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日课 |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
宋 词
“
大有·九日
潘希白
戏马台前[1],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2],十分卫郎清瘦[3]。红萸佩[4],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攲侧[5],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6],霜前雁后。
注
释
[2]宋玉情怀:悲秋的凄凉情怀。战国时辞赋家宋玉作《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
[3]卫郎:晋代卫玠,身有羸疾。因为他名气大,所到之处观者如堵。后来卫玠病死,时人称“看杀卫玠”。
[4]红萸:红色的茱萸。又叫红豆,相思豆。古俗重九时佩茱萸登高。
[5]帽檐:指孟嘉事。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嘉浑然不觉,谈笑自若。
[6]莼鲈:晋人张翰见秋风起,思念家乡吴中的莼羹、鲈鱼脍,叹道:人生贵在适志,何志远在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命驾南归故乡。
解
析
潘希白,生卒年不详,字怀古,号渔庄,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宝祐年间进士,宋恭帝德祐初召为史馆检校,没有赴任。卜居于柳塘,极山水之胜。他的诗词在当时都有名气。《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这是一首重阳感怀之词。面对风光依旧的江山,作者无心登高,只有满腔愁绪和思归之情,表达了对国运日衰的无限悲哀。
词的上阕描绘自己面对重阳来临之际,无心赏景,只有愁绪。自己来到戏马台前,摘下几朵菊花,才想到已到了重阳节前夕了。戏马台曾是项羽的阅兵台,也是后来刘裕在此登临赋诗,率兵北伐,收复洛阳,在此发兵的地方。如今此地再无此英雄,而自己又无力回天,因此只有愁绪而已。恰恰自己从戏马台归来时,南山的苍翠与往年没有什么区别,昨夜里隔着帘栊,听到的全是风雨潇潇,全然没有登高的情趣,只有一片如同宋玉那样的悲秋之情和卫玠那样因愁而形成的瘦体。
词的下阕描绘自己在重阳节之日的凄苦,表达思归之情。自己虽然也随俗佩上茱萸,但是面对空空的酒杯,心里感到悲切。远处的捣衣声传来寒气将至的信息,令人感到一丝丝的凉意。秋光已经不多,满眼所见,全是枯柳残荷,眼前的景象更令人内心凄凉,于是所想到的只能归乡,勉强整好歪斜的帽檐,面对天涯搔首,这种心思谁能理解呢?多少次回忆的只是故国莼鲈。在霜冻前,雁南飞后,正是菜美鱼肥之时。这是一种无奈之情,虽怀忧国情,却无回天力。自己所能做的只有离开官场,回到家乡,眼不见为净。处于南宋末年的作者,面对危巢之下的南宋王朝,又有什么办法呢?
Hash:c243e947d604eabebe683432eb77e841bae9bac1
声明:此文由 岳麓书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