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桂鸣 | 故居寻访:赛珍珠,金发碧眼的中国镇江人
文 | 易桂鸣
赛珍珠1938年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手中接过诺贝尔文学奖。
80年前的12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3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用英语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这一决定震惊了世界、尤其是大洋两岸的文学艺术界。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指出,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为西方世界打开一条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个陌生而遥远的世界。”赛珍珠成为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女性获奖者、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这一年,距离美国妇女获得投票权也才18年。
当时的诺贝尔委员会,略过美国文学界显而易见的候选人西奥多•德莱塞和舍伍德•安德逊,将文学界最高荣誉颁给赛珍珠这样一名前传教士和女性。美国文坛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酸溜溜地评论说:“如果她能得奖,任何人都可以得奖。”中国知识分子圈内的震动有着不同的原因:在从来没有中国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一名白种人女子凭什么因为描写中国人的生活而获得国际最高荣誉!?
美国报纸有关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报道。此前获得该奖项的美国作家有辛克莱•刘易斯、尤金•奥尼尔,赛珍珠乃第三人。当时每笔诺奖奖金数额为37,975美元。
(一)
对赛珍珠作品的批评,始于她的第二部小说获得1932年“普利策奖”。不那么友善的批评者认为,普利策奖应该授予一名美国作家一部更著名的美国作品,而不是给予由一名大多数时间生活在中国的女子撰写的有关中国农民的小说《大地》。6年后,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又落在赛珍珠身上时,美国文学界流行的抱怨是,如果有什么美国女性配得上得到诺贝尔奖,应该是维拉•凯瑟(注:二十世纪初美国边疆开拓文学的著名女作家),不是赛珍珠。
对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屑一顾的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
受过良好中、西古典文学教育的赛珍珠,选择平民主义的创作方式,使她的作品在普通读者群中取得巨大的成功,但也成为文学精英的嘲笑对象。当时的文学批评家认为,她的写作缺乏文体复杂性和讽刺性,过多的道德说教性。也许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她的小说太流行而不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1年后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威廉姆•福克纳,在写给一个朋友的信中竟然说:“宁愿不赢得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愿与‘中国通’贝克女士为伍。”
不愿与赛珍珠为伍的美国作家威廉姆•福克纳。
褒奖赛珍珠的学者则认为,她的写作简洁而生动,栩栩如生的情节描写、细致的观察,使她的主题变得生动。他们把她的作品风格与《圣经》作比较——赛珍珠曾经在她父亲的指导下研习过圣经。赛珍珠写作叙事方式,类似她钟爱的中国小说。平铺直叙有时显得矫柔造作,但是,这很可能因为她内心先由中文翻译成英文的结果。不管怎样,都传达了她的人物角色生活语境的感觉。
