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子口战役

1935年9月16日午后,红四团越过岷山,逼近川甘边界的交通要隘腊子口。腊子口山岭陡峭,易守难攻,腊子河上只架有一座木桥,连接两边山壁,是通过腊子口的唯一通道。腊子口藏语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地势海拔近3000米,是甘川古道之咽喉。甘肃省军阀国民党陆军新编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奉蒋介石之命在此设防围堵红军,敌人布置了两个营重兵把守,设置两道防线,还在东面突出的山要上修筑了几个大型碉堡,重火力居高临下,控制着隘口,建立起阻拦红军突破腊子口的坚固防御体系。红军如果不立刻突破腊子口防线,就会面临危险。

下午四时,战斗号角响起。红四团在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领下,一营首先向守敌发起进攻,红军从四面冒着敌人的火力,猛向隘口展开攻击,但几次冲锋都无法接近桥头。毛主席多次询问战斗的进展情况,结合实际条件,商讨决定采用正面攻击和侧面袭击相结合的作战方案。据悉,从岷县派来增援腊子口的敌军五、六团,在天亮后便到达腊子口,毛主席命令红四团在天亮前拿下腊子口。红军组织了三个突击小组轮番进攻,来突破正面敌人的防线,不久,红四团长王开湘率一、二连攀登东山坡悬崖峭壁成功,并袭击东面山顶上的大碉堡。在一、二连攀登东山顶的战斗中,红军战士个个英勇。

1935年17日凌晨两点钟,三发信号弹发出,这是发起总攻的信号。冲锋号响起来,所有的机枪一齐射向敌军的火力点,一场腥风血雨的战斗过后,守敌丢盔弃甲,仓皇而逃,腊子口终被红军占领。攻下腊子口的第二天,胜利的红旗布满营地,勇士们大踏步地朝敌人追赶。浩浩荡荡的队伍与毛主席会合,翻越达拉山,到达哈达铺。

腊子口战役的胜利,为红军继续北进进入甘南铺开了通路,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利用腊子口天险困死红军在雪山草地的最后一次尝试。从此,红军走上了一条从艰难走向胜利的光明大道,党中央和红军在陕北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Hash:9f4bac7156f23e8ba8d6cc063ae3a6533f8a7106

声明:此文由 投之以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