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初心使命

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位于乐陵市朱集镇枣林旅游路东侧,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馆内设计突出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著名人物,以图版、文字、实物及绘画、模型、场景、展柜、多媒体等形式,全面反映了边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20年6月5日,被评为山东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抗战期间,冀鲁边区军民对日伪作战近千次,歼灭日伪军数万人,转移出部队15000人开辟鲁西、鲁南根据地,对开创华北敌后抗战新局面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90多名县团级干部、10多万战士和民众牺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烈史诗。在国家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中,有共产党员143名,其中8名牺牲在冀鲁边区,2名在冀鲁边生活战斗过。

解放战争期间,边区输送了17万人参军、出动了82万人次支前,成为整个华东战场的后方基地。减租减息、土改等工作在这里探索实践、率先实行,成为党由革命到执政若干政策实施的“实验田”。此外,还抽调了数千名优秀干部随军南下,为祖国的建设大业奉献了青春和生命。

为牢记历史,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激发边区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革命斗志,乐陵市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以开放、融合的积极态度,结合原乐陵挺进公园、乐陵革命纪念馆搬迁项目建设了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

主要展览

主要有5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休闲广场(入口牌坊、主题雕塑);第二部分冀鲁边革命烈士纪念馆;第三部分烈士碑林;第四部分纪念广场(英雄纪念碑、烈士墙);第五部分常大娘展馆(体验式地道)。

休闲广场主题雕塑

由昂首并肩的工人、农民、军人三个人物形象组成,寓意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引领着中国前进的方向;我们的国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革命的胜利离不开武装斗争,我们的军队来自人民,依靠人民,并为人民利益而斗争。

雕塑下方有四面浮雕,是发生在冀鲁边区的四个历史故事。南侧雕刻的是肖华挺进冀鲁边的故事。东侧是黄夹起义的故事。北侧是万人挽留牟宜之的故事。西侧是乐陵籍抗日名将宋哲元所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打响全国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故事。

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

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馆名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将军亲笔题写。建筑的红色既是遍布冀鲁边区的枣林所结的红枣的颜色,又是先烈流淌的鲜血的象征。白色既是边区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又是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人民的幸福忠诚不二、至死不渝的精神象征。灰色寓意庄重肃穆,表达了后人对革命先烈的怀念敬仰之情。

整个展馆分为序厅和五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以图版、文字、实物及绘画、模型、场景、展柜、多媒体等形式,突出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著名人物,全面反映边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序厅中央雕塑前半部分展示的是冀鲁边区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奋勇杀敌、全力支前的场景。第一单元主要展示边区所辖区域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第二单元重点展示边区抗日斗争历史;第三单元重点展示边区所辖区域解放战争史;第四单元重点展示边区革命英模及其典型事迹;第五单元主要展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程和成果。

烈士碑林

共有革命烈士1003名。据统计,仅乐陵就有烈士2717名,列入碑林的只有三分之一。而整个冀鲁边区,在抗战期间,牺牲的军民有10万多人,其中,县团级以上干部90多人。革命先辈这种“英勇无畏、敢为人先,团结一心、大爱为国”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人民英雄纪念碑、烈士墙

碑高9.30米,代表着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碑前刻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两侧建设的是烈士墙,烈士墙长24米,代表着冀鲁边区范围涉及河北、山东共24个县,高3.7米,代表着冀鲁边区革命根据地形成于1937年。墙面刻有冀鲁边区24个县市区的30215名烈士名单,寓意让每一位烈士都继续关注他们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这片沃土,关注冀鲁边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烈士英名永世长存!

常大娘之家展馆

革命妈妈刘香蕙,在抗战期间,带领全家察敌情、养伤员、送情报为抗日游击队做饭、缝衣,给伤员喂水、喂饭,还在自家地下挖了地道,先后掩护军政干部60多名,同志们亲切地喊她常大娘。

Hash:fc006aabf1a94c69c26665d6dfbd322ee0471e3c

声明:此文由 牡丹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