在中国十里洋场的上海,躲在小阁楼里“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对赛珍珠也略有微词。“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立场而已。”鲁迅批评赛珍珠,因其对国民性有深刻认识,故刻意批判传统农民身上保守、麻木、愚昧的一面,他认为赛珍珠有过于“拔高”之嫌。鲁迅这些评论,和他谈论其他问题一样,正中要害,非一般人所能及,不过也只是顺便提及,并非专论。据说,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鲁迅对赛珍珠的看法,似乎有所转变。他在1936年9月15日致日本友人增田涉信中,已考虑到对赛珍珠的评价中可能存在的不妥。只是由于鲁迅健康日下(写这封信后仅一个月就去世了),已无时日和精力再顾及对赛珍珠作品的评价。“鲁迅对赛珍珠其人其文均无好感”的片面印象,由此流传后世。只有林语堂的评价与众不同,他在《白克夫人之伟大》一文中写道:“吾由白克夫人小说,知其细腻,由白克夫人之批评,知其伟大。”
面对纷至沓来、褒贬不一的评价,赛珍珠是什么态度?“当我获得诺贝尔奖时,人们强烈反对。”赛珍珠在1969年的一次釆访中说:“我记得亨利•赛德尔•坎比在《星期六评论》写了一篇令人绝望的社评。所有的丑话都说完了。我完全同意他们的意见!获得这个奖,我比任何人都更吃惊。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噢,太可怜了,他们应该把这个奖颁给西奥多•德莱塞。’”赛珍珠稍后又大喜过望地解释说:“诺贝尔文学奖来得正是时候......首先,很多作家和评论家似乎都嫉妒我,不只是因为我的书流行,或者在‘每月一书’俱乐部里经久不衰,而且因为我写得快。没错,我是写得很快。我只用两个月就写好《大地》一书。但是,别忘了爬格子两个月是充满痛苦的日子。这部小说在我脑海中花了大约10年的时间形成。”
在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仪式上的发言,赛珍珠如此解释自己的创作。她认为,中国“小说家没有创造艺术的任务,而是与读者对话。”中国小说家的任务和西方艺术家不一样:“对农民,他必须谈论他们的土地。对老人,他必须讲述和平,而对年纪大的妇女,他必须讨论她们的孩子......我曾经被训练如何去为这些人写作。假如他们有百万人读的杂志,我宁愿让我的故事登在他们那里,而不是只有少数人读的杂志上。”
对鲁迅有关她的评论,赛珍珠并不放心上。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讲演《中国小说》时,她还引用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的许多资料。1972年,也即赛珍珠辞世前的一年,她在《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又一次提及:“许多优秀的中国作家写有关农民题材的作品,鲁迅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位。”美国著名学者汤姆森这样评价赛珍珠:“由于有了赛珍珠,一代代的美国人才带着同情、热爱和尊敬的目光来看待中国人。”“她是自13世纪马可•波罗以后,最具影响力的描写中国的西方人。”美国社会学家艾萨克森上世纪50年代末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接受调查的美国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称他们在1931年到1950年代中期对中国的印象来自于赛珍珠的作品。
赛珍珠签名照。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赛珍珠生前死后,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在这块她沤心沥血书写并因此赢得国际声誉的黄土地上,她的名字和著作曾经销声匿迹长达半个多世纪,直到199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有关方面才对赛珍珠进行了略为客观的评价,她的小说《大地》也在中国面世。江苏省镇江市政府还与美国有关人士共同出资,修缮了原已改成工厂的赛珍珠故居,并作为纪念馆,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5月,南京大学内赛珍珠住过并写作《大地》的小白楼也已修缮并挂牌。赛珍珠再次被誉为“中国人民的第一位美国友人。”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访问中国时,告诉接待他的南京大学的中国友人:“我当初对中国的了解,以至后来对中国产生爱慕之情,就是受赛珍珠的影响,是从读她的小说开始的。”
