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工钱买了条树根,20年育成一株盆景——许荣林:诗画盆景 雕琢人生
三个月工钱买了条树根,20年育成一株盆景
——许荣林:诗画盆景 雕琢人生
他,今年72岁,颇有些传奇:
16岁,初中毕业,到建筑公司,拎灰桶、搬砖头,做小工,一直干到成为法人代表;改制前,他退下来,专注盆景创作,18年间,200多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
他,文学素养不俗,盆景完成后,必赋诗一首……
许荣林在修剪盆景。庄文斌摄
20年育成一株盆景
初见老许,个子精干,朴素装束,脸漾笑意,握手寒暄,手掌粗糙,典型农民工特征。
园内参观,盆景一排排、一列列,若沙场点兵,且造型奇特,仪态万千,目不暇给。
这里的盆景,每个都有故事。
这是一个附石型黄杨盆景,叶片细小嫩绿,根须白色细长,附在一块石头上;旁边茵茵草地上,有两只悠闲的山羊(陶瓷造型),怡然自得……
“培育它,花了20年。”老许说,(黄杨树根)买回培土养根长枝,要用高筒盆子,根须才能细长;去土后,根须分布在石头上,4-5年才成一体。
这株盆景,老许取名“三养(扬)开泰”,并赋诗:玉树临崖待初阳,绿荫坡下好牧羊,笑问此名出何处,两只山羊一黄杨。
“黄杨,树干发白,故称玉树。”老许解释。
3万多平米园内,两千多株盆景,两百多盆获省级以上奖项,老许哪盆最得意?
“很多来人打听镇园之宝,这话,我不爱听。”老许说,“每个都好,都有自己的不同,我们做盆景,要符合‘天人合一’,有的一半靠老天爷,一半靠人;有的一大半靠天,一小半靠人,我们根据天然造型,调整角度,彰显出意境。”
“如果非要问镇园之宝,那就是我对盆景的热爱之心,其它都是吹牛。”
许荣林畅谈盆艺。庄文斌摄
三个月工钱买了条树根
一位七旬乡下老人,聊起美学、文学,头头是道;事实上,省内院校文学专业师生,不少常来这里做访客。
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经历?
老许结缘盆景,是从养花起步。江都是全国著名花木之乡,“十里栽花算种田”是传统。早在幼年,老许还是小学生时,就爱养花。
许荣林老家对面是照相馆,照相用花作背景。馆内老先生喜欢许荣林,常带他去赏花。
“那时,养花的都是文化人。”老许回忆,“我最初养花,很穷,菊花、栀子花买不起,只能从邻居家掐个枝,回来盆内扦插。”
16岁,许荣林到建筑队,拎灰桶、搬砖头,养家糊口,但爱花一直未丢。他发现,拆老房子,旧的墙土肥,特别肥花,筛筛后,常带点回家。
“我记得,当时一株菊花,长得特大,比儿子姑娘头都大,杆子有手指粗。”老许忆起往事。
随着建筑队,老许走南闯北,眼界变开阔,兴趣开始转到盆景上。在上海做工期间,他见到人家有盆景,常央求人家进去看一下;逛龙华植物园,让他眼界顿开,开始学做盆景。
“第一次买树根,花了50元,担心老婆埋怨我乱花钱,谎称只花了20元。”老许介绍,当时他做瓦工,一天工钱只有几毛,这树根相当于他三个月的工钱。
为何兴趣转到盆景上?
老许比喻说,看花,是看个脸蛋;看盆景,看身材、看气质、看意境;花卉观赏期短,花期一过,就不好看了,盆景四季都好看。
“肚里有知识,眼睛能放光”
也许得益于养花、做盆景养成的沉稳心性,老许在业务上也很钻,从小工、瓦工,一直做到总经理。
2001年,建筑公司改制前,老许卸下总经理一职,让位年轻人。
当时,老许因为兴趣爱好,加上多年积累,在家中已建了一个“集翠居盆景艺术馆”,并已初具规模。
“2002年,政府看中了我的盆景收藏,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专门辟出40亩地,建设龙川盆景艺苑,由我来管理这个‘盆景王国’。”老许说。
老许说,“我当时也想挑战自己,除了建筑业,我干这个还能不能干成?”
事实上,在老许的精心打造下,龙川盆景艺苑中还设有绿萌馆、雅风堂、奇石馆、玉壶春等特色展馆,年接待游客两万多人次,艺苑已创成国家级旅游景区、中国盆景名园、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一根造型奇特的树根,如何培育成艺术品,最初又如何设计?
“这个完全靠眼力,根据经验,凭综合素质,肚子里有知识,眼睛才能放光。”老许说。
如何炼就一双慧眼?
“我从小就喜欢语文和美术,作文经常拿奖;这么多年,学习一直未断,每天看书两小时。”老许解释。
在龙川盆景艺苑,有一座“小万卷楼”,数千册藏书,涉及美术、收藏品、书法、文学、音乐等,这里是老许创造力之源。
“做盆景,同样如做其它事情一样,都是功夫在诗外。”老许说。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图文来源:扬州网
Hash:f071429fc3a6149a4a7eebab7de481c9c0a6c839
声明:此文由 penj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