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后宫——面向海河建设,形成了天津最早的商业街区
自古以来,天津便是在漕运和海运中孕育并不断成长起来的,位于三岔河口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天津成为京杭大运河京津冀段重要的一环。所谓“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一句俗语就道破了天后宫在天津城市发展中所起到的无可替代的作用,由此才书写了“漕运龙头”这么多年的成就。
从天后宫的地理位置上来看,其坐落在天津市古文化街上,拥有者 2500 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这座古建筑始建于元朝并得以保留至今,另外这座古建筑悠久的历史,在天津的城市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现在已经改造成为了天津民俗博物馆,其间展示了天津多年的沧桑历史以及风土人情。
曾经的天妃宫,就是南方常称的“妈祖庙”天后宫原名作天妃宫,俗称“娘娘宫”,其实也就是南方常称的“妈祖庙”,天后宫供奉着天后娘娘(也称妈祖娘娘)。传说中,天后娘娘是沿海地区百姓心中的护海女神,保佑一方水土安康。由于当时的元朝正是海运与漕运同时蓬勃发展的时期,百姓傍水吃水,祈求神明保佑在水边生活和作业的平安顺遂,当时的统治者建立天后宫也便是缘于此。天后宫建成后,焚香祈福的人群络绎不绝,南来北往的船只和商人越来越多,便渐渐出现许多商业和市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到了明朝,天后宫一带百姓房屋鳞次栉比,南宫大街、北宫大街应运而生,形成了天津最早的商业街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它直接勾勒出天津接下来的城市格局。
天后宫是坐西朝东的格局,面向海河而建,其内部建筑沿中轴线有序排布。在建筑布局,装饰陈设等方面与我国传统的佛教和道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在建筑布局方面。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平衡与礼制是儒家思想在建筑形制与布局上体现最多的。天后宫的布局与我国传统佛教寺院的布局对比来看,也能够寻到许多相似的地方。天后宫整体呈现中轴对称的布局,然后依照中轴线的次序,建筑排列时按照等级层层布局,在中轴线上有序展开,主轴线左右还有一些配殿围绕。钟楼和鼓楼同样对称排布在山门的左右两侧,轴线上的第一座殿——前殿,位置相当于佛寺中的天王殿,供奉着四大金刚和王灵官。
前殿之后的正殿便是作为主体建筑了,建在“工字型”的月台上,它的位置相当于佛寺中的大雄宝殿,在整体空间中是位置最突出、最宏伟、形制最大的建筑,在正殿之中供奉着天后娘娘的神像,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妈祖的信仰之强烈。而在后部凤尾殿中还供奉了观音神像,天津妈祖与观音同殿而居的形式,早在元朝便有出现,这也与当时的佛教文化息息相关。与传统佛教寺院不同的是,天后宫的建筑面积较小,同时由于自身地理位置的约束,山门的朝向略有不同,为向东朝向海河。
其次,在建筑装饰方面。天后宫里大量地采用了莲花的元素,而众所周知,莲为佛教最为经典的装饰元素之一,莲花隐喻着佛家的圣洁与宁静,象征佛教净土。天后宫中莲花座和莲花栱非常多,到处可见莲花纹样的各种浮雕。在 2001 年整修时,还曾经挖掘出了一块大约元末明初时期的莲花彩云石刻碑,而这块石刻碑被认为是原神龛底座。
可见佛教文化与天后宫的密切关系。除莲花之外,佛教八宝中的华盖也在天后宫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佛教信俗中,佛陀的头部往往用华盖代表,佛身被华盖所保护,另外它也体现着地位。在天后宫中,正殿中供奉的妈祖神像的两侧就设有黄铜制造的灯盏,呈现华盖状,这里也有华盖可以保佑一方黎民免于灾害、祝福平安喜乐的寓意。
道教文化在天后宫的体现除了同样相近道观的对称等级排布的建筑布局之外,更多地体现在匾额和题字上。前广场戏楼的匾额“乐奏钧天”,便应了古诗“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后宫的内部空间装饰和画纹上,营造了很多吉祥神兽、山石海景、云雾缭绕的形象和意境,甚至还有八卦的图案,这些都是典型的道教文化体现。
天后宫作为京杭大运河在天津遗留的宝贵文化遗产,其珍贵之处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更在于其在历史上起到的重要的作用。以天后宫为中心的早期商业街模式,带动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孕育了妈祖文化和信仰,对于天津地区文化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Hash:c5f3fc49a7e3d305bc702bce88a430e5468d32f1
声明:此文由 小周周有话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