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座古寺 埋藏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文/赵慧斌

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朔县人,对于朔州老城东大街上那座被家乡人亲切的称为“大寺庙”的千年古刹----崇福寺,我一直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寺内镇寺之宝为北魏曹天度千佛之塔,这座塔的命运浓缩成了一段中国近代史上不为人知的故事,它诉说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在那段峥嵘岁月里历久弥新,同时也见证了老朔县人的一段光辉岁月。

那让我们先从这座千佛之塔讲起吧。在中国古代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让无数英雄唏嘘的时代。前不久的大热的《琅琊榜》讲的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段故事。俗话说:乱世出枭雄。北魏是魏晋南北朝后期中国北方一个完成北方统一大业的王朝,这座千佛塔上的铭文显示此塔始建于天安元年,即公元466年,为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年号,此帝崇文重教、喜玄好佛。熟悉历史的同学知道,此时的北魏还没有迁都洛阳,古平城(今大同)还是北魏的都城。这座塔是由宫内小臣曹天度建造,缘由是为了纪念亡父颖宁、亡子玄明。这座石塔造型优美,雕刻精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阁楼式佛塔,对于研究南北朝时期我国的文化风俗都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后的数千年,这座石塔一直被保存在朔州崇福寺中。

时间来到1937年,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1937是一个被永远铭刻在心头的数字。那一年,爆发了七七事变,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打响了。日军从占领北平开始,像疯狗一样一路南下。1937年9月28日朔县城沦陷,日军屠城三日,血流成河。在现在的南城墙下边,还留有无数枉死的冤魂。整个老城区的街上,日本兵将无辜的百姓用铁丝穿起来进行机枪扫射,整整三天,朔县城血流成河,无辜居民惨死人数达4800余人。

此时间前后,日本派专人前来大同及周边鉴别搜集历史文物艺术品等信息资料,择机抢掠。崇福寺收藏的北魏曹天度石塔就是他们狼子野心的目标之一。也有说法说日军中的“本愿寺”从军僧发现了这座石塔,经京都大学林田治郎、水野清一、奈良小川晴阳等人考察,确认为北魏时期所造。次年又强行劫走石塔,便将其掠往日本东京。此两种说法均有可信之处,由于小编资料和水平有限,在此不做考证。

正当日军火急火燎的想要带走这座石塔时,这时候的石塔却神秘的消失了。据说当时的一位工人丁克成出于爱国之情,悄悄地将这座宝塔藏于陋室之中。后来抗战胜利,50年代初朔州崇福寺文管所成立后,丁克成主动献出塔刹,物归原主,甚是一件美事。县志所载,言之凿凿。但是却找不到关于之前的记录,记者冯迪四处走访之后,寻访到三个版本:

版本一:丁克成,绰号“丁八面”,无业游民,吸过大烟。可能是给日本人干活时趁机悄悄藏起塔刹,冒死护宝。所以说人有千面,不要用一时的表现去否定一个人的一生。有句话叫啥来着:平时的愤青打起仗来最有可能是卖国贼,而那些流里流气的小混混没准还真能为国献身。当然,这也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流传版本。

版本二:丁家是由原平迁来朔州的大户人家。丁克成识文断字,颇有文化。别人不敢的他敢,别人不做的他做,是城里有名的“灰人”(方言,混混之意)。破落潦倒后,他曾仿过名人画作出售,也曾卖过莜面。也许因为是个闲人,容易被抓去干活。在被抓去干活之后,趁机将宝塔藏匿起来。

版本三:日寇掠了塔,却出于某种对佛教的因素,将塔刹拆下并未带走,它被有识之士、文化世家之后丁克成有心收起来。直到山河重整,1953年崇福寺成立了文管所,有了专职管理人员,丁克成才从家里拿出收藏了近20年的塔刹,无偿献出。

这几个版本是我从一些资料上摘抄过来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人人心中自有杆秤。想来知道珍惜宝塔,甘愿为国藏宝,丁克成应该是一个略通文墨之人。至于他是不是个“灰个泡”(方言:混混、恶霸的意思),这些只有留给尘封的历史去解答。

1956年以后,此宝塔塔身辗转至台湾,塔刹留于寺内。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展出,被台湾馆视为国宝。奥地利格拉茨大学教授海因里希·格哈德·弗兰茨在其《中国塔窣堵婆》一书指出:“此塔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公元5世纪的唯一石塔,因在中国内地尚未见公元6世纪以前的佛塔建筑,它对我们研究中国早期佛教和造塔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文物的价值只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才会被发掘出来,塔身上所记载的文字无不记录了关于北魏那段历史的点点滴滴。对于我们现在研究北魏的居民风俗、生活习惯、历史文化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讲完了石塔,我们来看看崇福寺的千年变迁史。

崇福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城区东大街,据寺内碑文所载,创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 665 年),为鄂国公尉迟恭奉敕所建。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亦称林衙院。当时林太师威风八面,作为衙院的寺庙内部壁画遭到了很大破坏,当时被称为林衙寺。金代熙宗年间,寺庙扩建,大兴土木。金代天德二年(公元 1150 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题额“崇福禅寺”一直至今,这时的崇福寺才真正定名。后来历经无数战火,崇福寺内部也被严重损毁。明朝初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僧人出身,遂大兴佛寺。永平侯谢成出巡到此,见该寺建筑摧崩、塑像损坏,欲意重修,遂将囤粮搬运一空,命诸匠即日兴工,并指令地方官吏监修。

寺内主殿弥陀殿,殿内四壁绘满壁画,除残墙与损伤的笔画外,现存壁画总面积为327平方米,大都还是金代原作,内容以说法图为主,均分布于两山河后墙之上,共约八组。有胁侍菩萨、千手干眼十八面观音、药师佛、释逸佛、弥陀佛、妙吉祥、除盖障、地藏王等。有的居中而坐,有的身披袭装作“说法印”,有的手捧器物做侍从状,有的飘带起舞、侧身仰卧等。其画法为重彩平涂,线条多为聚墨碾子画,主要颜色以朱红、石绿为主,间有白、蓝、黄、猪等色,部分沥粉贴金,与大殿佛像交相辉映。殿顶施琉璃宝顶吻兽,金色碧色闪烁异常。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崇福寺主要几座大殿都是明朝时完善修复的,无双和尚为寺内观音殿的后面新建了毗卢殿、对寺庙修筑做出了很大贡献。后来清朝一朝,崇福寺再无大的修缮,这和当朝君主对佛道无兴有关,千年的古刹就这样在风雨飘摇中迎来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变迁。

建国后,1986年文物部门开始对这座风雨古寺进行修缮,专家在多次协定后确定了修缮方案。如今的崇福寺与整个朔州老城交相辉映,红墙金瓦、绿树成荫。寺外一双石狮子威严矗立,寺内建筑气势宏大、干净整洁、烟雾缭绕、香火不断。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历史的车轮总是无情的辗压过每一块黄土,每一条河流。黄土和河流交会在一起,构成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世界。今天,当我们再度踏入千年古寺,看着烟雾缭绕下的青石板路刻画着历史的纹路,想起老朔县历史上曾经历过的战火纷飞,有感于斯,更会感叹这座古寺见证了历史。

伽蓝寺听雨声盼永恒,这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大寺庙。

Hash:97cec24cf5d9091d2f4c0963c1522e54d05956de

声明:此文由 人文山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