也使棋子山跻身于世界棋文化发源地之列。

中国先秦史学会认定,山西省陵川县境内的棋子山为世界围棋起源地、中国围棋文化重要发祥地。

《世本作》有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这是我国历史文献中最早记述围棋起源的文字。山西陵川县境内的棋子山,其北高峰西侧曰“谋棋岭”。相传是尧帝就是在这里路遇两个正在下棋的儿童,停下来与他们研讨棋艺,此岭因此得名。

“山望殷都气贯中原箕子当年谋棋处,洞留仙踪石孕神谱棋圣而今谒祖根”,“赤橙黄绿青蓝紫唯无黑白,东西南北上中下则有方圆”。

穿过这道翰墨飘香的棋子山北大门,带给人的视觉是:松柏掩映,层峦叠嶂,千山摇翠,万壑松风。而美丽之余的另一感觉无疑是“世界围棋起源地”的文化背景,则更加吸引着去进一步品味棋文化的厚重和深邃。

棋子山,古称“箕子山”,位于太行山南部,陵川县城东约15公里处,海拔1488米,是淇河、卫河的发源地。传说周灭商时,殷纣王帝辛的叔叔箕子,因不满纣王暴政而被囚禁,后来隐居于此,周武王寻访箕子也到过这里。

清以前《陵川县志》与《山西通志》中所言“箕子避地憩山中,及武王访以治道,于此纳履焉”,讲的就是此山。箕子山古时,有巨石,石上留有巨人足印,据说这足印也是箕子当年所留。

据载,棋子山谋棋岭上,棋子石浑然天成,俯拾皆是。黑、白、黄三色相间的卵石,圆滑光洁,酷似棋子,漫漫洒洒分布在约6万平方米的山岭林间,又称“磊落黑白石”。

相传箕子当年就是用这种棋石,在此推演天文,观测天象,占卦卜筮的,并逐渐演绎成了今天的围棋。

箕子

有了棋石,还须有棋盘来对弈。相传,棋子山上的箕子洞就是箕子当年对弈的棋室。箕子洞,位于棋子山西南山坡下,洞深约10米,高4米左右。洞口有3尊席地而坐的雕像,是后人为纪念当年在这里下棋的三贤:箕子、比干、微子而设。如今,洞内岩石上有一处极似围棋棋盘线条的痕迹并有像围棋棋子印了去的凹痕,传说就是当年箕子留下的未完的棋局,经过了岁月的沧桑洗礼,依然线条清晰,黑白分明。洞内清泉四季奔流,洞外壁上刻有原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题“箕子洞”。走过古朴玲珑的商代草亭,踩着围棋石趟过这圆形太极水池,就是这座耸立了数千年的天然石洞,卫河水也在此流淌了世世代代。

棋子山正在成为世界围棋起源纪念地、历史文化名人箕子纪念地、当代围棋文化与赛事活动中心;景区以围棋起源地、箕子纪念地、度假疗养和森林避暑景观为特色,是融围棋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陵川一带现存大量有关围棋文化的民间传说和遗迹遗存。杨晓国从1987年开始,多次来到棋子山考察,收集这些民间传说,研读商周史、辨识甲骨文,涉猎易学、天文学,钻研语言文字、历史地理等知识。经多年的潜心研究,以其精辟的论断和有力的佐证,进一步揭开了棋子山围棋之源的瑰丽面纱。去年的8月9日,围棋发源地论证会在陵川县举行,该论证会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来自海内外的十多位史学界、围棋界专家学者围绕着杨晓国所著的《陵川县棋子山围棋发源学术研究报告》,在认真严谨的实地考察后,最后通过发布评审报告的方式一致确认:陵川棋子山是中国围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无论从传说、资料史料记载、学术观点等各方面看,围棋源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围棋源于太行山南端主峰地区是不争的事实。围棋的故乡终于扬名海外。”“棋圣”聂卫平说。

美丽的棋子山正承载了厚重的棋文化,围棋之乡正从默默无闻逐渐名冠天下。

Hash:7dc8ac662ca6fec741d2ba8d29761be467c0030b

声明:此文由 山西围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