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简史》里的株洲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单位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以下简称《简史》),是为配合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编写的简明读本。《简史》共10章,70节,约28万字,以史论结合的形式,重点叙述和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战略部署、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及其发展历程,忠实记录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集中彰显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的伟大精神。

无论是在党的创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简史》中多次提到株洲,本刊梳理了《简史》中提及的部分与株洲株洲相关的事件与人物,并加以解读,以裨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株洲相关的中国共产党党史。

1921.7

关键词:党的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参考《中国共产党简史》第13、14页

何孟雄是全国最早的58名

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

何孟雄是全国最早的58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1898年,何孟雄出生在炎陵县中村瑶族乡何家组,现存有何孟雄故居,是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何孟雄1919年3月考入北京大学理工科,参与发动和组织了五四运动。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他和邓中夏、罗章龙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说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肩负起向中国民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同年11月,何孟雄成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首批团员。同月,被吸收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何孟雄成为这次大会所代表的全国最早的58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中共一大闭幕不久,何孟雄和缪伯英在北京结婚,他们被誉为“英雄”夫妇。婚后,他们搬到北京景山西街中老胡同5号居住,夫妻二人积极投身于群众运动。1921年底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正式成立,何孟雄被选为北京地委书记,兼任组织委员。何孟雄长期从事工人运动的重点地方是京绥铁路,他在此兴办工会,发动工人斗争,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此后,何孟雄先后在唐山武汉等地任职。大革命失败后,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军事委员会书记、南京市委书记等职。

1929年10月,缪伯英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1931年1月,由于叛徒告密,何孟雄被捕,最终被押解到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1931年2月7日,何孟雄拖着沉重的铁镣,大义凛然地走向刑场,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时年 33 岁。他们的两个小孩也因战乱失散,至今下落不明。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艰辛求索阶段,株洲不止贡献了何孟雄这一位共产党员。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时,全国195名党员中,株洲籍共产党员就有14人;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时,全国420名党员中,株洲地区有34名,分布在北京、上海、长沙安源常宁水口山等地,比当时许多省份一个省的党员总数还要多。1925年中共四大召开时,全国党员人数是994人,株洲地区党员已达105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十分之一还多,成为全国党员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1922—1923

关键词:工人运动

在党的领导下 ,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安源路矿共有工人1.7万余人。1921年秋冬,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到安源调查,随后湖南党组织派李立三来此开辟工作。1922年五一劳动节,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宣告成立。

这年9月初,毛泽东到安源对罢工进行部署。接着,湖南党组织又派刘少奇来此工作。9月14日罢工开始,工人提出要求保障政治权利,改良待遇等条件。由于工人的英勇斗争和社会各界的声援,路矿当局被迫承认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罢工取得胜利。——参考《中国共产党简史》第17、18页

李立三

从株洲走出去的新中国工会事业开创者

李立三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原名李隆郅,1899年生于醴陵,其故居“芋园”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19年,受五四爱国运动影响,刚满20岁的李立三赴法勤工俭学,探索真理,追求进步。留法期间,他一面在钢铁厂做工,参加罢工斗争,一面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1921年10月,因组织革命活动,李立三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同年 12月抵达上海,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受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同志委派,李立三奔赴醴陵毗邻的安源路矿(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地处湘赣边境)开展工人运动。

1922年2月,中共湘区最早的产业工人支部——安源支部成立,李立三任书记。5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李立三任主任。9月 12日,李立三主持召开安源支部会议,成立罢工指挥部,并担任总指挥。在李立三的领导下,路矿工人发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怒吼,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运动“,未伤一人,未败一事”夺取了罢工的全面胜利。在全国工运低潮时期,唯安源是“硕果仅存”的“世外桃源”,从此,李立三的一生便与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相连。

大革命失败后,李立三是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 5名成员之一,参与领导指挥了南昌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劳动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首任校长等职务。李立三不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作为新中国工会工作和劳动事业的开创者,对我国工会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6—1927

关键词:农民运动

随着北伐胜利进军 ,工农群众运动以空前规模迅速高涨。在湖南 、湖北江西三省,表现得最为显著。毛泽东于1926年11月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以湖南 、湖北 、江西 、河南农民运动为工作重点。从1926年夏到1927年1月 ,湖南农民协会会员从40 万人激增到200万人。农民有了组织,便开始行动 ,发动了一场空前的农村大革命。——参考《中国共产党简史》第27页