中国南京大学赛珍珠旧居前竖立的赛珍珠雕像。
(二)
赛珍珠1892年6月26日出生于美国西维吉尼亚州的休斯博鲁镇。原名 Pearl Sy-denstricker,第一个字意思是珍珠,第二个字是父姓,音译“赛顿斯特里克”,其父母取第一个发音“赛”与名合成,这就是半个世纪后扬名华夏的“赛珍珠”的来由。出生4个月后,传教士父母将她带到中国镇江。赛珍珠从小在镇江长大成人。呀呀学语时,赛珍珠最先学会说镇江话。她回忆儿时说:“我先学会中国话,然后才学说英语。我很少看见白人孩子。我和中国孩子玩耍。到他们的家里去玩,吃他们的食物。作为孩子,我不觉得我与中国人有什么不一样。我在我喜欢的中国人里长大,我一生热爱中国人。”“小时候,在这个每个人知道的恰当的眼睛和头发颜色是黑色的国家,我是一个长着黄头发、蓝眼晴的白种人。我记得我的中国小朋友带他们的朋友来看我,因为我的样子和他们长得不一样。”
幼年赛珍珠(左一)和传教士父母。
童年时代的赛珍珠,成长在双语教育环境下,自幼培养了独特的“精神双重聚焦”(mentally bifocal)思维和心理方式。母亲上午教她英语,她的童伴课后教她当地土话,家庭教师“孔先生”则在下午教她古典汉语和儒家文化。爱好写作的母亲鼓励幼年赛珍珠每个星期都写点东西。6岁时,她就开始在上海英文报纸《上海信使报》每周儿童版上发表文章,表现出她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天赋。不顾父亲的反对,赛珍珠自7岁起就开始偷偷阅读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使她着迷。赛珍珠回忆说,她成年后差不多每年都会读一遍狄更斯的小说。狄更斯的作品无疑影响到她后来的写作风格。
1910年,16岁的赛珍珠被送回美国上大学,就读于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攻读心理学专业。在大四的时候,赛珍珠两次赢得写作奖并入选优等生联谊会。她于1914年获得学士学位。那时的赛珍珠,既无回到中国的念头,也无当传教士的打算。母校邀骋她任教,她欣然同意,留在大学当了一个学期的心理学老师。可是,半年后,当她接到父亲来信,获悉远在中国的母亲病重,她立刻放弃美国的职位,申请加入长老会当传教士,借此机会回到中国照顾母亲。因此,从1914年到1932年在中国期间,赛珍珠一直服务于长老会传教士使团。两年后的1917年,赛珍珠遇上美国青年农学家约翰‧洛辛‧布克(John Lossing Buck)—— 他不仅是传教士,还是康奈尔大学毕业的农业经济学家,在中国教授农业技术和农场管理的课程,创办了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并任系主任,因出版《中国农家经济》等书而被视为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但是,赛珍珠的父母并不看好、也不同意他们俩的结合。赛珍珠多年后解释说:“我们不得不靠自己。我嫁给一个只单独见面四次就办婚礼的人。我的父母是对的而我是错的。我嫁给了一个英俊的脸庞,可是俊脸不能当饭吃。”
大学毕业时模样青涩的赛珍珠。
不管怎样,这对新婚小夫妻搬到安徽宿州,一住5年。正是在宿州地区对当地农民生活的细微了解和记忆,为她日后声名遐迩的小说《大地》和《儿女》提供了原始素材。赛珍珠婚后随夫改姓“Buck”,“Pearl Buck”是她婚后的英文名字。1920年3月4日,赛珍珠生下她唯一的亲生女儿卡萝尔。意外的是,在生女儿时,医生发现赛珍珠患有子宫肿瘤,不得不进行切割手术。赛珍珠因此永远失去了再怀孩子的能力。更有甚者,随着女儿卡萝尔一天天长大,她发现女儿有些异常,经检查发现孩子患有“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简称 PKU)——这是一种遗传性的氨基酸代谢缺陷。患者肝脏之中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食物之中的苯丙氨酸无法转化为酪氨酸,造成大脑中苯丙氨酸浓聚, 并由转氨酶作用而转化为苯丙酮酸,从而影响患者大脑发育,引起智力障碍和癫痫。