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一起来了解一下“都江堰放水节”的前世今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与雨水相关的还有都江堰人民一年一度的“天府盛事”——放水节。据史料载,这项祭祀活动源自公元978年,而说到祭祀则万万离不开这么一个人——李冰。
彼时秦国正坐拥七国之首,岷江水害侵扰民生、良田已有多年,一遇旱灾又赤地千里,几近颗粒无收,致民不聊生。“治蜀必先治水”,为有效统治蜀地必先解决这一重大难题,秦孝文王遂以通晓天文地理的李冰为蜀守,使其顺应民心,在都江堰渠守的江边修建了三所用于祭祀的庙宇,以天子之名进行庄严的祭祀活动:一以牛、羊、猪三牲祭祀社稷的“太牢”之礼以祭祀江神,二响应川蜀百姓对大禹“岷山导江”和杜宇宰相鳖灵“决玉垒山以除水害”等治水的传说以祭治水英雄大禹,三祭纵目蜀人祖先蚕丛。自此开创了祭祀江神的先河,这便是都江堰祭祀活动的前身。
至公元前256年,李冰带川蜀百姓修筑了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从此使得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都江堰延续至今,历久不衰,主要原因就是保持了严格的岁修制度,人们为了纪念李冰,于是将“祀水”改为“祀李冰”。
每到冬天枯水季节,在渠首用特有的“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修外江时拦水入内江,修内江时拦水入外江,清明节内江灌区需水春灌,便在渠道举行既隆重又热闹的仪式,拆除拦河杩槎,放水入灌渠,这个仪式就叫“开水”,俗称“开水节”。
汉朝时,高祖刘邦敕封李冰为昭应公,后汉又加封为大安王,三国时蜀汉刘备改封为应圣灵显王。唐代开始,祭祀李冰的活动从民间活动升格为国家行为。唐皇帝专门敕封李冰为“神勇大将军”“司空相国”“赤城王”“济顺王”,并纳入官方的正式祭祀范围,每年春秋两季采用“少牢”之礼隆重祭祀李冰,由地方官员主持祭祀。而在民间,人们则以设斗牛戏等方式祭祀李冰。人们把李冰比喻成神牛,因为牛的力气很大,神牛自然有神力。从此,李冰离开人格的位置,进入神格,人们从崇拜人转而崇拜神,所以杜甫在看到都江堰年久失修后有“此事或恐为神羞”之诗句。
宋代李冰受到了空前的礼遇,追加了“灵应公”“广济王”“英惠王”等封号,同时在“崇德庙”(今二王庙)设置监庙官,并规定祭祀李冰排在与五岳同一级别。太平兴国三年(978)正式由官方将清明节定为放水节,初定每年祭祀一次,后改为每年春秋祭祀两次。早期的刲羊祭祀有十分隆重的血祭遗风。
元代则追封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祭祀活动也日渐趋于理性,重新把李冰从神归位到人间治水英雄的位置上来,首先把眼光重新瞄向与人们生产与生命财产休咎与共的都江堰水利设施上来,其次才说到每岁的祭祀。《蜀堰碑记》中记载:地方从老百姓那里收来的钱财,不能乱花,存在钱庄里,每年取其利息以备祭祀。
明代沿袭了元代祭祀李冰的旧典,同样在春秋两季由时任职四川的官员和当时在四川巡视的中央大员亲自到都江堰所在地灌县对李冰进行隆重祭祀。为了迎接省级大员到灌县祭祀李冰,灌县还专门建有供官员休息的驿馆,久而久之,因驿馆主要接待朝廷大官,这条街道就被称为“大官(观)街”了。
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由四川省府出资重修崇德庙,使崇德庙的规模扩大到有正殿五间,三间寝殿,十二间祀堂,二十八间廊房的规模。而这一时期,也掀起了修川主庙的高潮,夹江、简阳、犍为、长寿、江津、乐山、名山、什邡、内江、大邑、新都,甚至少数民族地区都纷纷修建了川主庙纪念李冰。
清代祭祀李冰的仪式渐为隆重,也是后人延续祭祀仪式的重要参考。大体由总督、巡抚等省级官员担任主祭官,主持大典。放水前一日,主祭官从成都启程,途中要先到郫县“望丛祠”祭拜古蜀国治水有功的望帝和丛帝。当晚,夜宿灌县行台衙门。次日清晨,开水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大型鼓乐队和仪仗队在前面引路,主祭官坐轿,随从抬着丰盛的祭品先到伏龙观,再沿着玉垒山古驿道,出宣威门和玉垒关,来到二王庙,祭祀李冰父子。主祭官身着公服,行二跪六拜礼,礼毕宣读祭文。二王庙的祭拜之后,官员们来到堰功祠,瞻仰历代修堰有功者的塑像。最后来到杨四庙前江边的彩棚内正式开水。开水后,主祭官必须立即坐轿、骑马或乘车,飞奔成都,赶在“水头”前到达,若落在水头之后,当年便有水不够用之危险。同时,各地掀起了更大规模的修建川主庙活动,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修建。
1940年,在都江堰渠守举行了近代首次改革了的祭祀活动。当日,都江堰渠首各主要工程竖立高八尺,宽一丈的工程解说牌,让前来观看放水的人能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改革后的开水典礼议程为:全体人员向李冰神像三鞠躬;集体朗诵《迎神词》;工作人员向主祭官送上鲜花,主祭官手捧鲜花,与参祭人员齐唱《纪念歌》;歌毕,献花、献帛、献爵;献礼毕,鸣炮、奏乐、放水。
1950年清明节,都江堰举行了新中国首次放水典礼,场面恢宏、万人空巷。当时的记录资料显示,典礼由川西军区司令员张祖谅主持,放水庆典宣布开始后,奏乐鸣炮,清流千里。英国《泰晤士报》也曾作为重要新闻加以报道。
都江堰放水活动延续至今,从“开水节”演变为“放水节”,离不开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他于1989年视察都江堰时建议恢复都江堰古老的开水典礼。在起草文件确定仪式名称时,为了避免有喝“开水”之误解,就将“开水节”改为“放水节”了,从此都江堰放水节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化盛典。
2006年,都江堰放水节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创了新的纪元。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通过现场直播向全球130多个国家与地区再现了传承两千多年的放水盛典。关注自然与和谐的主题,通过电视传播,走进了世界人民心田,至今仍在心间遥响、奔涌、跌宕……
岁月如歌,时光荏苒。都江堰放水节年年相沿、世代传承。2019年,都江堰放水节将又一次惊艳世界,让我们共同期待!
2018年都江堰放水节
监制/赵龙魁 主管/张 伟
编审/云朝清 责编/王 绯
编辑/周鸿雁
Hash:14248a72dbe78ec9f77e79c8bd354cd4a8ce0d66
声明:此文由 每日都江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