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我党在豫西地区的“红色枢纽”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75年前,抗战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各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产生了巨大影响。抗战时期,千年古都浴火重生,无数河洛儿女前仆后继,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星空中定格成永恒。我们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民族精神,重走洛阳抗战纪念地和遗址,带您回望救亡图存的峥嵘岁月,以伟大抗战精神激励我们走好民族复兴之路。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
昨日上午,在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九都东路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称洛八办),参观团队络绎不绝。这座有着近200年历史的宅院,在7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民居到“红色枢纽”再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变迁。昨日,到此采访,为您讲述洛八办的故事。
筹建之初,毛泽东布置办事处的任务
1938年春,日军为了将华北、华中战场连成一片,分兵两路向徐州地区和黄河一线发起猛攻。同年6月6日,开封陷落,郑州、洛阳告急。
同年夏,考虑到豫西一旦沦陷,要在伏牛山区、桐柏山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党中央决定在洛阳设立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办事处,并交由当时的军委统战部负责人刘向三负责。
洛八办业务部主任吴晓阳说,当时毛泽东同刘向三谈了话,并布置了办事处的任务:一是宣传我党的政策、抗战的主张,在国民党上层人士中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二是日军一旦过黄河,要在豫西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三是为地方党组织尽可能解决困难,提供方便。
1938年10月,刘向三带着朱德和彭德怀签署的公文、林伯渠给当时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信件及党中央给河南地方党组织的介绍信,率领50余人经西安来到洛阳。
经刘向三多次交涉,程潜勉强同意在贴廓巷56号(20世纪80年代改为贴廓巷35号)的庄家大院以“通讯处”的名义对外办公。
1939年1月,卫立煌接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刘向三向他提出“将通讯处改为办事处”的意见,得到同意。后来,“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通讯处”更名为“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
孩子们在洛八办参加暑期公益研学活动(资料图片)
建立之后,成为我党在豫西地区的“红色枢纽”
洛八办一经建立,就成为我党在豫西地区的“红色枢纽”:一批批抗日战士和物资从这里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华北、华中等抗日前线,一批批进步青年又从这里被送往延安……吴晓阳说,在洛八办开展的许多工作中,对卫立煌的统战工作,为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抗战期间,卫立煌拥护我党的抗战主张,采取了与我党合作的态度,双方关系较好。党中央也非常重视与卫立煌的统战关系,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途经洛阳时,经常与卫立煌见面会谈。可以说,卫立煌坐镇洛阳时,形势对我党较为有利。
在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反共高潮中,我党急需掌握卫立煌的态度,以便及时作出相应部署。所以,观察卫立煌的思想动态成为洛八办的一项重要任务。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与纪念馆研究》一书中记录了当年洛八办发给党中央的部分电报。比如,1940年2月14日的电报中说:“坚持抗战,克服投降,卫(卫立煌)表示坚决。他对领袖信仰已渐彻底,他说野心不足统治天下,蒋的气量不大……”同年11月14日的电报中说:“综合观察,为着民族观念,(卫立煌)不愿充当反共先锋,而断送自己的抗日成绩与地位,所以他对进攻我们虽执行命令,出动还是抱消极与敷衍态度……”
1941年3月,党中央采纳了洛八办对卫立煌的观察结果,作出“卫立煌对反共军事行动并不积极称赞”的结论。这也是党中央对洛八办统战工作的肯定。
新时代,洛八办被赋予新的历史意义
1942年,国共两党关系恶化,洛阳形势日趋紧张。蒋鼎文接替卫立煌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后,加紧对洛八办的监视与破坏。在形势的逼迫下,1942年2月,经党中央批准,洛八办工作人员撤离洛阳。临走时,一些不便携带的物品被藏进了南院的一口水井里。
洛八办自1938年10月建立,到1942年2月撤离,历时3年多,是全国坚持时间较长的八路军办事处之一。洛八办开展的统战工作,使八路军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使华北抗日根据地得到快速、稳固的发展。同时,洛八办转送了数以千计的我党军政人员,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运送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在国共两军配合对日作战、国民党两次反共高潮中做了大量联络和交涉工作,为我党制定战略部署和军事行动提供了大量可靠情报,为我党抗日力量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贡献。
1971年夏,当地居民在洛八办南院的水井底发现了许多抗战时期的文物。后经文物部门发掘,共清理出抗战文物120余件,其中“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等10枚徽章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985年4月,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正式建馆,这座宅院被赋予新的历史意义。
去年9月16日,中宣部新命名3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洛八办成功入选,成为洛阳市首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今,循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足迹,一批又一批的党员群众来此触摸历史、接受教育,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得到延续。(洛阳晚报记者 刘嘉仪 实习生 魏宇洋 文/图)
Hash:5504f5db196a16b35d80378bbec259caaa673c74
声明:此文由 洛阳城里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