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石窟:宋代边城上的最大宗教遗存丨刘爽艺术专栏丨艺术画廊
在这与艺术对话
发现艺术的魅力
城市需要我们
我们需要艺术
西安高大尚艺术话廊刘爽艺术专栏
每周二刘爽老师带你一起品鉴艺术
说起艺术,你对它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资深媒体人刘爽老师用她独特的视角,
带你走进艺术的世界,
每周二,跟着刘爽老师一起,
感受艺术生活,品读艺术人生。
——西安高大尚刘爽艺术专栏
钟山石窟主窟佛造像
导语
笔者去过陕西历史博物馆多次,每次都被古代文明陈列展的结尾震撼,那是一座石窟的现场,大小佛像密密麻麻成直击灵魂的排列。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心存疑问:这是将哪座石窟搬了来?直到近日,才知这是钟山石窟主窟的复原版。而真正的石窟依然安然在陕北延安的子长县。
6月末的一天,西安叁和美术馆带领着专家团队驱车6小时到达子长,为探寻这座沉默了千年的宝藏之窟。它被学界认为“敦煌第二”,却鲜被众人所知。子长县政府极重视这次文化考察,年轻的副县长和钟山石窟文保所所长亲自陪同,参观石窟和周边禅院,并于石窟下展开了关于钟山石窟的学术探讨与历史追溯。
钟山石窟外观,塔下方便是石窟
“叁和说”团队在万佛岩窟前
惊艳:宋代最大的石窟大殿
在子长县城西15公里处,在秀延河水依然流淌到的地方,有座山状如倒扣之钟,遂曰钟山。石窟便开在半山腰,承载了内涵丰盈的历史、艺术、和宗教内涵,1988年便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它依然是开在深山深处的莲花,曲高和寡待知音。
史载钟山石窟宋代才开始大规模出现佛造像。据悉,经过宋元明清的不断完善,钟山上原有石窟18座,目前仅剩了五窟,其中,第三窟最惊世,因有一万三千多佛像,被称作万佛岩。
我们走进去时,即刻被气象磅礴又精妙绝伦的造像们包围,被美吸引到屏息凝神。此窟有一万三千多大小佛造像,大像逼真传神、小像姿态各异,但因数量巨大艺术造诣极高,美成不可言说的传奇。据《钟山石窟解读》的作者、子长县政协主席杜建军介绍:“钟山石窟开凿于宋治平四年,三号窟为石窟正殿,是寺院里的大雄宝殿。造像以简练概括与丰富细腻的手法相结合,达到宋代石窟的最高境界和艺术水平。同时,钟山石窟是目前发现的宋代最大的石窟大殿。”
过去世佛
现在世佛
未来世佛
三组大型佛雕像凸显了三号窟的中心地位,他们是14尊大型立体石雕造像,主佛像是并排的横三世佛。旅美艺术家、文物鉴定家范炳南先生看过了很多石窟大大小小的人物造像,觉得“最精美的就在这儿了”,同时他发现“这些造像都是用的油彩而不是粉彩,跟地域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油彩是昂贵的矿物质颜料。”三号窟多数造像用的石头材质,四壁上少量佛像用陕北本地的砂岩所造,经过风化,有不少模糊了轮廓。故,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不足万佛。
“根据石窟的三堂佛形态分析,应该是‘三時佛’而不是三世佛”,对于石窟三座主佛像,此次随行专家、美国草堂寺住持李雄风先生对“三世佛”的说法有异议,他说:“因为造像清楚呈现释迦佛与迦叶、阿难二尊者像,分别是:左边第一堂是青年时期,中间那一堂是中年时期,右边那一堂是老年形态的形象。所以,应该是现在时间的三个时期。不应该是‘过去世’、‘现在世’及‘未来世’;人都还没去世,怎么变成‘过去世’呢?与大家分享参考!”由于话题有争议,本文采取《钟山石窟解读》作者杜建军老师“三世佛”的说法。期待相关专家继续探讨,给出终解。
宋代是佛教走向民间化和世俗化的重要时间节点,故钟山石窟的造像虽和别的石窟的大体量不同,但它的精美动人给人极强的感染力。同行的青年策展人于凯东一直接触西方艺术教育理念,本以为这些造像离当下年轻人很远,身置其中,却被深深感动:“我看过一些更宏大的石窟,用一种佛法的震慑让你迅速让你放下身份,融入社会国家体系的哲学理论,但是在钟山石窟里面,我感觉很强烈的却是温暖和感染力。也许,这正是那个时代所要传递的人文和抚慰。”
若仔细观察,钟山石窟的人物雕塑有个明显特点便是佛像面部有陕北人形象特征,杜建军老师介绍:“原因在于设计师和工匠多数来自陕北各地,少数来自晋蒙冀等地,他们对陕北生活非常熟悉,艺术原型多为当地人为主。但为避免雷同,他们发挥丰富想象力,塑造了多姿多态的形象。”
台湾华严学会海云法师也曾到钟山石窟参观考察,他说,全国佛造像不乏“维纳斯”,但是在钟山石窟可以找到“阿波罗”,这里的英雄气概也正契合了陕北的尚武传统。
近年来,更多的专家学者来钟山石窟考察,均为其罕见的艺术价值惊到。大家一致发现:它和敦煌石窟比,更精致玲珑;和五台山比,更个性分明;和龙门石窟比,保存的更完美;和云冈石窟比,更细腻。于是,它成为更值得探究的宝藏之窟。
左起:叁和美术馆馆长高林安、西安交通广播主持人李朵、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旅美艺术家范炳南、美国国际美术家协会会长李雄风、《钟山石窟解读》作者杜建军
