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这个500多年的古村,宛如仙境,遇上便不能忘怀!

花都有这么一块“风水宝地”

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她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符号

养生长寿、地方安宁

更是人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人间仙境

自从遇上

此后便久久不能忘怀

缠岗村

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于山前大道中国美林湖旁边,

花都区赤坭镇西北部

距离赤坭镇城区8.7公里,

清远清城区交界,

省道S114、山前旅游大道穿境而过。

缠岗村民

大部分姓罗,

罗姓于明末从广州北郊(今白云区

狮子岭迁此。

因聚居在一个矮小的山岗,

位置地势较高,四周低矮,

当地人名为“船地”。

村前水塘连片,村后河涌环绕,

如一条丝带缠绕村庄,

故名缠溪村,

后改名为缠岗村至今。

▲罗氏大宗祠

整个村庄座北朝南,

村头村尾及村后各建有一座更楼,

守护着全村的安全。

▲更楼(网络图)

村头更楼名“长庚门”,

村尾更楼名“接源门”,

两门楼相向峙立。

村面建筑以宗祠、书舍和厅堂为主,

现存较完整的建筑有23座,

其中宗祠4座,

书舍和书室7座,

别墅1座,家塾2座。

村中民居约80座,

建筑形式均为三间两廊,

青砖墙体,硬山顶,

碌灰筒瓦,灰塑屋脊,

风格一致,排列规整。

从建筑格式和材料来看,

缠岗村建于清代,

也有许多明代建筑遗构,

可知明代即立此村。

▲缠岗十二社郭氏宗祠砖雕

辖缠岗、瓦岭、新屋仔、鹧栖布四个自然村,

共12个经济社,以村委会驻地缠岗村得名。

1958年为高级农业合作社

后称缠岗大队,

1987年改为缠岗村委会至今。

村民主要姓罗,

还有郭、刘、罗、黄、伍、李、杨,讲粤语。

面积10平方公里,

人口2300余人。

全村土地面积1.5万亩,

中山地8000亩,耕地4000亩,鱼塘3000亩。

种植

水稻花生甘蔗花木

近年种植

欧洲萝卜哈密瓜、大芋头、

芫荽叶、芦笋洋芋沙果木瓜

农产品,盛产塘鱼。

石灰石、陶瓷土、硫铁矿矿产资源丰富。

缠岗村的生活空间

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精神空间为“凡立宫室,宗庙为先”。

追求的境界乃“田园山水与耕读文化”。

当时,

有风水先生说,往东取财,朝南取才。

按一些风水先生的话说,

此村环境极好,左青龙,右白虎,盆形状,

像一只聚宝盆

东西两口井,地多人富,

不愿意出外务工或经商,

故少华侨

村庄座落在小山冈上,

村前有一口与村面长度相等的半月形水塘,

犹如波光粼粼的大湖

风景优美,很能体现缠岗的乡间韵味。

村头、村尾各有几棵数百年历史的榕树

还有一口供应全村人生活的古井。

这里称得上“风水宝地”,

既有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空气和水源;

又有肥沃的土地,

属于冲积平原

为典型的江南水乡。

从中国风水学角度看,

山不能无水,无水则气散,无水则地不能养万物。

缠岗古村落在选址、建筑与居住环境的营造方面,

运用古代堪舆学的理论,

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是古村落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符号。

它这不仅为花都地区,

同时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保存最完好、最有代表性的

清代民居建筑群落之一,

采用岭南民居典型的梳式布局,

带有特色的“锅耳式”山墙(镬耳墙)

及龙船脊屋顶。

古建筑气势恢宏,

为花都区东南地区比较典型的古村落之一。

现保存完好的

古建筑约有23座、民居约80座,

每条古巷的取名,

将中国儒家文化与农耕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追求的是和谐安宁、田园风光结合的生活环境,

体现了原生态的岭南文化和

乡土景观及岭南水乡韵味。

难怪广州正园生态园和宝桑园,

还有中国美林湖大型楼盘,

都落户于此地。

缠岗村

拥有得天独厚生态资源优势,

吸引了正园生态园及宝桑园的落户,

带动了村民的致富及旅游业的发展。

正园生态园,

是广州地区最大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之一;

