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千年的光黄古道

{"url":"https://txcdn.gildrose.com/wxvideocache/0684e666a1e8f5f468f85bd6badaccb5.mp4","desc":"

一天下午,我和友人来到湖北麻城市浮桥河水库宴店村的光黄古道,行走在日月洪川里,越陌度阡,感受山风日色,只觉前世已照面,今生又相逢。

卧牛石古驿遗址视频

远离市区,来到郊野。一眼望去,有平畴远畔,高大挺拔的松树杨树,有疏零的叶子,半青半黄,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金光,不远处的浮桥河亦是波光粼粼,河水边是蒹葭苍苍,再远处是若有似无的山峦,好像泼墨在宣纸上洇染开来。

山坡上是裸露的岩石,松软的砂质土壤,层层叠叠的落叶,丛生的蕨类植物,随风摇曳的高大芦苇丛,喜鹊立在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切皆成了金色,空中如洒满金粉银粉,幽邃华丽,一切又都有了情意。

光黄古道是古时由河南光州至湖北黄州的官道,连接南北交通。如今人迹罕至,几乎埋没在了荆棘丛中。我们行走在山间,斑驳的驿道凿痕、车辙、古碾以及被荒草遮掩的百丈阶,向我们诉说着昔日的历史故事和岁月的沧海桑田。

会昌二年(842年)春,杜牧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外放为黄州刺史,经此官道。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绝唱。200多年后的宋神宗时期,即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也是正月初一的日子,他从京城汴梁出发,山一程,水一程,奔赴黄州。虽然与杜牧遭遇类似,但他却比杜牧幸运,因为他遇到隐居在麻城杏花村的“富二代”老友陈季常。“饮酒赋诗、谈风论月,苏东坡在杏花村过得相当潇洒。

徜徉在光黄古道上,遥想当年苏轼携带家眷,过淮河,越光山,来到麻城地界。路过麻城的大安山(春风岭),岭上梅花正盛,香气袭人,山谷里水流潺潺,别是一番美景。他因此写下著名的咏梅诗,“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风雪度关山。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在之后的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的两次湖广填四川移民们扶老携幼,千百为群,到处络绎不绝,也是沿着杜牧、苏东坡走过的光黄古道。

遥想那些年,移民们在村子里来来回回走了个遍,到祖坟烧纸钱,还去举水河舀一碗凉水喝,背上一把古道的黄土,把对故乡的思念留在心里。他们带着干粮、铁锅和食盐,携老带幼背负行囊,在村口和族人、亲朋泣别,在一声声“保重”声中,移民们泪眼朦胧,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沿着这条古道远离故乡,去湖入川。

古道旁边有一块巨大的卧牛石,对数百年前的移民来说,矗立在山顶最高处的卧牛石是他们离开家乡的最后的记忆。在寻根的人当中,不少人的家谱中还记载有这块卧牛石。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厚重极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总有一些印记,把我们重新带回百年千年之前的历史光景。远处山峦起伏,蒹葭和芦苇随风摇曳,水光粼粼。我们静静伫立在斜阳中,用手去触摸温润的卧牛石。

走在光黄古道上,思绪随风飘荡,历史的场景就在眼前清晰地上演。杜牧和苏轼也曾在古道上漫步和徜徉,独立黄昏,面对着卧牛石深思。他们也被大安山的美丽景色所吸引而驻足停留。官员、商人、农人、移民沿着这条道路,南来北往,马车慢慢驶过,骏马哒哒的敲击着地面,溅起阵阵沙雾;驴子的嘶鸣声在回响,有人声的喧闹,川流不息。

作者张周艳,笔名云蓝小袖、阿竺,泛90后,会计专业本科生,铁路员工,中国铁路作协会员。在《工人日报》、《人民铁道报》、《武汉铁道报》、《烟台文学》等发表作品多篇。闲暇之余,读读书,拍拍照,赏赏风景,吃吃美食,会会友人,跑步,睡觉,慕雅也世俗。微信:Caitlin926。喜欢的东西都很贵,想去的地方都很远,喜欢的人都很优秀,所以要步履不停、快马加鞭,认真工作,努力做人。