参观主窟
救赎:边城的寂寞
子长在过去很久的时间一直叫安定,它是个边关小城。在1935年,为纪念谢子长将军改为子长县。从汉代开始,它是很多朝代的边城,需要将士们戍守,要和塞外入侵者交战。于是,从来都是尸骨累累的往事,从来都是寂寞的边关情怀。为了安抚这份戍边将士们的寂寞,安抚民心,在此开凿石窟,以宗教救赎灵魂。
为何是在宋朝?碑林博物馆研究员陈根远是考古学专业出身的文博专家,他认为:在宋代,陕北是边关要寨,在此与西夏人等有过断续百年的长战。戍边将士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著名的范仲淹就曾在此驻守,写下著名的《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我们不仅有耀眼的周秦汉唐文化,钟山石窟证明了在宋代,我们的文明仍在延续。它太震撼了,所以陕历博将其作为古代文明史的结尾。”
如何安抚白发的将军不眠思乡士兵,唯有宗教。于是,钟山石窟便这样诞生了,后来,它也成为民间百姓的精神寄托处。寂寞的边城,因此有了慰藉。
主窟侧面墙壁上佛像
主窟第一尊释迦摩尼宝旁的迦叶尊者
主窟第二尊释迦摩尼佛须弥座上力士
主窟第三尊释迦摩尼佛须弥座上的护法狮
范炳南老师关注了陕北边关文化十多年,虽然是初次来到钟山石窟,但观察之后,得出了一些论断。他说:“第一,为何不是晋太和年代正常的佛教傳承,而在北宋年间选择此地扩大佛事,建立中国宋代最著名的石窟。这个人解秘与镇守边关有密切关系。一定要回到北宋时代,滿街是兵将,一切都是为守关服务。兵那个年代只有信仰给予精神及安抚;第二,宋代对外侵略的防范非常重要,陕北是北大门重镇。不知多少将士在陝北作战生活。形成今天所要研究的特别的边关文化。关边文化是军事文化,生活文化,婚姻文化,娱乐文化及重要的宗教文化。我们回到宋代,便知为何钟山石窟在宋时最盛。”
“石窟的建成,和大家所说的边关文化有很大关系。”研究多年石钟山石窟的杜建军老师也加以肯定,“后开,老百姓也来事过来祈福、治病、要生孩子求福等,碑石上都有记载。”
子长副县长张中驰博士(左1)
钟山石窟文保所所长郝艳(左2)亲自陪同参观
揭秘:它同时是佛教人才培训地
观了一二三号窟外后,众人走向石窟的右边侧,发现了几个洞穴。工作人员解读为百姓墓葬处。立刻得到同行专家范炳南老师和李雄风上师的反驳,他们统一认为那是高僧的修行洞。在禅修之外,高僧们闭关修行,便是在这样的洞中。这是和别的石窟不一样的一个地方。
李雄风老师是美国国际美术家协会会长,同时也是美国草堂寺的主持,他说:“我十几年前经常去尼泊尔山洞跟着喇嘛闭关,就是类似这样的洞。但是他们闭关的时候有一些是挖的很深,有的是外面搭个小棚子出来。所以,范老师提出这些洞应该是僧人闭关静休的地方。应该在禅堂修完之后,单独闭关的地方。单独闭关汉人是三年,藏人三年三月三天。”从这个角度上讲:钟山石窟是修行者精神境界的呈现。
再向外走,便来到了当时僧人们修养的禅院,现在留下的是明代的建筑,已经残破不堪。但不远处的萧寺宫,有女尼在此修行过。
与其他著名石窟不同处,这里曾是北宋甚至后世一个大规模的佛学院。从其碑石记载上可看出,它是各寺院的上院,输送学成弟子去各分院工作。
参观石窟明代禅院
萧寺宫
西安美术馆策展人南阳子参观后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其一,我们发现宋北宋开凿这些石窟的形态来说,更多表现的古代高僧禅修的形态;其二,这里有法师塔,一旦有法师塔就说明这里是北宋佛教培养人才的中心或者基地。有法师塔就意味着修行的人在这里有导师。我们看到在禅院的旁边还有茶院,北宋中国文化对茶的研究和理解很重视,徽宗写了《大观茶论》,皇帝主导了一个国家对茶文化的尊崇,它会渗透到皇家寺院渗透到民间来,这里面有一个茶院,这是一个确凿的元素和信号。我个人对此的理解就是这里就是北宋佛教人才的培养基地,具有皇家标准和等级的。”
碑石记载钟山石窟所在的上院管辖下院有临潼、泾阳等地,据钟山石窟文保所郝艳所长说:“最远的下院到福建龙泉寺了。在龙泉寺有一块碑文上刻载它的上院是普济寺,钟山石窟以前最早朝廷赐名就叫普济寺。但是,龙泉寺的上院是否就是咱们这个普济寺,还需要论证。”
毋容置疑,钟山石窟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曾经是北宋非常重要的一个佛学院,有很多高僧大德,为关中甚至全国输送佛学人才。这是它与其他石窟最大的一个不同。
扫码观看钟山石窟论坛现场直播
结束语:浅探钟山石窟,留下以上论断与印象。也许有值得商榷处。更有无尽宝藏等待人们挖掘。叁和美术馆在去年便对钟山石窟进行了为期17天的系统拍摄,总共拍了7千多张图片。正选出300多张和雅昌印制合作出书。这本书籍的出版也将是研究钟山石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走进宋代最大的石窟大殿,将有更惊艳的秘密等待你。
Hash:9ff35a303d21c2889f1ef89fdd42bffe13d66f12
声明:此文由 西安高大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