而宝桑园则是

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蚕桑文化示范基建”、

“生态旅游星级园区”、

“观光休闲示范园”。

缠岗村适宜居住,

清水秀,地方安宁。

九十岁以上老人

据1992年8月编印的《赤坭镇志》统计,

缠岗村竟有11位。

他们之所以长寿,

除了环境优美外,

还有就是他们的生活有规律,

从不暴饮暴食,

喜欢吃一些素食,

蔬菜水果豆腐等,经常参加劳动,

处事豁达、乐观,待人和气,家庭和睦。

村子里面呈现宁静、安详、和谐的氛围。

如六和堂,

几个姓共同拜祭的祠堂

就是一个和睦相处的极好例子。

缠岗村为后人留下的

不仅仅是那些500年来

被历史凝固下来的建筑文化,

数百年来,

缠岗村人严遵祖训,崇尚耕读持家,

农耕文明得以世代延续。

▲诒谷别墅门额壁画

直至解放后,

许多建筑还是村人的共有财产受到保护,

村中还留有扶贫的田租以供村族人济急之用。

广府人的民俗活动,

缠岗村皆有反映。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乡村文化现象:

从民系看,体现了广府古村落文化;

就地域论,表现出水乡文化的特点;

在经济模式上,表现出以农耕文化为主的特点。

缠岗村人过九月重阳

对于缠岗村民来说,

重阳节是比过年还要隆重。

每逢“九九”重阳节,无论是在外求学的,

还是在异地工作、定居的,

都要赶回来与家人团圆,共度佳节,

同时也看看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

缠岗村之所以如此隆重地庆祝重阳节,

是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从前有一位罗姓的太公,

他对父母双亲非常有孝心,

母亲百年后,太公悲痛万分。

九月初八是太公母亲的生日,

为了纪念母亲和感念亲情,

在每年的九月初八至初十,

即重阳节期间,

太公都会召集大家族的人团圆聚会,

举行纪念活动,让大家不忘感恩。

几百年来,

罗氏一代代繁衍生息,

成为缠岗村最大的家族,

这个古老的传统也一直保留至今,

而且逐渐演变成全村共同的节庆活动。

重阳团聚、敬老……

缠岗村人虔诚地守护着老祖宗的遗训,代代传承。

缠岗村庆祝重阳的一天活动,

就是请人到村里最大的池塘开网捕鱼

捕捞所得与全村人共同分享,

而且无论男女老幼人人有份,

寓意年年有“余”。

池塘以丰富的产量回馈缠岗村人,

村民门在九月初九这一天捕捞近千斤塘鱼。

一大早,

家家户户就都拿着木桶、水盆到村委排队领鱼,

一个个喜笑颜开。

中午,

在村里的罗氏大祠堂里,

300多人的重阳午宴正式开始。

一盘盘新鲜美味的菜肴齐齐上桌,

长、晚辈门一起围桌而坐,共话家常,其乐融融。

晚上村委还会请戏班,

整晚唱粤剧,热闹非凡,

现在条件好了,晚上就放映电影

民间故事

缠岗村木鹅漂流

以前,

清朝封建王朝时代,

凡是科举获得进士的人,

皇帝就允许他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财富。

据说,

明朝时候,

花县(今花都区,当时属南海县)的

塱头村(在炭步镇)就曾出过“进士”,

皇帝就以“木鹅漂流”的方式,

以木鹅漂流所到达的周围地域为界限,

就是此人所得的土地和财富。

这一天花都区炭步镇的民主村得了“进士”称号的人

就将皇帝所赠的木鹅放入位于现在的巴江河处让其漂流。

人们觉得好奇,

都想将木鹅捞起。

由于刚好遇河水上涨,

河水流得较急的原因,

所以,人们仍然无法捞起木鹅。

于是,

木鹅很快就漂流到现在的

花都区赤坭镇缠岗村的河段处,

当时刚好有一位年轻的男子

正划着小船在河上打渔,

他也因木鹅的可爱而顺手将木鹅捞起,

并将木鹅放于本村祠堂边的一个鱼塘上。

很快,

这位得了“进士”称号之人知道木鹅的去处,

就将缠岗村的地域占为己有。

直到解放后,

此地才归还给现在的花都赤坭镇缠岗村。

古村新貌

2012年以来,

缠岗村作为花都区内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经过几年的努力,

如今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动下,

