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旅长治,第四站,长治县——天下都城隍,长治久安地
简介:长治县隶属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脉中段西麓,居上党盆地腹地,为中国人口密集县份,名胜古迹颇多。
长治县“国宝”知多少?
正觉寺
时代:金至明
始建于唐大和年间(827~835年),金代重建,元、明时期均予重葺。现存建筑后殿为金代遗构,东西配殿为元代重建,过殿为明代建筑。
寺坐北朝南,南北长64米,东西宽32米,占地面积2448平方米。二进院落,中轴线上有过殿、两侧为配殿,后院北面为后大殿。
过殿(明代)
过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殿内梁架为五架梁对双步梁通檐用三柱。檐下斗栱七踩双翘头,麻叶形耍头。东西配殿均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殿内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对后搭牵通檐用三柱,脊部无叉手。柱头上设大额枋一道,前檐斗栱五铺作双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重栱偷心造,无补间铺作,后檐四铺作出单昂。
后殿为正觉寺的主要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歇山顶,布灰筒板瓦顶。平面呈长方形。前檐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重栱偷心造,昂后尾压于四椽栿下,无补间铺作。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柱均为方形石柱抹楞。平梁上施合沓、脊瓜柱,并设大斗、丁华抹亥栱、叉手,各槫下均施以短替木,槫间施拖脚。梁架简洁明朗,结构合理。
后殿(金代)
精美的屋顶琉璃
南宋玉皇观(五凤楼)
时代:建于宋元,明万历、清乾隆、嘉庆、同治年间曾四次修葺。
地址:长治县城南17千米南宋乡南宋村
玉皇观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观院建在村东隅一台地之上,坐北向南,一进院布局,观前原有乐台一座(已毁)。入观门庑为五凤楼、钟鼓二楼位居五凤楼左右,五凤楼后依次为献亭、月台、玉皇殿、东西配殿、厢房对峙。殿宇高耸,布局灵活,古朴雄宏。
五凤楼为玉皇观的山门古楼,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现存属元末明初之风格。楼前,场地开阔,平整宽敞。御道、踏跺铺墁规整。雄雌狮各一,分别蹲卧于踏道两侧,显得威武雄壮。楼广深三间,平面近似方形,五重檐外加围廊。红墙绿瓦,高大雄宏。出檐深邃、四角翼飞,寓意五凤展翅之意。
五凤楼二、四层为虚层,三层四檐支出平座,与楼内二层楼板齐平,为一实层,楼内荆木大梁,前后贯通,桑木独梯,刻制踏阶,可攀踏至楼上。四根圆形通天木柱直达屋顶,顶部八卦藻井,斗拱迭涩,垂莲吊挂,木作构件十分精制。
斗拱十三彩
玉皇观记录了建筑群的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各时代建筑功能的变化发展,充分发挥着文化载体的作用,也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客观上起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民间曾有艺人赞曰:“荆木梁桑树梯世间瑰宝奇奇奇,八卦顶金钟罩巧夺天工妙妙妙”。因其灵霄宝殿额上的踩数级为十三踩,是古建筑中最高规制,据考证超过北京故宫太和殿的九踩,所以人们称其为“天下第一玉皇观”。像这样结构错综复杂,形体壮伟高大的五凤楼,全世界只有三座,另外两座一在中国的北京,一在日本的京都,至于一般的五凤楼全国也仅10多个。
五凤楼与献亭"勾心斗角"
桑木梯
献亭正中的藻井结构复杂,建筑精美
时代:始建于唐,元代重建,明清多次修葺
地址:长治县城2.5千米的北呈乡北和村西隅。
庙坐北向南,四合院布局。原有戏台三间,单檐歇山顶。钟鼓二楼位居戏台两侧,广深一间,上下两层,单檐十字歇山顶。戏台与钟鼓楼之间辟山门两座,供出入通行。北为献亭,四柱三间,方形石柱,卷棚顶。1936年被大风刮倒。现除正殿、西耳殿保存完整外,其余殿宇不复存在。东西配殿各三间,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
正殿,亦称五谷神殿
正殿,亦称五谷神殿,广深三间,原为悬山顶形制,清道光年间修缮时改为硬山项。殿身较短,斗栱为柱高的二分之一。柱头斗栱五铺作出双昂,并出45度斜昂,琴面式昂,要头作蚂蚱形。檐柱斗栱里转五铺作双抄,出华栱,栱瓣较大,斗栱肥硕,用材粗壮。明次间无补间铺作。转角斗栱部分昂被后人截取,清末维修时包于檐墙之内。檐柱垒于墙内,隔扇均已改制,由青砖垒砌做仓库之用。
正殿内供奉的炎帝像
殿内用前金柱,柱头卷刹和缓明显,延袭了唐宋的手法,栌斗置柱头,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四椽栿直径约80厘米,原始材料略加砍制而用,自然弯曲,墩厚庄重。乳栿之上用达牵,四椽栿上用蜀柱,上承平梁,用大叉手,脊瓜柱,承托脊槫。殿内实施减柱造,梁架弯曲粗壮,使用原始材料,屋顶举折平缓,出檐较深,且用大板瓦,重唇滴水瓦,元代特征显著。
正殿檐下悬挂着清顺治年间立的“炎帝真君”牌匾一块,黑底金字,闪闪发光。殿内神台上原塑有炎帝真君神像及侍女像,早已毁坏。正殿两侧为东西耳殿各三间,为清末重修之物。
天下都城隍
自古以来,城隍庙都建在城里,可在长治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天紫岭上却有一座城隍庙,而且号称“天下都城隍”。此山独矗山头,威武壮观,庙前举起目,可望数百里之遥。为什么这座城隍庙要建在如此偏远的山上,而且还号称“天下都城隍”呢?