光黄古道

光黄古道是古时由光州(今河南潢川)至黄州(今湖北黄冈)的官道。今天已少有人行走,几乎埋没在了荆棘丛中。大名鼎鼎的诗人杜牧、苏东坡到黄州任职时都曾走过这条古驿道。明代状元杨慎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途中经河南到湖北走的就是这条道。

起点

光州(今河南潢川)

终点

黄州(今湖北黄冈)

唐会昌二年春(842年),杜牧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外放为黄州刺史。其路过光黄古道歧亭镇杏花村时忍不住胸中的郁闷,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寻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千古绝唱。

200多年后的宋神宗时期,大文豪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黄州。虽然与杜牧遭遇类似,但他却比杜牧幸运,因为他在这里遇到隐居的\"富二代\"老友陈季常。\"饮酒赋诗、谈风论月,苏东坡在我们杏花村过得相当潇洒,给陈季常连写了五首诗。\"曾锋介绍。今天的杏花村已成当地旅游景点

而在之后的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的两次湖广填四川,移民也是沿着杜牧、苏东坡走过的古道到达四川,遭遇就要比两位官员差多了。

艰辛历史

在光黄古道麻城中馆驿镇山路上,移民路途之艰险已非现代人能够感受得到:劫匪、虎豹、瘴气、饥饿、疾病……加上蜀道天险,成为移民们时时都要面临的生死考验。光黄古道

离开前,很多人都舍不得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庄前庄后走了个遍,到祖坟烧了纸钱,还要到举水河舀一碗凉水喝,把对故乡的思念留在心里。入川必备三件宝,干粮铁锅和食盐。携老带幼背负行囊,独轮车上装着入川三件宝,在村口和族人、亲朋泣别,一声声\"保重\"声中,移民们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辞别家乡。

不少人选择走陆路,因为没钱。康熙年间,湖广灾害频仍,水灾、旱灾、雹灾、蝗灾和瘟疫,引起饥荒,\"民穷日以蹙\"乃至\"死者甚众\"。在自然灾害的打击和实惠政策下,湖广人选择了移民四川。

光黄古道旁卧牛石

在光黄古道旁,孤零零的矗立着一个石头,因其像俯卧扬首的牛,被称卧牛石。不远处,麻城市政府在2012年竖起了一块文物保护碑,上书\"卧牛石驿道遗址\"。

卧牛石旁的西杨镇,原名西阳镇,据考一个时期应为麻城古县治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麻城古称西阳县、西阳国,就在现浮桥河流域一带(2009年《麻城文史》第4期47页),这里有着非常深厚的人文,据《魏志满宠传》记载,西阳为三国时重镇,魏明帝太和二年申戊满宠增西阳戌兵,吴扬言欲猎江北孙权拟自出豫州刺史,满宠度其必袭西阳,预为之备,权闻之乃还。据《吴志陆逊传》记载,按麻城在三国时魏名西阳,属弋阳郡(郡治即光州即今河南潢川),俊属吴,吴赤乌四年陆逊以三万人守西阳,逊以西阳为重镇,国之藩蔽,故置重兵以守之。

落户川渝

即便路途艰险,亦难挡移民入川之心,汉中知府严如煜著有亲自踏访所见而成的《三省边防备览》,说移民们\"扶老携幼,千百为群,到处络绎不绝。\"

云阳程氏家乘》卷一中给出了跨两千里大移民的情况,\"正月十八日,由楚入川,计其行程,凡六十八日\",\"夔州府云阳县南岸维都坪家焉,时地广人稀,居民鲜少。\"而光黄古道边的西阳镇杨氏族谱则断了子孙入川移民后的记录,\"他家的后人在族谱上说,那些外迁子孙是生是死,因'山高水远,雾锁云封',这些具体情况家族再也不知晓了。\"

每一个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故事都是一部历史,这种不畏惧艰难险阻,义无反顾的行为,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对推动川渝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前辈们具有特殊的历史性的贡献。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致谢!

识别上图二维码关注《品读麻城》公众号《品读麻城》网站www.pindumc.com

投稿邮箱:2754847109@qq.com

"}

Hash:dbef7c45c4a48735a828e648803f019a65a3eb64

声明:此文由 城市小资讯一网打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