生态环境优美、经济繁荣发展的美丽乡村目标

正在逐步实现。

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村容村貌不断改变、村民生活越来越美。

走进缠岗村,

处处显现出美丽乡村的新风景。

缠岗村口,

地处省道S114线。

省道旁便是缠岗村大牌坊,

牌坊下一条宽阔的村道直通缠岗村里,

村道两旁铺设了人行道,路旁绿树成荫

村头巷尾均修建了小公园

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村庄的西头为旧村,

东头为新建的村庄。

旧村为清一式的青砖民房、祠堂及私塾,

虽然年代久远,但保护较完好,极具古村韵味。

▲花都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在緾岗村挂牌

缠岗村为建设美丽乡村,

大力推进“环境提升”工程。

先后修建了15公里的环村水泥路,

在路旁种植了600多棵绿化树

和安装了119盏太阳能节能路灯,

实现了全村道路硬底化和光亮化。

▲缠岗村新貌

缠岗村发挥土地优势,

将6000亩山地发包给正园生态园和宝桑园。

生态园统一利用鱼塘和荒地发展花卉、盆景苗木

以及各种名优特水果、水产品等。

集生产、科研示范、旅游观光于一体,

成为广州地区规模较大的现代都市型农业项目。

2013年,宝桑园被评为

花都区“十佳农家乐”、

并获得“广州市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园”殊荣。

缠岗村部分祠堂及景点介绍

世润罗公祠

世润罗公祠始建于清代。祠堂建筑布局为三间两进,总进宽11.9米,建筑占地120平方米。硬山顶,碌灰筒瓦,青砖墙。看墙左次间开门通外。看墙灰塑花鸟纹饰。大门嵌花岗岩门夹,石门额阴刻“世润罗公祠”。

世隆罗公祠

始建于清代。三间两进,总面阔12米,总进深12.1米,建筑占地145平方米。硬山顶,碌灰筒瓦,青砖墙。看墙左次间开门通外。青墙灰塑花鸟纹饰。大门嵌花岗岩门夹,石门额阴刻“世隆罗公祠”。

罗睿公祠

始建于清代。四间两进,总面阔14.6米,总进深9米,建筑占地131平方米。硬山顶,碌灰筒瓦,青砖墙。看墙左次间开门通外。看墙灰塑花鸟纹饰。大门嵌花岗岩门夹,石门额阴刻“罗睿公祠”。

古墓

罗康养夫妇合葬墓,位于缠岗村东边的鹅旦岭。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十年(1884)重修。原葬于广州市白云三元里麻南岗,20世纪90年代初因市政建设需要,原墓迁建于此。

坟墓座北朝南,墓宽6.2米,深41.66米,占地面积约258平方米。为花岗岩砌筑的交椅墓,由后土、护岭、享堂、山手、踢靴、平台、华表组成。享堂呈方形,下面立壁中央有“祥云拱月”石雕,其下立墓碑,碑高1.4米、宽0.64米,碑额刻“福禄寿”三字,正中刻“大明始祖考明经进士康养罗公妣淑德罗母何氏孺人合葬墓”,上款“大清光绪十年岁次甲申季夏重修”,下款“花邑缠岗塘乡四大房子孙仝立”。踢靴顶端立有一对石狮,石狮下立壁刻对联,上联“豫章宏衍派”,下联“吉地厚钟灵”。

踢靴前还各置一抱鼓石。墓前31米处有雕刻华表一对。该墓整体结构完整,保存现状较好。构件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墓葬迁移后,地面改铺水泥,裂缝之处长有少量杂草。现有后人拜祭。墓后为小山岭,长有高大林木,墓前杂草丛生,具备较好的自然环境。华表前约2米处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村道。

2010年4月,公布为花都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

岁月是神偷

但愿这座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

不仅能沉淀出美好的回忆

还能解开昔日尘封的翅膀

展翅翱翔

来源:今日花都

希望朋友们分享出去哦 宣传推介我们美丽花都

Hash:b14f28e86847573ed17834a235175fff7b298e0c

声明:此文由 花漾花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