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觉悟社 今日网红地 在天津 五四精神这样传承

津云新闻讯:觉悟社纪念馆位于河北区三马路三戒里,掩映在一条颇具烟火气的街道间,闹中取静。推开院门,七间青砖平房组成的小院素雅清幽。“感觉进了这个小院,心立马就静了下来。”一位前来参观的市民这样告诉记者。

1919年,随着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被激起。5月4日,北京数千名爱国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示威,要求政府拒签合约、惩办亲日派官僚,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自此爆发。4个月后的9月16日,一个由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骨干组成的进步青年团体举行了成立大会,它就是在当时被北京《晨报》称为 “天津的小明星”的觉悟社。

如今,光阴已悄然走过百年。觉悟社的片片青砖灰瓦,静静地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五四精神,也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之间传承发扬。

(一)

觉悟社纪念馆馆长为记者介绍馆内展品

觉悟社诞生于五四运动高潮时期,二十名社员中男女各半,以示男女平等。其中,周恩来、邓颖超、马骏、郭隆真等人都是当时天津反帝爱国学生运动中的领导者和骨干。“五四”前后,不少单位、社区、学校都计划到这里参观,瞻仰革命遗迹,缅怀英雄前辈。记者在这里 看到,保安室的白板上写满了近期的参观排期,觉悟社纪念馆馆长马媛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接待着往来的团体和前来洽谈合作的人员:“学校、机关单位、社区……来参观的团体一个接一个,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上午9点,觉悟社纪念馆刚刚开馆,已经有不少团体在门口的广场集结。一位参观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今天是单位组织,过来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的。这种形式的学习生动又新颖,我们非常期待。”

“很多年以前,是有淡旺季之分的,一般就是几个节点,比如五四、国庆、八一、还有9月16日觉悟社成立纪念日,其他的时间,甚至有一个月零星只有20几个人来参观的时候。”马媛告诉记者,“现在除了天气特别恶劣的时候,每天来参观的人都不少。”

大学毕业,马媛就来到觉悟社纪念馆工作,当时的她,只是这里一名小小的讲解员。如今20年过去了,从讲解员到馆长,提起觉悟社的变化,马媛笑称自己“很有发言权”。

纪念馆内,一块珍贵的牌匾吸引不少参观人员驻足观看、拍摄照片留作纪念。“‘觉悟社旧址’陈列馆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1985年更名为‘天津觉悟社纪念馆’,1986年9月10日,原觉悟社社员邓颖超同志专程来馆视察并亲题匾额,就是你现在抬头就能看到的这一块了……”马媛告诉记者,原本的觉悟社展厅只有旧址的部分,面积较小,无法承接人数较多的团体参观。“因此我们着手进行大规模的闭馆修缮,对展线进行拓展。”

2012年,纪念馆对旧址文物主体进行了一期修缮,同时提升改造展陈。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又进行了二期修缮,新落成女星社展厅和觉悟广场。“改造后,纪念馆占地面积从1000多平方扩大到了3000平方米。没有觉悟广场的时候,最多只能接待50人参观。如今可以接待几百人的团队,参观人数显著增长,年服务游客两万多人。”

(二)

觉悟社纪念馆中,以复原陈列形式展出了两间平房,再现了原三戒里4号院的原貌和觉悟社成员在此活动时的情景。狭小简陋的房间不足10平方米,其中一间是当时的觉悟社社员李锡锦将家中的餐厅兼会客厅提供给社员进行活动,一张八仙桌、抓阄用的铁盘和纸阄成了屋里最特殊的陈列品。当时,由于斗争形势的需要,社员们采取对外不公开姓名的形式,他们以抓阄的方式决定个人的的号数,取谐音当作别名,用以互相称谓和笔名。当时,觉悟社社员中年纪最小的邓颖超抓的是1号,因此别名作“逸豪”,周总理抓的是5号,所以别名作“伍豪”。参观人员来到这里,都可以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当时那个平凡而伟大的时刻。马媛告诉记者:“有的单位组织主题当日活动的时候,还会模拟当时的抓阄过程,抽到5号的人总是最激动的一个。”

记者正在采访优秀志愿者代表刘辰君

“这间抓阄的屋子,也是整个纪念馆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觉悟社纪念馆优秀志愿者代表刘辰君告诉记者。

