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楚女在重庆状元府
1922年夏,重庆两路口桂花园的小路上,一位高大英俊的青年提着一只皮箱,脚步匆匆来到一处深宅大院前。青年驻足观望一阵,从容敲开了宅院的大门。这个青年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萧楚女,他敲开的这处宅院在当地有个响亮的名字——状元府。
状元府旧址位于今天的渝中区桂花园12号,建于清末,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骆成骧中榜状元。宣统三年(1911年),商贾骆昂出资建成“骆成骧状元府”,又称“骆家花园”。
1918年春,重庆最早的高中——重庆联中迁至状元府,从此这里即成为重要的革命教育重地。几十年来先后为重庆联中、西南博物院、重庆市中学教师进修学校、重庆第52中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所在地,恰与“状元府”文脉相续。2009年,状元府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而在中国现代史上,教育和革命密切相联。辛亥革命前后,反清志士一直把地下指挥所设在状元府内,1911年杨沧白、张培爵发动的重庆起义,这里是同盟会重庆支部所在地、重庆起义的总指挥所。“五四”运动中,学校师生率先发表宣言、集会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1922年学校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1925年建立了共产党组织。时人称学校是“革命胚胎之地,中原元气所存”。
1922年夏天,著名政治活动家萧楚女来到重庆联中任教。萧楚女,出生于湖北汉阳,原名树烈,学名楚汝,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曾与恽代英一起主编《中国青年》,曾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黄埔军校政治教官。1927年4月22日在南京石头城监狱被杀害。2010年萧楚女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在状元府,萧楚女紧密配合学校《友声》《渝江评论》等刊物,撰写社论和时评,给青年灌输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理论,在学校频频举行讲演会、谈话会和读书会,开展青年运动,揭露军阀统治下的残酷掠夺,唤醒民众觉悟。同年,萧楚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的光辉历程。在此期间,萧楚女和童庸生等发起组织了“四川平民学社”,出版了《爝光》杂志,组织“学行励进会”,创办了三所平民学校。
1924年8月,在重庆革命师生和青年团组织的再三要求下,经组织批准,萧楚女担任重庆《新蜀报》主笔。他负责撰写《新蜀报》每天刊出的政论和时评,宣传马列主义和救国救民真理,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罪行,在舆论阵地上纵横驰骋。他的文章笔锋犀利、俊逸,议论新颖,矛头所向,不是“指责土酋军阀,就是痛骂贪官污吏”,报刊上赞叹萧楚女的文章是“字夹风雷,声成金石”。不少男青年纷纷猜测他是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于是,一封封求爱信雪片似地飞到了编辑部。为了避免类似事情发生,萧楚女在报纸上发了一则“楚女启事”调侃了一下自己:“本报有楚女者,并非楚楚动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大汉也。”引为逸事。
同年,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任萧楚女为特派员,负责领导和整顿成都、泸州、重庆三地的青年团组织,萧楚女决定以重庆团组织为重点。1925年1月,在萧楚女的指导下,重庆团地委进行改选。杨闇公当选为书记,童庸生当选为宣传干事,罗世文则主要负责学生工作。由杨闇公、童庸生、罗世文组成的领导核心也让重庆团地委的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萧楚女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四川和重庆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组织的创建,作出了卓越贡献。
1924年11月19日,有日本人搭载“德阳丸”商船,携带两大箱劣币停靠重庆太平门码头,试图将劣币投放重庆,扰乱金融秩序。在扣押船主石井熊藏和北神林造以及搜出的劣币之后,日本驻重庆领事抗议辩称“德阳丸”是受日本保护,要求严惩肇事士兵,退还银币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重庆海关监督公署居然唯唯诺诺一一照办。这一颠倒黑白的结案引起了重庆各界的愤慨,萧楚女和重庆团地委的负责人组织成立“德阳丸案重庆外交后援会”,要求当局于48小时之内向日本人提出惩凶赔款的严重交涉,撤销重庆海关监督职务,并发表宣言,发动学生上街游行演讲。重庆江北巴县各界64个群众团体7000多人高举“外抗侵略,内肃官厅”的旗帜,在重庆打枪坝举行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活动。这场持续了一个月的抗议活动,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撤换媚外的海关监督,日本也被迫撤回了他们驻重庆的领事。
1924年至1927年间,萧楚女辗转于重庆、湖北、上海、河南、广东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他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并为《向导》《学生杂志》等报刊撰写了大量揭露军阀和国民党右派倒行逆施的文章,其中发表在1924年《中国青年》第1卷第12期《革命的信仰》是其代表作,在文章中萧楚女分析了树立革命信仰对于个人发展和改造社会的重要作用,呼吁青年人向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五四的青年朋友和我们人类几千年文明中的表率者学习。
萧楚女驻在状元府时期的革命实践对重庆联中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抗日战争期间,学校300多位高中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其他课余时间敲锣打鼓上街宣传,使抗日救亡的声浪响遍了重庆市郊区和长寿县城周围数十里内的各个乡镇。学校党支部还以“抗建读书会”的名义邀请周恩来、邹韬奋等多次来校作时事报告,周恩来还给学生题词,勉励努力学习,担负起抗日救亡重任。解放战争时期,学校师生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开展争生存、反迫害斗争,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迎接重庆解放。
在三峡博物馆城市之路展厅,我们看到萧楚女和学生们的合影,这是一张极为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不仅见证了萧楚女在重庆状元府的革命活动,也见证了他为时代青年指点迷津,激励青年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革命实践。
萧楚女在对学生的演讲中曾说:“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其实,这也是萧楚女的人生观。他正是一支永不熄灭的“革命红烛”,把革命火种播撒在广袤的巴山蜀水,以浩然之气燃尽自己,点燃了千千万万青年学生心中的革命火种,为中国革命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Hash:1983252cdf4c49085b601b57e612570ca9e3fe7b
声明:此文由 上游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