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古民居:闽南建筑大观园
蔡氏古名居不仅是南安的瑰宝,更是世界的瑰宝。2013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公布,已将闽南红砖建筑群作为厦门和南安联合申报的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蔡氏古民居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不仅有了“正式身份”,而且表明其价值已达到世界文化遗产水平。本期,我们将带您探访这座独一无二的闽南建筑大观园。
越洋运料 40年建起闽南小故宫
在南安,蔡氏古民居有着“一处古民居,半部官桥史”的美称,可见这座古民居承载着多么深厚的历史文化。
蔡宗敬是蔡氏第五代传人,现年68岁的他是蔡氏古民居最“土”的导游。土生土长的蔡宗敬对蔡氏古民居可谓了如指掌,他边走边向记者讲述这座闽南小故宫的历史。
蔡宗敬告诉记者,蔡氏古民居,主要由蔡氏祖上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始建,清宣统三年(1911年)竣工,前后经历了40多年。
蔡氏古民居迄今尚存宅第共16座,大大小小的房间近400间。东西通长210米,南北通宽100多米,总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
从远处看,古民居建筑群就像一把琵琶,一头大一头小,石埕上石板之间的缝隙就像琵琶乐弦。之所以打造成此般形状,源于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
相传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的选址地点是一个九天仙女掉落琵琶处,因此,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就被称为“琵琶”形村落。当时建房子前,蔡启昌父子请来风水先生选地,相中了这块被称为“琵琶穴”的风水宝地。风水先生告诉父子俩:“如果在琵琶穴建房子,有石头敲击不停的声音,你们的财源便会源源不断。”蔡宗敬介绍道,蔡氏房屋建了40多年,凿石声声,蔡氏一族在南洋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被称为闽南小故宫的蔡氏古民居自然不会浪得虚名。蔡宗敬领着记者进入古民居当中,自豪地说:“这里遍地是宝贝,能见到的东西,可都是有些年头的。”
记者走进古厝大厅,看到两旁的墙壁上都是晚清文人的题词,书法风格各异,字体互殊,有遒劲的楷书、飘逸的隶书、放浪形骸的草书,不一而足,争奇斗艳。老蔡指着其中一行字告诉记者:“这是晚清台湾进士施世洁留下的墨宝。”
在厅堂之中,就连记者脚下踩的瓷砖老蔡也直呼是宝贝。原来,这瓷砖是当年蔡资深特意从南洋运回来的,已有上百年历史。最特别的是,每座老厝的瓷砖并不相同,可见当时建筑的精细之妙。
走入古民居,一股悠远气息扑面而来。细看之下,处处是时代的刻痕,100多年的历史被一锤一刀浓缩在一座座民居之中。红色的墙体上,处处是精彩绝伦的雕刻。
在古建筑群中,共有五种雕刻艺术,包括石雕、木雕、泥塑雕、砖雕,余下的一种雕塑至今都未能解密,连老蔡也说不上来。
红色的外观,广泛应用的砖雕外墙,使得古老的大厝有了一层更精致的外衣。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墙面镶嵌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千变万化,如同万花筒般,让你应接不暇。
两旁的墙壁上,便是一幅幅精美图案。红色的是砖雕,彩色的是泥雕,雕刻的无不是象征吉祥美好的形象,苍劲的松、高洁的梅、绕枝而飞的燕、奔跑的鹿……更难能可贵的是,每户门前的图案都不一样,几乎没有相同的意象。
在屋檐下方,一幅如卷轴般展开的彩色人物画,虽然颜色随着岁月的风雨侵袭而斑驳,但仍能清晰地辨认出那些人物,有腰缠玉带的官员,及其身后擎着金瓜、牵着白马的随从……从右往左看,似乎正在向人们娓娓道来那久远的故事。这幅彩色的雕刻画,正是专家和老蔡至今都未能解密的第五种雕刻艺术,奇特的技艺也让记者大为惊奇。
而在蔡氏古民居中,最为精细的当属木雕,其精致程度令人难以想象。100多年前的匠人们,竟能手工在木头上雕刻出层层叠叠的花海,且每片花瓣的厚度都不足一厘米。
细细品过这些精雕细琢之后,正当记者准备迈步往屋里走时,老蔡拉住了记者,蹲下身手指着墙角。记者顺着他的手指之处看去,原来,在墙角处还有用青石雕刻的花样,在门的两旁各有两幅图案,分别刻着代表春、夏、秋、冬的喜鹊、荷花、菊花和梅花。这些无一不在向世人展示着古人的细致,连一点点的角落都不落下,与其说他们是在建筑房子,不如说他们在进行一项伟大的艺术创造。
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就在去年11月17日,闽南红砖建筑群作为厦门和南安联合申报的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蔡氏古民居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而让蔡氏古民居“红”起来的,正是这里独一无二的红砖文化。
据了解,此次申遗的闽台红砖聚落,是对闽南传统地域文化的突出见证,具有与其他中国传统民居形态截然不同的浓烈色彩主题,是从中国传统民居演变而来的极其独特的民居形态。它们以广泛采用“红料”为主要特征,反映了明清时期作为建材大量出现在中国民居建筑上的砖,它在闽台地区的特殊变异,是中国闽海民系民居的重要类型。同时,这一民居聚落形态也对之后闽南地区,以及周边区域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在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中,红砖、瓦片均取自于当地丰富、廉价、质优的红土壤,经过烧制而成为各种类型的建筑材料。蓝天白云下的红色古厝,显得格外耀眼。红色的砖墙上雕刻着各种各样优美的图案,色彩强烈。
蔡氏古民居独特的红砖文化也让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松教授为之所吸引。来南安考察时,张松教授曾感叹,蓝天、白云和一排平整的红色古厝,形成的视觉冲击是不言而喻的。这传统技艺也该同步列入保护。
不仅是红色砖墙,一眼望去,还有红瓦顶、红瓦筒、红砖脊,连宅子中的部分地砖都是红色的。满眼的红色,让这座古厝,在岁月的长河中,依然显耀。
(本报记者 范曦 朱晨辉 见习记者 马杰 文/图)
Hash:2671069bd24247bb8037d5f5bef5eab0df0b2d71
声明:此文由 蔡氏家园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