醴陵先农坛

毛泽东曾在此考察农民运动

醴陵市东正街,有一幢庄重古朴的古建筑,它叫先农坛,又称神农殿,作为醴陵现存的保护完整的清代古建筑,这里的一砖一瓦见证了时代变迁。

1926年前后,全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醴陵是湖南农运发展较快的县之一。北伐军取得醴陵“泗汾战役”的全胜后,醴陵农运迅速发展起来,会员增至 20 万人。但当时的农民运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劣绅污蔑为“痞子运动”“糟得很”,党内右倾投降主义者迁就国民党反动势力,对农民运动加以责难。“农民运动到底是‘糟得很’还是‘好得很’?”带着这样的疑问,毛泽东决定到醴陵农村来寻找答案。

1927年1月28日晚上,毛泽东在先农坛正殿二楼召开全县农运干部调查会。留存至今的木质楼房里,复原了毛泽东当年开会时的摆设:房间摆着长条凳子,柱子上挂着马灯。在先农坛居住的5天里,毛泽东深入县城,详细了解当地情况。此外,他还到醴陵南乡的东富寺、渌口伏波庙等地继续考察。

通过在醴陵的实地考察,毛泽东获得了在省城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第一手资料。同年2月12日,毛泽东回到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驻地武昌,在武昌都府堤41号住所的卧室内,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用大量确凿的事实,力证农民运动“好得很”!报告中提到和引用醴陵的事例有14处之多。

1927.9

关键词: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后,党派出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组织,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到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省委并领导秋收起义,将参加起义的各路武装5000余人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于9月9日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参考《中国共产党简史》第38页

株洲工农武装参与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工农革命军的大旗飘扬在湘赣边界的上空,秋收起义为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篇章。

1927年8月30日,毛泽东奔赴安源主持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当天下午,毛泽东趁在株洲转车的机会部署秋收暴动,并给株洲区委部署任务:第一,攻打团防局,夺取枪支弹药;第二,占领火车站,组织宣传队;第三,炸毁白石铁桥,破坏株洲至易家湾、株洲至白关铺的铁路,防止敌军利用铁路调兵增援;第四,配合安源、醴陵暴动队伍会攻长沙。当日,毛泽东离开株洲到达萍乡安源张家湾主持召开了部署秋收起义的军事会议 。当时在安源参加革命斗争的中共醴陵县委负责人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星夜赶回醴陵传达贯彻并进行部署。

醴陵,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占领的第一个县城。株洲是秋收起义时期,党领导建立红色政权伟大尝试的试验地、探索地。作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重要战场,一批株洲英儿从秋收起义走出,历经革命锤炼成为开国将军和中共党史著名人物。

1927.11

关键词: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首先来到井冈山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基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群众基础好,部分旧式农民武装,愿意同工农革命军联合等实际情况,毛泽东选择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抓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新破裂的有利时机,全力进行边界党、军队和政权的建设。1927年11月,成立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1928年2月中旬,他们打破江西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地区的进攻。至此,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建立,边界党的组织也逐步建立起来。——参考《中国共产党简史》第41页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湘赣边第一个红色政权

1927年10月,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安下家之后,为了进一步扩大政治影响,解决部队供养问题,毛泽东萌发了“经营茶陵”的战略思想。

茶陵,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麓,是湘赣粤交通线上的“要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26年7月,茶陵就成立了县农民协会,农民协会组织遍及全县,还建立了农民革命武装。

1927年10月,毛泽东决定攻打茶陵城。10月21日,一打茶陵城,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唤起了茶陵民众的革命热情。11月18日,趁着驻守茶陵的国民党正规军调走,县城空虚之际,毛泽东又派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陈皓、政治部主任宛希先率领500余人,二打茶陵城,占领了县署衙门。

对于“红色政权怎么建”?毛泽东明确指示:要成立工农兵政府。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通过自下而上层层推举,谭震林、李炳荣、陈士榘作为工人、农民和士兵代表,成为工农兵政府的委员。谭震林出任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1927年11月28日,茶陵旧县衙的大门上,挂上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牌匾,第一个经民主推选、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县级红色政权宣告成立。

同年12月26日,国民党反动派攻打茶陵城,工农革命军主动撤离。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施政虽然只有短短的29天,却开创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的先河,是全国县级苏维埃政权的开篇之作,成为民主建政的光辉典范。

1935.5

关键词:强渡大渡河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进入大凉山彝族聚居区时,总参谋长刘伯承同彝族果基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族地区,赶到大渡河南岸安顺场渡口安顺场一带水急山陡,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北渡未成而最后覆灭的地方。红军一部分由 17 勇士领头,强渡成功。但大部队仍不可能在这里迅速过河。大部队乘敌军没有来得及破坏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前,以两天时间赶完 340 里行程,直取泸定桥。以 22 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敌军密集火力,攀缘桥上铁索,冲过泸定桥,中央红军胜利渡过了天险大渡河。——参考《中国共产党简史》第60、61页

