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的“贞洁功德坊” 被誉为齐鲁第一牌坊

在文祖镇东北十华里处,群岭环抱中,坐落着只有300口人、两条街巷的闭塞山庄——— 郭家庄。在南街胡同入口处,赫然耸立着一座精美壮观、磅礴大气的“贞节功德牌坊”。牌坊高达8米,宽约4米,厚1.8米。两侧基座上皆刻有“圣旨”及“名标天府”和“爵秩峥嵘”,下边刻有“赠登仕佑郎翰林院待诏郭允修孺人张氏坊,大清道光壬辰年(公元1832年)。牌坊两边柱石上有道光皇帝御书墨宝,对联分别为:“宠锡存思黄麻诏 恩荣家庆柴泥封”,雕有“二龙戏珠”“盘屈青龙”“吊挂金钟”“朝天猴”“宝葫芦”等图案,做工极为精细、考究。

若问及牌坊的来由,村里的长者会饶有兴味地讲述一段传奇故事:

本村村民郭允修之妻张氏,命运悲凄多舛,乾隆四十二年(1777),其夫病故。她一直未曾再嫁,孤守寒门,代夫支撑着郭氏家族。她踮着三寸金莲,天天起早贪黑出工上山,土里刨食。沿着其夫走过的细径,五冬六夏爬坡越岭、挑水灌禾,在山梁上踩平了一股长达3里寸草不生的蜿蜒石路,也便利了父老乡亲。后人立碑称“思夫路”。

张氏端庄俊朗,本庄、邻村的单身汉托人求亲的踏平了门槛、(破了唇舌,她均已赡养双亲为由笑颜推脱。本村财绅的浪荡少东,以帮装粮仓登高入囤,借机羞辱张氏,她恼怒至极,抡起扁担就把色鬼轰出门坎,使其一头栽倒在地。当时盛传的歌谣为:“妇道尽孝道,孤寡守二老,品端民敬重,张氏烈性嫂。”

其公爹打跑铁,染上老寒腿顽疾,张氏四处打听偏方土法。不顾山峭路险,钻云破雾到凌霄崖上去采挖“透骨草”,为公爹天天烫洗。历经六载酷暑霜秋,风雨不辍。在群山峻岭间“闯”出了一条光滑如洗的石板路,后人赞曰为“孝公径”。

张氏的儿子郭存龙娶妻生有二子,老大郭士礼主动休学在家,替祖母分忧消愁。张氏便3次翻岭跨涧,领长孙去前岭一位巧石匠家拜师习艺,不慎途中落峪,摔折左脚,从此自嘲为“铁拐张”。

张氏为让儿子郭存龙攻读成才,晚上摸黑纺线,白天蹬机织布,抽空还喂养兔仔羊羔,赶集换来银两。18岁那年,承龙去县城就读,结识了天资聪颖、品学兼优,但家境贫苦的学友康腾蛟,张氏闻知此事,承龙每次返校她都让其带两份给养、衣被和银两,来接济救助康腾蛟。大清道光八年,二人结伴进京赶考,承龙和腾蛟金榜题名,在京城任密阁校理,郭承龙官至翰林院待诏。

道光十二年冬腊,康腾蛟和郭承龙载誉荣归故里探亲。康腾蛟携带金银、丝帛前去答谢承龙当年助学之恩。一番寒暄之后,郭承龙对康校理哭诉,资助都是遵祖母所为,并细说祖母清白守寡、积德行善、勤俭持家的一生功德,嘱告康校理日后登朝进殿如能给祖母讨个名分,也算全家报答了其养育之恩,了却了一生心愿。

道光十二年四月(1832),康校理的奏折递交朝廷,道光帝准奏,发旨为张氏竖立贞洁功德牌坊,责令翰林院设计图纸,并御笔亲书牌坊对联及授金匾“恩寿荣光”。现在,此匾仍珍藏于张氏后人郭光臣家中。

道光十二年夏,郭存龙从京城押送的八抬大轿将图纸及所需银两等一齐浩浩荡荡星夜赶赴山东郭家庄。历时俩月之余,精美绝伦的牌坊耸立落成。庆典那天,戏班连唱三天大戏以示祝贺。四邻八乡赶来瞻仰牌坊尊容的乡亲多达千余人。此时,郭存龙双膝跪地抱着牌坊的立柱泪流满面,诚谢皇恩。此时,张氏已病故谢世40余载了……

贞洁功德牌坊历经近二百年的沧桑风雨和“文革”劫难,有幸完好无损,乡亲们都亲切而自豪地誉称牌坊为“齐鲁第一牌坊”郭家庄的“富贵门”、“荣耀门”。

作者:王绍忠

Hash:18f3777198c9c8c70147f1d9339e4b74ff62065f

声明:此文由 佚名_351299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