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地域文化 | 南运河德州段的现代水利工程

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

四女寺水利枢纽

雄伟壮观的四女寺水利枢纽,位于武城县四女寺村东北,是卫运河、漳卫新河南运河的衔接处。它兴建于1957年11月至1958年5月,由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设计,水利部第六机械工程总队施工,一次性完成节制闸、南进洪闸、船闸和电站土建工程。1972年至1973年7月,该枢纽曾进行过扩建、改建,新建北进洪闸,兄弟灌区放水洞;改建南进洪闸、节制闸、船闸。由水电部海河勘测设计院设计,水电部第十三工程局施工。该枢纽工程初建时,完成钢筋混凝土3.9万立方米,砌石 3.7万立方米,投资901万元。扩建改建工程完成土方195万立方米,砌石3.9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2.7万立方米,投资1045万元。现枢纽工程由南、北进洪闸、节制闸、船闸、兄弟灌区引水涵洞几部分组成。电站部分,1972年扩建时已拆除。南进洪闸位于卫运河与漳卫新河尾首相接处,钢筋混凝土开敞式结构,共12孔,每孔净宽10米,弧形钢板闸门,高5.5米,机架桥装有人力、电动两用卷扬式启闭机。闸顶下游端公路桥面宽7米。设计过闸流量1500立方米每秒。北进洪闸位于卫运河与岔河尾首交接处,与南进洪闸相连,为钢筋混凝土开敞式结构,共12孔,每孔净宽10米,总宽137.4米,闸孔尺寸为10×9.7米。中间8孔为反拱底板,两侧两孔一联,为整体式。下游附汽—10级公路桥,上游设机架桥。设计过闸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

节制闸位于南运河首,为钢筋混凝土开敞式结构,控制南运河输水及泄洪,共3孔,每孔净宽8米,平板钢闸门,高5.6米,机架桥装有人力、电动两用卷扬式启闭机3台,附汽—6级交通桥1座。设计过闸流量400立方米每秒。

四女寺倒虹吸工程

四女寺倒虹吸工程全称为引黄济津潘庄线路应急输水漳卫新河倒虹吸工程。

四女寺工程纪念章

近20年来,由于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减少了41%,天津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天津市供水工作,200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5次批准实施利用山东聊城市位山线路引黄济津应急调水。2010年以来,海河流域降水偏少,主要河流来水偏枯,天津市水源地潘家口水库主汛期来水量锐减,供水形势极为严峻。由于位山线路同时承担向河北引黄调水任务,受河道输水能力限制和河北用水量增加等因素影响,难以满足天津市的用水需求。经多次调研查勘并报国务院批准,国家防总、水利部决定通过新辟潘庄线路实施2010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

四女寺倒吸虹工程是引黄济津潘庄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武城县四女寺与德城区境内,起于六五河牛角峪闸上游,穿越六五河西支、利民河东支、利民河北支、减河和岔河,止于南运河四女寺闸下游,箱涵全长1850m,由倒虹吸工程、新挖明渠工程和河道防护组成。总投资1.18亿元。2010年5月31日开工,2010年10月31日完工。2012年获中国水利工程协会2011—2012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已经消失的第一水厂

第一水厂旧址位于运河开发区杨家圈村东南,现已辟为九龙湾公园,它是德州市最早的水源地。过去德州没有自来水,更没有纯净水,地下井水不仅发咸而且含氟量过高,当然味道不好,运河就成了人们最好的饮用水水源。明清两代,甚至有人专门从运河取水到城区来卖,并形成了一个专门买卖水的“水市”。那时的人们买了运河水,全部用来饮用,洗衣做饭是绝对舍不得用的。日伪时期,开始在杨家圈村东建立自来水厂。解放后,德州市政府对此加以改造并继续利用。现在该处仍保留着体现自来水加工过程的预沉池、反应池、沉淀池、清水库等水处理设施,是运河为人们提供生活水源的充分展现。(张明福)

Hash:488cb8686a20844830771bd3834c670b03f95efe

声明:此文由 德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