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永登县苦水猪驮山~李佛文化之旅

清晨时分,苦水镇是最为宁静的。人们习惯早入猪驮山上,上香祈福。就在苦水镇上,流传这一个人尽皆知属于苦水镇的传奇故事,它曾经响彻300年前华夏大地上,现在却尘封在苦水镇的宁静中,要说起这个故事,要讲到300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

在康熙八年端阳节那天,苦水西山寺王吒仕被一个年轻人要求收徒。这个年轻人便是苦水堡南街李福。李福为了出家修佛,将左手无名指砍断,来表示自己出家的决心,这就是在苦水镇家喻户晓的故事 — 断指出家。

提起西北佛教,人们常说起汉唐时期的祖庭及唐僧等佛教人物,却不知西安在清朝康熙年间还有一位比济公还“疯”的法号为“风颠”的和尚,民间传说他身穿大红破衲,一手捧破瓢,一手持拄杖,一生云游四方。

风颠和尚现在已渐渐被人淡忘了,幸亏他家乡甘肃永登县苦水镇人还记着他。而猪驮山,便是能集风颠和尚一生传奇的,神圣之地。

这个名叫李福的年轻人便是,后来名震大江南北的风颠和尚。风颠自命僧名无情,后改僧名超度,号风颠,俗称李佛爷,后人亦称为风颠济公。李佛自小念过两三年私塾,十一二岁开始务农,十八岁出家到萱帽山修行,他见山寺寥落,许愿修整。

风颠天天赶一头呼作“自醒”的猪,搬运砖瓦,自己身背六块,猪驮四块,这一行动感动了周围的人,大家都来义务投工,募化捐资,最后终于实现了夙愿。自此,萱帽山便叫成了“猪驮山”。

李福于清圣祖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农历腊月初八圆寂于西安市。传说,他圆寂后,众僧在他端坐的遗容上涂金粉,一涂再涂,总是不显光亮,觉得奇怪。不久,消息传到京城,康熙皇帝说:“莫非他是渗金佛?”

风颠遗容生金光,灿灿照人。因此,后人也常称他为“渗金佛祖”。风颠和尚“舍身求雨”、“煮身济赈”、“怪治久病”、“翻地压砂”、“巧计修桥”等故事在永登地区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今西安碑林中还存有他绘的达摩像石刻,《风颠和尚言语录》《渗金佛祖救劫经》今仍流传于民间。

1958年,猪驮山殿宇遭毁。 “文革”期间,又遭劫难,使古寺、树木荡然无存。1978年以后,地方信士民众倡议修复猪驮山。2001年以后,新建同喜堂、迎仁阁、聚善楼。植树20余株,拓修盘山公路,新建山门、牌坊、停车场。高达21.95米的李佛鎏金铜像耸立在猪驮山颠,数公里之外依然可见。

猪驮山2001年由"兰州猪驮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包经营以来,已累计投入600多万元,完善了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并铸造高21.95米铜质大佛一尊,冠西北铜佛之尊。此山气温势超拔,峰态耸峙;山下玫瑰花似海,游客来如潮。

猪驮山在清朝时就已是永登八大胜景之一,与苦水"庄浪秋水"、"巨柳含烟"等胜景,一直为文人墨客吟咏不已。而今,猪驮山与被誉为兰州十大景观之一的"玫瑰花香"互相映衬,已成为省城市民旅游、避暑、朝山、拜佛后花园"。

在苦水镇苦水街村,有一座近百年来新建的一座庙宇—母子宫。这座新建的庙宇确实兰州、皋兰天祝这些周边地区老人们都知道的庙宇。母子宫原名“木子宫”,木子为上下结构的“李”字,这个母子宫,便是纪念一个疯疯癫癫、救苦救难的李姓和尚得名,而这个和尚便是风颠和尚。而这个庙宇便是建在风颠和尚—李福出生的地方。所以,名为母子宫。

分享:

Hash:f4c6f50cf7865e38436ba3625d1115a586496ea6

声明:此文由 兰州黎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