这种病直到1934年才由挪威医生佛宁发现。所以,赛珍珠的女儿当时几乎是医治无望。只能为她提供昂贵的特别护理。长老会组织却无法给赛珍珠提供经济条件。1920年到1933年间,赛珍珠与丈夫搬到南京。她分别在教会主办的南京大学、金陵大学,还有中央大学教英语。赛珍珠母亲1921年病逝,她的父亲和妹妹也先后搬过来和她一起住。教会学校微簿的薪水,使她支撑一个大家庭时捉襟见衬,残障女儿卡萝尔的巨额开消尤如雪上加霜。1924年,随同丈夫回美国休假期间,赛珍珠到康奈尔大学攻读一年英美文学,在1926年获得硕士学位(她后来还在耶鲁大学获得另一个文学硕土学位)。
新婚燕尔的赛珍珠夫妇。
不幸的是,女儿出生后,赛珍珠与丈夫的婚姻也亮起了红灯。俩人志趣不同,她在情感世界里愈来愈孤独。在教会大学任教期间,她与当时中国新文化时期诸多名人(包括林语堂、徐志摩)都有来往,在他们的鼓励下,她尝试写作赚稿费补贴家用。1923年,赛珍珠在《大西洋》杂志上发表文章,讲述她在中国的生活。1924年,《论坛》杂志发表她的论文“中国之美”。她的第一本小说《一位中国女子之说》登在《亚洲》杂志上。在康奈尔大学期间,她的历史论文“中国与西方”获得“劳拉信使奖”。
赛珍珠和“长不大”的女儿卡萝尔。
到了1928年,赛珍珠绝望地意识到,女儿卡萝尔的病情每况日下,为了护理女儿,她需要很多钱。在教会大学教书的收入,满足不了她的需求。她必须尽可能多地从写作中赚钱。1929年,她将女儿卡萝尔安置到美国新泽西州的瓦恩兰特殊训练学校。每年费用一千美元。这笔开销对她如同天文数字。闲谈中她向女儿在纽约的医生透露,她期望能离开在中国的教职,用两年时间写一部她已经在脑海孕育成形的小说。这位医生无意中对《纽约时报》前主编约翰•芬利的妻子谈起赛珍珠的窘境。与赛珍珠素未谋面的芬利女士,于是匿名借了二千美元给赛珍珠,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
逗留美国期间,赛珍珠特地跑了十多家出版社,力荐她之前写好的小说《东风:西风》,但是结果都大所失望。其中一家出版社的编辑,拒绝她的书稿不算,还轻蔑的告诉她:“没人对中国的故事感兴趣。”她不甘心,怀着忐忑的心情,最后敲开纽约一家不见经传、名叫约翰•戴出版社的总编理查德•沃尔什的门。哈佛大学毕业的沃尔什,端详着听完风尘仆仆的赛珍珠自荐后,欣然收下她的书稿。几天后通知她,约翰•戴出版社决定出版她的书——这一年是1930年,赛珍珠38岁。
回到中国南京,赛珍珠除了继续教书,忙里偷闲,躲在南京大学住所的小阁楼上,紧接着创作她的第二部小说《大地》。两个多月后,她将小说《大地》稿子送到约翰•戴出版社。理查德•沃尔什阅后大喜过望,不仅表示马上出版该书,而且告诉赛珍珠,以后不管她写什么,该社照单全收,全部予以出版。
慧眼识珠的约翰•戴出版社总编辑理查德•沃尔什。
《大地》出版后,果然不同凡响,好评如潮,销量惊人。它连续21个月荣登美国最佳销售榜,不仅被翻译成30多个语种,获得1932年普利策奖,还被改编成戏剧和电影,登上百老汇舞台和好莱坞屏幕。稿酬开始源源不断流入赛珍珠的腰包。赛珍珠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还掉芬利女士借她的二千美元,然后拿出一部分资金,以残障女儿卡萝尔之名设立两个信托基金,保证其余生老有所养。赛珍珠接着还拿出一笔稿费,在她居住的南京大学的邻里,盖了一个女子沐浴澡堂......
(三)
小说创作声名鹊起的赛珍珠,在个人感情生活上也云开日出。虽然与农学家丈夫感情日益疏远,她也曾一度为婚外情困扰,但是她仍然努力使第一次婚姻维持了18年。直到理查德•沃尔什出现在她的生活后,她一潭死水似的婚姻又荡起涟漪。哈佛高材生沃尔什慧眼识珠,看中她的小说,不惜倾全力出版,获得喜人的经济效益,濒临破产的约翰•戴出版社,一夜间成为美国出版界的宠儿。沃尔什也被赛珍珠的才气和美貌迷住了。在美国短暂逗留期间,他对赛珍珠献尽殷勤,邀约她到纽约参观、演讲,共进午餐。他甚至在1933年追随她到了中国,为的是说服赛珍珠嫁给他。“慢慢地,我们热恋了。”赛珍珠多年后这样回忆说。
1934年,赛珍珠撇下丈夫,与她领养的女儿珍妮斯一起,离开中国前往美国——赛珍珠这一年42岁。她巳在中国生活了40个春秋。次年的6月11日,她在内华达州的雷诺市办了与丈夫的离婚手续,在同一天,她与出版人沃尔什永结秦晋之好。此后的日子里,这对梅开二度的新人,周日住在纽约帕克大道的公寓,周末回到赛珍珠以四千七百美元买下的、位于宾西法尼亚州普凯西(Perkasie)镇上占地65英亩的“绿丘农庄”......