强渡大渡河

杨得志指挥生涯中的精彩一役

“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位于巴蜀山川间的安顺场,因是两次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而驰名中外——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边的安顺场被清军包围,全军覆没,血流成河;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当地少数民族的帮助下,强渡天险大渡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而后一场战役的指挥者,正是出自株洲的开国上将杨得志。杨得志,原名杨敬堂,1911年出生于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株洲渌口区)三望冲一个铁匠家庭,1928年参加革命,从湘南起义到1979年指挥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亲历了我军几乎所有时期的战争,从士兵成长为总参谋长,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强渡大渡河一役,正是杨得志指挥作战生涯中的精彩篇章。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地区。蒋介石紧急调动10余万中央军及7万川军,围追堵截,企图歼灭红军。

毛泽东及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衔枚疾进,力争夺取先机。1935年5月24日晚,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冒雨急行军,连夜赶到安顺场。晚10时,在团长杨得志的率领下,一营分三路夜袭安顺场,大获全胜,还缴获了一艘木船。

5月25日凌晨,杨得志组织了以连长熊尚志为首的17名勇士,在几名船工的配合下,一边开火还击国民党军,一边奋力划船。渡船离北岸越来越近,终于靠岸了。这时一股国民党军冲出来准备封锁渡口。对岸的杨得志急了,命红军仅有的一门迫击炮开火阻击。神炮手赵章成只有3发炮弹,但却两发两中,一下就把冲来的敌军打懵了。17勇士乘机跳上北岸,一阵手榴弹冲锋枪,把剩下的敌军打垮了,占领了渡口的工事。而木船此时已返回南岸,又运了两个机枪班过来。过河的部队发起猛攻,终于把国民党军赶入了山里。

先遣队顺利渡河后,又在下游安靖坝找到2艘破损的木船。经修缮后,当地 77 名船工“人歇船不歇”连续摆渡7天7夜,将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的7000余人顺利渡过天险大渡河,为夺取泸定桥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时间。

1942.5

关键词:左权

在艰苦的敌后抗战中,广大军民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身先士卒,在作战中以身殉国。——参考《中国共产党简史》第93页

醴陵人左权

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醴陵有个左权镇,数千里之外的山西省,还有一个左权县,这一切,都是为了纪念一位名为左权的抗日英烈。

左权,原名左纪权,1905年生于醴陵市平侨乡黄茅岭(现左权镇将军村)左家老屋,19岁前,在醴陵学习成长,接受了先进革命教育。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 12月赴苏联学习。5年后回国并到中央苏区工作。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等职,协助朱德彭德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扫荡”,威震敌后。在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中,我军1200人面对5000多人的敌军,左权凭借出色的指挥才能,在严峻形势下以弱胜强,指挥军队10天歼灭敌军1000多人 ,这场战斗被评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一次最成功模范战斗”。

1942年5月,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同年5月25日,由于后勤部门对战争形势估计不足,致使左权所部数千人马滞留在山西、河北交界的十字岭一线,暴露了目标。警备连决定护送左权先走,被他一口回绝,彼时日军来到,左权挥舞着手臂冲出去,提醒大家:“不要害怕,冲出山口就是胜利!”

警备连长唐万成苦苦哀求左权转移,左权仍不为所动,执意要留在一线指挥撤退。当一批人冲至距十字岭顶峰数十米处时,敌军加大了炮火袭击力度,一颗炮弹落在左权附近炸响后,左权并未躲避,而是叫喊着让周边的人“快卧倒,快卧倒!”这时候,伴随着一声尖啸,第二颗炮弹飞来,时年37岁的左权头部中弹倒地,壮烈殉国!

不止左权,据相关部门统计,株洲全市有17万多人为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在册的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达11100余人,可以说是一片红色文化浓郁的沃土。

1948.11

关键词: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6日,党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由于先后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均处优势地位,人民解放军在作战中采取将敌军重兵集团多次分割、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办法。——参考《中国共产党简史》第131页

淮海战役5个总前委

谭震林位列其中

▲ 淮海战役五人总前委成员。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 谭震林。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1948年11月16日,淮海战役发起第十天,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夺取战役的新胜利。作为五名总前委之一,攸县人谭震林在指挥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48年11月l7日黄昏,时任华东野战军第一副政委的谭震林亲自指挥所部山东兵团各纵队按第一步作战计划,发起攻击。部队利用暗夜,集中优势兵力,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向碾庄圩以西、以南各村落的敌据点猛攻猛打,展开了逐村逐屋的争夺战,至 18日歼守敌第一百军、四十四军。与此同时,敌第六十四军、十五军,也遭到重大杀伤。

