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家宝藏》中银雀山汉简圈粉?临沂还有很多“藏宝箱”!
近日
大型央视文博探索节目
《国家宝藏第二季》第八期开播!
忠实粉丝们
都早早地搬好小板凳守在电视前看过了吧
银雀山汉简守护人韩胜宝(左)和王学圻(右)
《国家宝藏第二季》第八期展出了来自山东博物馆的国宝,银雀山汉墓出土《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
银雀山汉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完整简和残简近5000枚,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历谱 》等先秦古籍和古佚书,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兵法、历法、文字、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孙子兵法》以及四篇佚文,《孙膑兵法》16篇佚文。今天我们都知道孙武、孙膑并非一人,但其实在银雀山汉简出土前,这件事在学术上却一直存有争议。因为从汉末开始,《孙膑兵法》就佚失了,只有《孙子兵法》一部兵书流传于世,但《史记》中却有两位军事家的记载。而银雀山汉简的出土,让《孙膑兵法》再次面世,使这一千古谜题得以破解。
出土伊始银雀山汉墓竹简被列为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世纪90年代被列为“新中国50年影响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1世纪初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13年入选中国九大“镇国之宝”。
《孙子兵法》最早传于国外,乃唐代时首传日本。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日本人吉备真备等来到中国留学,就在吉备真备留学期间,特别喜欢《孙子兵法》、《吴起兵法》等中国的兵书。回国前,特意购买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古籍,带了回去。
最初在日本流传的《孙子兵法》主要靠汉文传抄、传读。从公元1600元开始,出现了日文本《孙子》。据统计,从1660年至1978年的318年中,日本翻译的我国兵书就有《孙子》、《吴子》、《武经七书》、《孙膑兵法》等13种,日文注释文、研究专著多达100多种。
现在,在海外人的心目中,有的把《孙子兵法》视为“外交教科书”;有的当做企业管理、企业竞争的教科书;在国内,对它的研究正在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总之,这部“兵学圣典”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和阐发的思想,正为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现实服务。
2018年3月,市委书记王玉君到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提升改造现场办公时,明确了提升改造的规模和风格。他指出,兵学文化是我市一张可以叫响全国、享誉世界的金字招牌,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提升改造和兵学广场项目是临沂对外展示兵学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象担当,关乎临沂的长远发展,要抱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城市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改善提高市民生活品质为目的,解放思想,打开思路,放大格局,高标准、高水平设计百年规划,重塑文化符号,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和兵学广场打造成具有整体感、厚重感、震撼感的地标性文化建筑,打造成统领周边景点的城市核心文化旅游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兵法出土圣地,向世界展示临沂独特的兵学文化魅力。
改造前
大门上的馆名是1992年江泽民同志来馆视察时为博物馆题写
这里是博物馆的长廊,通过这里可以来到出土遗址
这里就是汉墓厅,汉墓竹简就是在这里出土的
这就是遗址,据说这是西汉前期的墓葬,距今2100多年!
这就是2100多年前的兵书!
兰山区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将兵学广场建设项目纳入兰山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报告中提出申请实施兵学广场建设项目。
(仅供参考)
兵学广场建设项目东、南至原军分区地界,西至沂蒙路,北至原大院北区区间路。
自2016年10月10日起,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将闭馆进行扩建与改造提升,具体开馆时间另行通知。
汉墓抓紧博物馆闭馆中
小编在这边给大家搜罗了
临沂多个各具特色的博物馆
赶紧去数一数深藏临沂的各种宝贝吧!