相传,天紫岭上原来只有一座小山神庙,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带兵四处追杀刘秀。 一天,刘秀逃到这里已是口干舌燥、筋疲力尽。眼看王莽追兵将至,刘秀无处可逃,只好躲进这里的山神庙,由于山神庙长期无人进入,挂满了很多蛛网,刘秀的进入把蛛网戳了个大洞。刘秀回头一看,便后怕起来:如果王莽追到这里,看到这个窟隆,一定会来庙里搜查,到那时,哪里还有活命!想到此,刘秀便跪倒在神台前祈祷:“山神爷显灵,若救我性命,他日登上皇位,必封你为天下都城隍,让天下所有府、县的城隍都归你管。”话音刚落,就见蛛网已弥合如初。王莽追至,见蛛网密布,料刘秀必未进入,便向别处追去。刘秀由此躲过一劫。几年后,刘秀做了皇帝,便封此地为“天下都城隍”,统管天下城隍,天子岭也就成了城隍岭。 此后,刘秀还拨重金扩修庙宇,重塑神像,亲书匾额,勒令奉祀。
“天下都城隍”庙建庙历史二千年,在此独享“与天为党、神人合一”神话胜境。而天下都城隍的天下第一香,宛若龙状,翘首向天。两千年来名扬周边四省,朝拜者络绎不绝,庙内香火不断,紫气缭绕。庙坐北朝南,分上下两院,上院有主殿灵霄宝殿、配殿、献殿及东西厢房。整个建筑琉璃迭脊,雕梁画栋,精巧恢宏,险峻壮观。
历久弥新,天下都城隍庙,也成为山西长治上党地区一份独特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长治八义窑主要分布于山西省长治县八义镇的八义、东山、南泉庄等村一带,是山西东南部影响较大的民用瓷窑。
八义窑始烧于北宋年间,所产瓷器品种较多,有纯白瓷器、白瓷红绿彩器、白瓷黑花器、白瓷黑彩器、黑瓷器等,其中红绿彩瓷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一,是其一大特色。
红绿彩是世界釉上彩瓷器的鼻祖,起源于宋金,兴盛于元明,是在宋金时期陶瓷一次烧制的基础上,在釉上增加红、绿两色进行二次烧制的工艺。该工艺广泛传播和应用于后世彩瓷的生产和制造,对世界制瓷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只有长治县八义窑为红绿彩瓷的重点烧造区域,河南当阳峪窑和河北磁州窑也有少量烧造。因为瓷烧造范围小,所以存世量也很少。八义镇东山村是原窑址密集处,出土过大量的红绿彩碎片、部分完整器和陶轮、陶凳等工具。如今灰渣堆上已为民房、菜园所覆盖,将历史遗存自然保护了起来。
长治八义窑率先创烧的红绿彩瓷,不仅开创了我国瓷器史上多彩装饰的先河,也是釉上彩瓷永恒的经典。
当地出土的红绿彩瓷盘
荫城桑梓丈八寺
丈八寺塔寺内大殿有石佛立像,高一丈八尺,故寺称丈八寺,塔亦称丈八寺塔。现存建筑有山门、大殿、垛殿及东西配殿,皆为清代所筑,唯寺内西南隅的丈八寺塔,为唐代原物。塔平面方形,九层,高约16米。塔不做基座,只砌一高0.30米的台基,台基之上为第一层塔身,为四层石块砌筑,南向开券门一道,自第二层以上塔身均俱高三砖,每层塔檐叠涩收分出檐,平面逐渐缩小。塔内为一方形空筒,上下直通。塔身一层西侧镶有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丈八寺重修塔记》碣一块。从碑中所载及塔的形制来看,塔除基部为清人补修外,余皆唐代原物。
南宋村秦氏民宅大院建于明代中叶,为当地一商人住宅。现尚存4处院子、六进院落,其中东、西院较为完好。大院平面布局紧凑合理,院与院既分隔又相通,且在建造中刻意注重防火、防盗等功能的设计。大院所有门窗装修、柱础、博风、悬鱼、惹草等木石砖雕十分精美,别具一格。高楼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一座明代的防御性高层建筑。高20余米,上下分五层,面阔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通体青砖砌筑。
原家庄东泰山庙
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泰山庙在长治县城北的苏店镇原家庄村东隅。庙宇坐东向西,共为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过楼、倒座戏楼、献亭、正殿、后殿。三院两侧有钟亭、鼓亭、土地殿、小鬼楼、十美女殿、耳殿、配殿、廊庑等建筑。泰山庙是为祭祀东岳大帝黄飞虎而营建的,创建年代无考。据正殿脊刹琉璃题记载,明嘉靖十九年(1540)重修,清代及民国年间亦曾多次修葺,现存殿宇属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老雄山
老雄山,又称雄山,位于长治县南部,方圆六、七十里,海拔1419.5米,堪称上党群山之王。整个山势三峰对峙,雄伟叠蟑,象一条巨龙游弋在荫城、西火、南宋三个乡镇之间。
黎都公园
黎都公园,又叫黎侯岭,面积约6平方公里,岭上最高点海拔1047米,清光绪版《长治县志》记载:"黎侯岭,县西南三十里,黎泉出焉,有黎侯亭;诸山皆石,此独土山。
Hash:0c30d785f9abf6025d1a0e76a9db2227964858d4
声明:此文由 长治市汽车客运东站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