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家岭到枣园、王家坪,中国革命成长的“天命”之地

延安,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想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历程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到达了陕北,经过了西安事变,国共双方最终达成了统一战线,1937年1月13日,毛主席率中共中央从保安来到延安,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年,十年里,中国的革命事业从最初的稚嫩走向了成熟,从长征的艰辛走向最终全面的胜利,延安也因此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延安是陕北的中心,古代这里是西部边陲,北宋时期曾是抵挡西夏东进的前沿;三十年代,这里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开辟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好,另外这里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复杂,也比较容易躲避敌人的飞机轰炸,所以党中央和毛主席选择了延安作为中央机关的所在地,而且在延安也不是驻扎在同一个地方,而是三处,按时间段来说分别是杨家岭、枣园和王家坪。

这三处革命圣地相距不远,所以我便和老爸一一前往参观。说起来这三处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几位领导人的故居和一些中央机关的办公室之类的,不过当看到那些窑洞和小院里的摆设,不由得让你把眼前的这些与记忆中电视剧里的一幕幕场景重合起来,仿佛毛主席他老人家正平和的与老乡交谈,仿佛毛主席正在小桌前奋笔疾书,仿佛毛主席正站在院子中抽烟思索……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3公里的杨家岭村,是毛主席和中央机关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这里有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物——中央大礼堂,是中共七大的会址,别小瞧这个不大的小村庄,除了召开了党的七大外,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也是在这里做出决策的,还有精兵简政、延安文艺座谈会等等,可以说在这段时间里,确立了以毛主席为中心的党中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

枣园革命旧址曾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成为中央社会部驻地,也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被改名为“延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毛主席曾两次在此居住,前一次是1940年因杨家岭修建中央大礼堂时嫌太嘈杂搬来住了段时间,后一次则是1943年随中央一起从杨家岭搬来的,枣园种植着大量的花草树木,景色秀丽,环境清幽,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景观就是窑洞里的珍贵相片和五大书记青铜像了。

王家坪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方向,隔延河与城相望,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从1941年,朱总司令和军委机关就驻扎在此,而从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毛主席和其他中央同志搬到此地,应该是因为此地靠近山体,容易躲避国民党飞机的轰炸吧,这里也是毛主席离开延安的最后居所,在延安的三个革命旧址中,王家岭也是最简朴的一个了,此地的亮点在于军委会议室,当年的马歇尔来此震惊我军最高指挥中心如此简陋的同时又深表敬佩。

是啊,看着一个个依山而建的再简陋不过的土窑洞,那简朴的让人难以相信的窑洞内的陈设,那陈旧的油灯,绑着铁丝的床......一件件的文物,无不诉说着当年那群最可爱的、最让人敬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指挥着全国的抗日、解放战争,提高并完善着党和军队乃至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思想觉悟,而那一张张的相片又展现了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如今的延安,虽已不在似当初那般为中国革命的中心,但其中国革命“圣地”的地位却永不会变!每天都会有无数的游人来此,回味当初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感受当年的那种勃勃生机,体验那种寻觅到光明的感觉,来缅怀,来比心,以期不忘初心,看着那一个个游客肃穆而又唏嘘表情,看着那一队队小学生眼里流露出的神往和敬佩,我感觉到了祖国将来的振兴与辉煌。

Hash:69be4dc32acc1da3d028c5a9f3bff566a6734954

声明:此文由 小朱喜欢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