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不一样的闵行丨​浓浓情怀在七宝悠悠老街抒乡情

浓浓情怀在七宝 悠悠老街抒乡情

□ 作者丨郁丽娜

“老公,你还记得三十年前的今天吗?”

“当然记得,那天啊,在蒲汇塘河边我紧张的话都说不出口,现在说起来还真是不好意思。”

“是啊,后面才知道原来你要向我求婚,那时候求婚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你拿着自己做的纸玫瑰还真是浪漫啊。”妈妈脸上充满了甜蜜。

这是我的父母在庆祝珍珠婚周年的一段对话。听到这里我才明白原来我的父母与七宝老街有一段不一样的情缘呢。

听爸爸说以前我们家离七宝老街不是特别远,在交通还不是很发达的90年代,天气晴朗的时候他会带我去老街看看那边的路、那边的树和那边的河。那时候的老街不像现在这般热闹,悠悠的午后,人群稀少,坐在一个遮阳小亭子里能待一下午,那边的人朴实、那边的树碧绿、那边的水清澈。有天我问爸爸:“爸爸,七宝老街真的有七宝吗?”爸爸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地说:“给你讲个故事吧,据说在晋代有陆机、陆云两位著名的文学家,人称‘云间二陆’。陆氏的后代曾经把家祠建在吴淞江畔的陆宝山,起名为陆宝院,后来更名为陆宝庵。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到此处巡游借住陆宝庵,返回前赐给陆宝庵一部金字莲花经,并说:‘此乃一宝也。’因此改名为七宝寺。后来江水侵蚀河岸,历经三次迁址转移,最终建在蒲汇塘的北面。宋朝初期有个叫张泽的人扩建了寺院,宋真皇帝在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为寺赐名‘七宝教寺’。 从此之后,香火日隆,寺院日盛,这个小镇因而得名为‘七宝镇’。 ”

“北宋遗存”古镇世代相传有七宝——飞来佛、氽来钟、金字莲花经、神树、金鸡、玉斧、玉筷。飞来佛是南教寺如来铁佛,传说由天上飞来,实际是明万历年镇人徐泮募集钱款铸造的;氽来钟是明永乐时七宝寺的住持僧博洽筹资铸建的,传说从河中浮来;金字莲花经是吴越王钱镠的妃子用金粉工楷写成;梓树为千年古树,在原来的七宝教寺内。这四件为实物。而玉斧的传说和建造蒲汇塘桥有关,最初建桥的时候,两边难以合拢,众多工匠束手无策之时,走来一位白发老者,顺手拿起桥堍店家一把斩肉的斧扔到桥下,垫在桥基下,塘桥才能最终建成;玉筷是传说古时候皇帝赐给功臣一双玉筷,能驱毒避邪,功臣将它藏在镇北蒋家桥的东堍桥柱内,后来被人偷走,桥柱上遗留下一双筷印;金鸡则是传说镇北高泥墩下藏有七缸金八缸银,由金鸡守护,需要由九个兄弟与他们的九位媳妇共同挖掘才能挖出所埋的金银。”小时候只是当作纯粹的故事来听感觉非常的神奇和有趣,长大后再次回味已能体会到故事背后的深意。

现在我早已搬离那片“净土”,七宝老街也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如今老街分为南北两大街,南大街以特色小吃为主,特色食品主要是七宝汤团、羊肉、叫花鸡、海棠糕方糕等。每每看到街边的老虎脚爪就记起小时候舍不得一下子吃完,往往扳着“脚爪”一个个慢慢吃,时过境迁,已经吃不出儿时的味道了。北大街以旅游工艺品、古玩、字画为主。

在老街的角角落落你总能找到一些老上海的影子,例如蟋蟀馆、老行当再现的是昔日上海的民俗风情;老饭店、天香楼推出的是颇具代表性的上海菜;七宝戏园展演的是沪上一些主要地方戏曲;微雕馆、书翰馆表现的是中国民间艺术与海派文化的和谐结合;张充仁纪念馆的西洋雕塑艺术更是诠释了海派精神对于外来文化介入时的宽容和理智。酒肆、茶馆内都是老式的八仙桌、长条凳、长嘴铜壶、方头竹筷。还有天主教堂、斗姆阁、解元厅等展现了老街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所留下的时代烙印。

七宝老街,是闵行人食与游的天堂,小桥流水人家,流露出浓浓的江南水乡的风景特色,也孕育出老街所特有的人文风格。我记得石板路上自行车骑过的铃铃声,我记得早晨阿公坐在门边补鞋底敲打的叮叮声,还记得小贩路过的吆喝声,太多的回忆不禁让我感慨万千,老街充满了老上海的味道,充满了小时候的味道,如何把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继续传承和发扬是我们作为80后的一代人一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

Hash:953e45add0ede91fce65972c28de77a203bf8e21

声明:此文由 西区文化传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