1988年出生的刘辰君今年三十出头,和觉悟社已经“结缘”十多年。“第一次来的时候我还在上高一。”刘辰君回忆说,“我从小就非常敬爱周恩来总理,那时候听说觉悟社旧址就在咱天津,就兴冲冲地跑去找。”刘辰君告诉记者,当时的觉悟社旧址并不像现在这样成规模,“没有门外的牌子和广场,非常难找,我花了好长时间,七拐八拐才找到。展厅很小,布置也非常简单,一下子就参观完了。”

上了大学,刘辰君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就选择到觉悟社来做志愿者,担任引领、讲解等工作。“把解说词背下来之外,我还会自己看一些书,补充一些知识。在给别人讲解的时候,也会自己丰富一些内容。”

毕业后,刘辰君选择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他的思想也在一步步成熟,2006年起坚持每年义务献血,至今已献全血1200ml、成分血4个治疗单位,并报名加入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同时,他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资助西部贫困地区的3名学生。“我觉得,通过接受这样的红色教育,我对革命先辈更加了解,也更加景仰。在工作中,我也能坚定信念,不忘初心,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担当尽责。”

(三)

革命时期的觉悟社,聚集了追求真理、渴望进步的青年。在觉悟社成立后的第五天,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便来到天津与社员们座谈。李大钊对觉悟社打破封建束缚,有男女同学共同组成社团深表赞许,称它是“男女平等、社交公开的先行”。为了将种种问题研究得更加深入,社员们还邀请蒋梦麟、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等当时各个领域的知名学者来觉悟社进行讲演。

百年的时间过后,觉悟社的小小旧址,对如今的年轻一代,仍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在接待过的无数的参观人员中,给刘辰君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位1998年出生的年轻参观者。“他是江苏淮安人,出生在周总理的老家,比周总理整整小100岁。来到天津,特意到觉悟社来参观。我本来还有一些顾虑,觉得现在的年轻孩子们会不会对这些不感兴趣,认识他之后才知道,这些革命先驱的的精神的力量是不分年龄的。”

对此,马媛也感触颇深。“我们与不少中小学都会进行活动,做‘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马媛告诉记者,最初的选择很重要,而人生道路很长,途中的坚定不移同样重要。她带记者来到“大浪淘沙”展厅,“这里讲述的就是觉悟社社员所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的洗礼,社员们成长起来,走向社会,他们有的赴欧洲勤工俭学;有的留在国内继续求学、就业;有的参加了工人运动,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继续求索,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大多数成员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其中的优秀分子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

记者正在采访大学生志愿者钟恬恬

钟恬恬是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大一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成为了觉悟社的一名志愿讲解员。和记者相遇时,是她第二次为参观人员进行讲解。“还有点紧张,讲的也有点生涩,还需要再熟悉、再进步。”她腼腆地笑着,抓住空档为下一次的讲解做准备。“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越了解那段历史,就越加深了我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将努力奉献自己的青春,为国家做出我的贡献。”

记者手记:

站在邓颖超亲笔题写“觉悟社旧址”五个大字匾额的旧址前,扑面而来的是历史的凝重和浓郁的力量感。“我们全是学生,绝不敢说已经‘觉悟’,我们的决心就是齐心努力向‘觉悟’道上走,同时也盼望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向‘觉悟’道上走,努力!奋斗!”展室门口的觉悟宣言,凝聚着强有力的冲击,穿越历史而来。

身处纪念馆内,仿佛跟随老一辈革命家重走当年的奋斗之路。一张张老照片和展品的背后,是那段血雨腥风的战斗历程。“大家携手作先驱,奋斗牺牲是精神”,觉悟社的社歌至今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前,20个进步学生,为了探求真理在觉悟的声浪中,社员们按照各自的理想和追求从这里起步,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最终成长为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同样应该追寻先烈的脚步,完成从探索真理到完善真理的任务。我们应该铭记那些勇敢探寻真理的年轻人,以他们为榜样,以五四精神为感召,明确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海河传媒中心蹲点调研组记者 陈玓怡)

Hash:0b320bea14a3d54376217b0ac57ea723c1861964

声明:此文由 北方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