碾庄圩敌兵团司令部已完全暴露在山东兵团的攻击之下。谭震林抓住战机,立即实施第二步作战计划,于19日晚组织各部队向碾庄圩敌军核心阵地发起总攻。20日晨,攻克碾庄圩,全歼敌兵团部和二十五军大部。

此时,从徐州来援的敌兵被阻击畏缩在四五十公里以外,黄百韬本人窜至圩东的敌六十四军军部,妄图依托有利地形和飞机支援,继续负隅顽抗。

谭震林所部山东兵团,在下有水阻隔、上有飞机滥炸的激战中,发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精神,一鼓作气,浴血拼搏,终于突破敌军所有防线,于22日下午全歼被围之敌,击毙黄百韬。总计12万人的黄百韬兵团,至此全部覆灭。淮海战役取得第一阶段的重大胜利,中央军委电贺此役“使徐州之敌陷于完全孤立地位,使山东、苏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歼灭黄百韬之后,谭震林率兵团指挥部进驻位于津浦线徐州段附近的丁楼,与敌血战五昼夜,敌伤亡惨重,寸步难进。

黄维兵团被歼,谭震林又率所部与友军一起将西逃至永城西北地区陈官庄、青龙集一带的杜聿明集团包围,并于1月6日下午3点30分发起总攻,经四昼夜连续激战,于1月10日下午4点全歼杜聿明集团。至此,淮海战役彻底胜利。

1953—1957

关键词:第一个五年计划

为准备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我国从1951年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较好地处理了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几个重大关系,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同时不放松农业 、轻工业 ,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科学进行工业布局,改变我国工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的不合理情况。1953年开始,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展开。——参考《中国共产党简史》第174页

株洲

从一穷二白到中国工业史上300多项“第一”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株洲仅是湘江边的一个7000人小镇。1951年株洲建市,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纷纷上马,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来到株洲参与建设,至此,株洲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其中,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成功研制颇具典型性。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为适应抗美援朝战争空军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决定加快我国航空工业创建的步伐。其中,试制航空发动机的任务,就交给了刚刚成立不久的株洲三三一厂(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前身)。试制任务的关键,是要生产出合格的曲轴、中机匣、主联杆、分气凸轮轴等117种新的零组件。

厂里成立了由总工程师领导下的“ 四师一长 ”(总设计师、总工艺师、总冶金师、总检验师、生产厂长)生产技术指挥中心,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三三一厂抽调技术骨干成立工作专班,共产党员吴荣保等老工人身先士卒,众多一线生产骨干更是“任务不完,不出工房”。

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后,1954年7月26日,最后一批零部件加工完毕。装配工人奋战3昼夜,完成了总装任务。8月16日5时39分,发动机200小时长期运行试车考验结束,国家鉴定委员会给出了“可作为空海军教练机之用,并批准工厂进行批量生产”的鉴定结论。同年 10月 25日,毛泽东亲笔签署贺信,祝贺第一台M-11型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指出这是“建立中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加中国国防力量的良好的开端”。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拼搏精神,除第一台航空发动机之外,勤劳奋进的株洲工业人还囊括了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辆微型汽车等300多项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

1984至今

关键词:长株潭都市圈

中部地区在中央的支持下全力实现崛起,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产品不断涌现,城市群 、城市带和城市圈加快形成,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参考《中国共产党简史》第344页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直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党将带领人民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参考《中国共产党简史》第525页

长株潭都市圈

从“区域规划”晋级为“国家战略”

今年4月10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第三届市委书记联席会议在湘潭召开。会议现场发布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十同”任务清单》,包括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生态同建、创新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服务同享等50项具体内容。作为融城发展的重要保障,会议现场还通过了“联席会议制度”,该制度由书记联席会议、市长联席会议和常务副市长联席会议构成,通过高效联席和推动机制,进一步深化三市务实合作,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独具特色的协调融合发展格局。

长株潭区域是湖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从1984年提出建设长株潭经济区方案,到 2020 年湖南省发布《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经过30多年的探索实践,如今,一个全新的大都市圈时代正加速来临。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明确要求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要继续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2021年3月,全国两会上,“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长株潭都市圈从“区域规划”成功晋级为“国家战略”。

三市人民寄望了数十年的融城梦想,正笃定前行。长株潭大都市圈建设,必然助推三市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城市环境呈现新面貌、人民体验新生活。融城黄金时代,美好未来可期。

(来源:株洲日报·掌上株洲)

策划/颜青春 董介 执行/郭亮 李卉 左骏

本版插图/左骏

特别鸣谢市委党史研究室

株洲信访公众号

欢迎您的加入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Hash:a4e83176d3a37fb53c6a30797c35978405542de2

声明:此文由 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