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郊区 | 区位优越,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

阳泉郊区早在旧石器年代,人类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河底镇关家峪村的夏末忠臣、名将关龙逢墓碑;荫营镇刘备山刘备庙玉泉山风景区的关王庙、千亩坪村的张飞庙;平坦镇官沟村的银圆山庄;义井镇小河村的石家花园石评梅故居等典型的名胜古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而且是人们汲取历史营养的源泉,早已享誉境内外,这些名胜古迹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旅游资源开发中不断提升了人文价值。

此外,开发和建设中的平坦镇桃林沟生态观光园区、金满地生态园、翠枫山风景区;杨家庄乡和谐生态园区、旧街乡龙泉沟生态园区,义井镇龙海山风景区、大阳泉古镇等,正在引起境内外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和向往。

翠枫山自然风景区

翠枫山自然风景区地处阳泉郊区、平定寿阳交界处,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97%自然森林覆盖率,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350个/㎝3,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翠枫山自然风景区由于地质地貌和气候环境特殊,汇集和保存了大量比较完整的天然原始次生植物和生物群落。据初步统计,共有植物1200余种。仅蝶类就达110余种。狼、红尾山鸡野猪、豹猫、蛇30余种动物已列入国家保护动物。

景区自然森林覆盖率97%以上,各类植物生长茂盛且分布均匀。这里春天桃李白,夏季绿野凝翠,秋天枫叶流丹,冬季冰雕雪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堪称自然仙境、天然氧吧。

银圆山庄

银圆山庄位于阳泉市郊的平坦镇官沟村,村中近乎直立的崖上“悬挂”着一排排石基砖墙的院落,层层相叠,座座相垒,随山势耸立于半空之中,沉静中散发着古韵,大气中饱含着沧桑,颇有些布达拉宫的气势,这就是被称作“银圆山庄”的古堡式张家大院。张家大院始于清代中叶开始修建,花费10年时间才建成,至今已400多年的历史。

站在高处远远望去,官沟村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地形,不同于之前所见过的晋中大院的建筑形式,张家大院坐西朝东依山建在几十米的山崖上,负阴抱阳,左依逶迤缠绵的馒头山,右傍九曲蜿蜒的官沟河。整个建筑群由低到高逐层而起,随形生变,依势而曲,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有如卧在半山腰上的一条巨龙。

步入山庄,街巷宽阔平整,上下院落之间的坡道全部用防滑的石条砌成,实用且讲究。大院还有神秘之处,这偌大的建筑群有1/3位于地下,十层建筑的上院下房、明窑暗洞里,不仅有明路相通,还均有暗道相连。这座大院就是一部历史,历史的幽远和沧桑是这样的耐人寻味。

玉泉山关王庙

关王庙又称关帝庙,俗称老爷庙,位于阳泉市郊区白泉乡林里村南。始建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重修于宣和四年(1122),元、明、清代屡经修葺。主要建筑有正殿、献殿、南北配殿、过门马殿、围插廊、戏台、忠恕牌坊、落箭亭、饮马亭等,组成一个气势雄弘、古朴典雅、极具文史科研价值的宋代建筑群体。殿宇由绿树、红墙萦围。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分内外两大院落。关王庙建成已有900多年,据有关资料证实,是我国最早的关羽庙建筑。关王庙以关王正殿为主,由献殿、马殿、南北配殿,以及外院的戏台、大门、忠恕牌坊、落箭亭、饮马亭等组成,布局合理,气势雄伟。

关王庙正殿是全国现存最早的武庙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九脊歇山式。关王庙正殿保持着宋代《营造法式》的建造规范。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1986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备山

刘备山地处阳泉市郊区西北部,山势陡峭,气势雄伟,形如坐佛,巍然而立,俯瞰人间,十分壮观。

刘备庙位于刘备山主峰,依山势而建,山庙合一,庙为山首,山为庙躯,似一仁慈长者俯瞰众山。站在刘备庙前,云雾中隐隐可见玉泉山关王庙和张飞垴张飞庙,倾刻间三义美传泉涌胸间,眺望中三地美景尽收眼底。

民间艺术

郊区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珐花器、铁锅、民间剪纸、面塑、手工编织、根雕、民谣、迓鼓极负盛名,尤以珐花器、铁锅、迓鼓颇具地方特色。

珐花器

铁锅

-----

-----

来源:山西文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Hash:7c110531282d21ae1e1c02120fdef9765131236f

声明:此文由 阳泉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