(*如有遗漏,欢迎留言区补充)
一座城市,必定有一座囊括这座城市历史的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就是这样的地方,它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绝对是临沂这些文化场馆的颜值担当。
1-2万年前的中石器时期,先民就已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文明。迄今境内已查明各类文物单位700余处,全部馆藏文物共用10080余件。
其中,国家级文物314件,一级藏品有石钺、玉铲、蛋壳黑陶、镂空高柄杯、白陶双层口、青铜、金镂玉衣等27件。此外,还有5000年的龙山文化玉、石、骨、角、陶器,有5000-7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石、骨、陶器,有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石磨盘和磨,有1200万年前的牛、马牙齿化石,有6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等。其中蛋壳黑陶、金镂玉衣等文物,多次被国家文物局调到日本等国家展出。
东夷文化博物馆
临沂东夷文化博物馆位于国家级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北部皇山脚下,是目前国内首家以东夷文化为主题的国有历史博物馆,座落在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东夷文化园内。
东夷文化博物馆内设八大展厅和两大影院,从史前时代到秦之前的东夷文化历史展厅、考古展厅、习俗展厅、农业展厅、工艺展厅、手工业展厅、社会展厅及夷夏融合厅。这些精彩的篇章,让史前时代的东夷文明以文物陈列的方式得到了更好的呈现。
馆内现有藏品850余件,品类丰富,特色突出,通过场景复原、浮雕展示、环幕影院等现代化手段,全面展现了东夷文化的辉煌成就与发展脉络。
洗砚池晋墓位于临沂市兰山区王羲之故居公园院内东北部,是山东省迄今发掘的汉晋大中型石墓中最完整的墓葬,其主墓室规模之大为全国发现晋代墓葬中所罕见。
两座墓葬均为砖室券顶墓,虽受到现代建筑影响未能对整个墓葬如墓圹、墓道进行全面清理,但墓室保存完整,结构十分清晰。
洗砚池墓葬共出土近300件(套)随葬品,器物丰富精美,其中59件被定为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45件。经过专家考证,基本确定此处为晋朝司马氏家族的墓地。
洗砚池晋墓的发掘,在山东地区晋代考古中属首次发现,在中国同期墓葬中极为罕见,部分填补了我国晋代史学研究的空白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并于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王羲之早年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中段北侧),为王羲之幼年居住处。正门上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
故居内陈列着有关王羲之的文献资料,以及他的书法拓片。 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当时王宅的模样。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十里堡乡村记忆博物馆
乡村记忆博物馆整个展区分为“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地区底蕴”“生活节令”四个展厅,从“衣、食、住、行、用、艺”等六个方面,展示了源远流长、淳朴厚重的中国鲁南乡村民俗和民风。
据了解,整个博物馆展出各种展品上万余件,整个展览融入了乡村独特的各类文化符号,如乡村庭院、牛车花轿、女红艺术、沂蒙煎饼等,移步异景,在观展时给人不断的视觉冲击。
博物馆有世界各地收集到的各类红木标本以及埋藏地下5000年以上,极具科研价值的乌木、阴沉木、浪木、枯木等百余种古木及世界各国珍贵木材,国内传统家具、工艺品等达3600余件,价值数亿元;
埋藏地下3亿年以上的硅化木等木化石;馆内收藏的沉香门,经专家鉴定,填补了国内民间沉香家具的空白;出自老挝古庙极其珍贵的整块花梨木所做的佛榻,为国内唯一一件收藏于本馆。
临沂思源乡村记忆博物馆
临沂思源乡村记忆博物馆由山东省文物局批准建立,为了陈设这些器物,传达先民的智慧与人情,弘扬本土文化。
根据这些器物的所属类别,本馆共分十个展厅,其中,八个展厅(即:勤于作、利于行、盛于陶、艺于瓷、信于衡、精于器、长于用、照于史)分别从农业、交通、日用、陶器、瓷器、商业以及文革历史遗存方面做了精心的梳理与设计,逐步行来,可以一览本地古风的全貌;
另外两个展厅(即:雅于藏、游于墨)用于陈列个人收藏与个人书画作品,临沂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书圣故里,这两个展厅的开辟表达了临沂人继承传统,使之薪火不灭、发扬光大的美好意愿与现代精神。
莒南县博物馆
莒南县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与文物管理所合署办公,县域内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48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1处,山东省政府旧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金沟官庄青年团支部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8处。
馆舍占地面积4582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其中文物库房面积210平方米,展馆面积420平方米,展带面积1260平方米,办公面积470平方米。共有馆藏文物3060件,其中定级文物82套116件。
费县博物馆
费县博物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内设费县通史陈列厅、青铜器陈列厅、石刻碑廊、瓷器陈列厅、红色文化陈列厅和明清民国家具陈列7个展厅。
目前,馆藏文物一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国家二级文物6件,尤以新石器时代和汉代出土文物最为丰富,有着典型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
沂水县博物馆是一处综合性县级博物馆,成立于1980年,是省内建馆较早的博物馆之一,馆藏各类历史文物五千余件。
现有三个陈列展厅和碑廊一处,陈展的文物自远古时代节肢古生物三叶虫化石、更新世时期的肿骨鹿、犀牛、鬣狗、古菱齿象等脯乳动物化石;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打制石器、晚期的细石器;新石器时代大汶口、龙山时期的各类陶器、磨制石器;