参观者在赛珍珠绿丘农庄故居内听导游介绍当年赛珍珠家庭的生活情景。
赛珍珠绿丘农庄的书房。四面墙上全部都是书。
赛珍珠离开中国的具体原因,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她洞悉时局,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日本入侵,她不堪忍受兵荒马乱的痛苦,欲寻一方静土,安心创作。她自已的解释是,她后悔把残障女儿卡萝尔送入新泽西州的寄养所,无法忍受骨肉分离之痛,希望住近女儿。其实最直接的原因,是赛珍珠为情所困。她为自已的写作生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她决意要嫁给沃尔什。沃尔什正是一个她寻觅多时、能够给她建议和热情、能使其令人瞩目的创作成为可能的梦中人。
赛珍珠用桌子上的这台打字机敲打出小说《大地》的书稿。
赛珍珠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离去,她再也回不到她做梦都会用镇江话呢喃的中国,被迫在美国一住四十年,直到她辞世......赛珍珠同样没有想到,在美国她也面临各样的适应问题。作为一个直言不讳的作家,到了20世纪50年代,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期,她因为对中国人民友好而被假设为美国的敌人,被贴上了共产党的标签……
令她意外的是,1938年9月,她在纽约收到一封FBI的来信,写信人是大名鼎鼎、人人敬而远之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胡佛读到赛珍珠发表在1937年10月号《大都市》杂志上的短篇小说《赎金》后,怀着一名读者的敬仰之情,写信给赛珍珠:“你在这篇小说里对人性的敏锐理解,就像你的作品《大地》一样,直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阅读这些年轻人和孩子们的故事时,我眼前再现以往我在实际案例中见证的无数遭遇绑架的恐怖。当然,是虚构的,但是我与年轻的父母一样承受着痛苦......每一件新绑架案子,带来新的体验,测试一个人对人性的信仰,我感受到你的故事有特别好的寓意。”胡佛对赛珍珠小说的赞美跃然纸上。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胡佛执掌的联邦调查局,专门设立了一个有200多页的“赛珍珠档案”。FBI对她的“特别关照”始于1938年,正是她关于中国农民的长篇小说《大地》三部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时。赛珍珠的作品此后不仅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成为禁书,她在美国也被右翼势力当作危险人物而受到怀疑和监视......
解密的FBI秘密档案:一封民众写给FBI局长胡佛的信,查询赛珍珠是不是共产党人。
尽管如此,赛珍珠依然是率直真诚、敢说敢写的作家。在思想言论自由的美国,她毫无禁忌。在一些问题上,她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比如,她几乎预见到了女性解放运动的毎一个新挑战,她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黑人的状况感到震惊和愤慨,她与纽约哈林区的妇女建立了密切联系,并与埃莉诺•罗斯福一起倡导民权运动。日本受到原子弹袭击后,她成为控制核武器的早期倡导者之一。20世纪40年代后期,她终于公开撰写、出版她智障女儿卡萝尔的故事,打破永远的国家禁忌,鼓励肯尼迪家族和许多其他人做同样的事。她唤醒美国人的良心......鼓动更加慷慨的移民法,以应对美国军人和亚洲妇女被抛弃后裔的困境。1942年她在“绿丘农庄”创办“东西方联合会”,致力于亚洲与西方的文化理解与交流。出于同情遭到歧视的亚裔和混血裔儿童,赛珍珠在1949年创立了国际收养机构“欢迎之家”。此后50年,该机构帮助五千多名被遗弃美、亚混血儿童收养到美国家庭。为帮助不符合收养条件的儿童,她在1964年成立“赛珍珠基金会”,其影响触及百万美国人家庭。
“赛妈妈”与国际收养机构“欢迎之家”被遗弃的美亚混血儿童。
正在写作中的赛珍珠。
在美国长住的四十载,赛珍珠的创作呈井喷状态。她写东西来得快,所以特别多产。她拥有数百万读者粉丝,她写什么她们都喜欢读。在绿丘农庄的生活,尽管她每天得围绕着8名领养的子女转,她仍然坚持严格的写作计划,每天从上午8点,写到下午1点。她每年向读者推出两册书。因此,从1930年至1972年80岁生日时,赛珍珠总共出版了100部作品,其中包括85部小说。80高龄时,她又整理出版了一本东方烹饪书,录下她喜爱的许多亚洲美食。
有记者问:“你为什么写那么多书?”