商代的铜爵、铜剑;刘家店子春秋墓出土的青铜器;各乡镇历年来出土的两周陶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剑、铜戈、车马饰件;两汉时期的各类陶器、铁器和铜鼎、铜壶、铜洗、铜镜等青铜文物;隋唐时期的釉罐、釉壶、釉碗、铜镜、唐三彩壶等;宋、元、明、清历朝各代的各类文物。其中的稀世珍品,有近百件被定为国家级文物。
沂南汉墓博物馆
沂南汉墓博物馆位于沂南县城西三公里的北寨村,是在沂南北寨墓群基础上修建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主要向人们展示北寨墓群墓葬文化及出土遗物,传播汉代民族文化。
沂南汉墓博物馆南北长66.4米,东西宽67.5米,占地面积4017.2平方米。馆内设墓室保护房、文物陈列室等。所有建筑外形,集仿古与园林风格于一体,均仿照东汉时期的建筑,给人们一种身处其时,身临其境的体验。
博物馆内正中偏北位置,是原址完整保护、闻名遐迩的北寨汉画像石墓(一号墓),该墓规模宏大,墓室结构复杂,画像雕刻精美,内容极其丰富,是中国现已发现、保存较为完美的,为中外学者高度关注的一座汉画像石墓。
诸葛亮故居纪念馆位于阳都城,具体位置在孙家黄疃村以北、任家庄、汪家庄村以南,古城面积大约7万平方米。阳都县废于东晋永和年间,故城毁于南北朝时期。
现存遗迹有:故城东门,城墙废垣,并有齐产古瑟、齐刀币等文物一宗。在古城遗址附近,还发现了汉墓、石器、铜器等,在沂河岸边的田地里,具有典型特色的汉代断砖、碎瓦、陶片等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临沂岭上砚文化博物馆
临沂岭上砚文化博物馆设有砚品综合展区、砚的历史演变展区、名人名砚及鲁砚发展展区、中国名人名砚展区、鲁砚创意展区等六大展区。
集中陈列展出了我国自汉代至今各时期的砚台、全国各地的名贵砚种、名家砚品等260多件,形象地展现了砚的发展演变脉络和砚的艺术魅力。
东山民俗博物馆是于前身“耕夫民俗收藏馆”演变并搬迁至蒙山的以展示沂蒙民俗文化背景和民俗历史的变迁民间民俗博物馆。
馆内占地面积达5千多平方米,现有展厅30余间,并设有“农耕生产工具展厅、古代家居展厅、坛罐陶瓷、编织类服饰、婚庆喜宴”等各大门类。
馆内众多藏品成为了世上少有的珍品甚至绝版的极品,上古文化的“印邮”、“秦汉时代的砖瓦”、“元朝时期的大碌碡”等等,史所罕见。
沂南县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
北寨汉画像石墓,俗称将军冢。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北寨村,是目前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汉画像石墓。
墓由280块石材砌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2幅,总面积442.27平方米。画像内容有攻战、祭祀、出行、宴享、乐舞百战、历史故事、神话人物、奇禽异兽等,内容广泛。画面刻工精丽、线条纤劲流畅,是两汉雕刻绘画艺术中的珍品。
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位于山东省平邑县城, 2004年9月建成开放。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该馆总投资3亿元,陈列面积2.8万平方米。
博物馆内设科研馆1处,4D动感影院1处,展厅28个,馆藏展品39万余件。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关心下一代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国古生物科普教育基地"等。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地质博物馆。
临沂白塔街民俗博物馆
白塔街民俗博物馆已开馆3年,其前身为“亘古奇观博览苑”,每年举行的3月3庙会。
2014年中旬,我们决定将该馆正式升级为“临沂白塔街民俗博物馆”,占地3000平米,展馆建筑占地1200平米,分4大展厅,考古发掘展示厅、化石标本展示厅、民俗文化展示厅、根雕艺术展示厅。共有展品600逾件套,包括:30至70年代的农耕生活生产工具;煤、油、粮、肉、布等生活限购票;河东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动植物化石、标本,根雕,陨石等。
另有一处完全开放的展览区,在雹神庙内,展览挖掘出土的汉化石刻石雕等。
临沂规划展览馆
如果你想了解临沂城的新貌,临沂市规划展览馆绝对能告诉你全部答案。这座位于北城新区城市中轴线上的文化地标性建筑,展示出临沂的文之脉、水之胜、商之兴、城之美。
规划展览馆一层展区设置古城厅、红色厅、水城厅和商城厅四部分,重点展现商城、水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色。二层展区设置总体规划厅、专项规划厅、文化旅游厅、北城新区厅、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厅、建设成就厅、九县厅和公示互动区九部分,重点展示规划成果和建设成就。
临沂市美术馆
临沂市美术馆位于临沂著名地标建筑书圣阁内,每年的书圣文化节,这里也是主展览馆之一。
这里,不仅常年可以看到国内外知名书画艺术家的展览,还设有当代书法研究院、王羲之书法文化馆、王羲之影视博物馆、文化名人展区、装裱修复工厂、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文创空间、美术书店、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等多种专业配套设施。
临沂市科技馆
科技馆外貌
科技馆北门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志
临沂市科技馆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建馆宗旨,以“体验科学、启迪创新、服务沂蒙、促进和谐”为理念,占地面积约60亩,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设有儿童科学乐园、特展厅、常设展厅、天文展厅、科技万象厅、脑科学主题展训厅和天文观测台7个展区,展品展项340余件,拥有3D院线科普影院、4D科普影院、球幕影院、动感环幕影院、动感立体影院、互动立体影院6个特效科普影院,梦幻剧场、青少年科普剧场2个互动表演科普剧场,集展教、影视、培训、学术交流、观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一期工程2010年6月1日建成开放,二期工程2013年10月1日落成启用。
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给临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眼千年”中
日日流淌、从未褪色的文化自信。
作为临沂人,荣幸之至!
(来源:临沂日报)
Hash:d8afac6b31315c583e203b3ada275f2f0e0f7ea9
声明:此文由 临沂综合频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