她的回答简单、略带一丝恼怒:“为什么不?因为我是作家。”
1962年4月29日,美国总统肯尼迪为西半球诺贝尔奖获得者举行晚宴。赛珍珠与肯尼迪总统交谈。
1972年,尼克松总统即将访华,赛珍珠以为自已终于盼到了头,兴奋得如同要“回娘家”。不顾已是80高龄,她还出任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专题节目“重新看中国”主持人。她甚至提前向媒体透露,她已提出申请,将做为尼克松访华代表团成员,重访阔别四十年的中国。为了确保访华成行,她给能够帮助她搞到访问中国的邀请函的任何人写信,包括尼克松总统。可是,她久候不见入境签证批文。直到5月的一天,一封来自中国驻加拿大领事馆、署名“二秘H. L. 袁”的来信,一下子使她的精神世界彻底崩溃。
“亲爱的赛珍珠女士:来信收悉。考虑到长期以来您在作品里采取歪曲、攻击、漫骂新中国及其领导人的态度的事实,我被授权告诉您我们无法答应您访问中国的请求。”
中国驻加拿大领事馆拒绝发给赛珍珠访华签证信函的原件。
这封拒签信,击碎了一位80老妪四十年的渴望与梦想,犹如一纸死亡判决书!赛珍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沉默寡言,内心痛苦万分。她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这封信——这封信!就像一条蛇睡在我的写字台上——这是一条正在威胁我的毒蛇,拒绝允许我回到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它不是一封信,它是对我的攻击。这是很残酷的攻击,不明真相、不真实的攻击。”
仅刻三个篆体汉字的赛珍珠墓碑。
赛珍珠故居写作中心主任辛西娅•劳顿女士知道笔者远道而来朝圣,一阵热聊之后,特意赠送六部出版于1946 年和1956年的赛珍珠原著。辛西娅女士还向笔者透露,她23年前也从中国镇江领养了一名女弃婴,笔者闻之热泪盈眶。
她痴痴地写道:“我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属于中国。”事实上,赛珍珠在1900年大清国时代就巳经加入中国籍。所以,她实际上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赛珍珠曾反复对人说:“除了金发碧眼,我就是一个中国镇江人”。
10个月后的1973年3月6日,年迈体弱、万念俱灰的赛珍珠告别人世——她等不到重返中国这一天了。火化时她穿着最心爱的丝绸旗袍。她的骨灰被安葬在绿丘农庄一片林子中,一簇青竹永伴坟首。为了表达其刻骨铭心的中国情结,她在自己无铭文的碑石上,留下三个亲笔写的篆体汉字——赛珍珠。
▼作者简介:
易桂鸣,原籍中国桂林,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任某青年刋物副总编辑,现居美国。
地名古今”以强调原创为主。内容板块和栏目大致如下,文章字数以两三千字以内为宜。突出个人化,文字尽量讲究而有韵味。
1、我说地名|以个人视角讲述熟悉的地名历史变迁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罗列概念。突出个人对地名的理解和历史变迁的解读。
2、倾听讲述|每个村庄、每个街巷,都有说不完的人与地名故事,每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倾听讲述,以细节勾勒岁月流逝中的、难以重现的故事。
3、我的漂泊|许多人的人生旅程,会在迁徙、漂泊中走过。用印象最深的几个地名,穿插个人的成长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内容。
4、故居寻访|千百年来,每个地方都有影响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寻访,在寻访中解读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样避免面面俱到,写最能触动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为当今时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与异地观感融为一体,既是游记,也有颇为充实、敏锐的诗意表达,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远离故乡的人,心中永远牵挂故乡。每次踏上归家之路,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儿时的星星点点的记忆,家庭几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树,一口井,一家人,左邻右舍,都是故乡难忘的记忆。
“地名古今”的作品,将根据相应版块予以结集出版。欢迎各位新老作者赐稿,图文分别打包发送,请发:lihui1956@vip.sina.com
♢
♢
Hash:75f3df224a370b8765f1bfa6931a635274e86b0c
声明:此文由 地名古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