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丨万竹园:竹影摇曳故事多

济南万竹园是一处清雅幽静的去处,深深庭院,吟吟风竹,淙淙泉水,几百年来让无数人流连忘返。

泉水涌汇、竹枝摇曳之际,万竹园几次易主,几经兴废,庭院故事重重复重重……

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亦留迹于此,或感物兴怀,或吟咏称颂,而万竹园得以今日面貌留存于世,有两个人需要记取,一是清代诗人王苹,一是山东督军张怀芝。

从菜园子到文人草堂

王苹(1659-1720),字秋史,自号蓼谷山人、二十四泉居士,因其写诗好用黄叶意象,时人又呼为“王黄叶”。据《清史列传·文苑传》记载:“(王)苹性孝,好读书,负奔轶之才,嗜古好奇,视乡里间无一当意者,人以狂士目之。尤致力于诗。”

王苹祖籍浙江仁和(今杭州),14岁时,举家北迁,落籍济南历城。19岁时,因家族不睦,其父在万竹园之侧租赁旧屋12间。王苹34岁,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应房主之要求,购得这12间破屋,并加以修葺。同年又购得万竹园,从此定居。当时园内有二泉,即望水泉登州泉。元代于钦在《齐乘》中所载金人《名泉碑》,开列济南七十二名泉,其中望水泉位列第二十四,王苹遂把在泉畔新建的书斋命名为“二十四泉草堂”,自号“二十四泉居士”。购房置园对他的生活和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后王苹写诗著文,谈到济南时多称“吾郡”、“吾州”、“余家济南”,文末也多署“济南王苹”,以做济南人而自豪。

喜欢闭门苦吟、息交绝游的王苹这样形容在万竹园的生活:“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者。”可爱的万竹园引发了王苹研究考证其兴废变迁的兴趣,他在《王氏南园记》一文中叙述了万竹园四易其主的经过。

明代大学士殷士儋曾隐居于万竹园,改园名为“通乐园”,取“万民同乐”之意。他在园内构筑“川上精舍”,授徒讲学论文,当时人称此园为殷家亭子、阁老亭。明亡,此园卖给姚秀才,废为菜园达六七十年之久。后又转给孀妇王氏,又达三十年之久,人称“王氏南园”。王苹购房这年,孀妇王氏又主动把此园卖给了王苹。这样殷士儋的通乐园于百年之后,归王苹所有。王苹有诗云:“万竹园荒石气青,依然暗水带春星。百年竟落书生手,满郡犹呼阁老亭。”可见,他对自己有幸购得万竹园颇多感慨。

有“诗坛怪杰”之称的王苹18岁学诗,终生苦吟,得诗3000余首。晚年自行汰选,辑为《二十四泉草堂集》,存诗1026首。王苹倚泉而居,因园而定,筑园、赏泉、作诗为文,最终以《二十四泉草堂集》为万竹园的历史留下了文人雅士的浓墨重彩。

从袁氏生祠到张家花园

王苹之后,万竹园沦为菜园。现存的万竹园是在古万竹园的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完成万竹园历史上今古之变的是一位叫张怀芝的山东督军。

张怀芝原是武备学堂第一期炮科毕业,为袁世凯所赏识,提升较快。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怀芝奉袁世凯之命来山东组建新军第五镇。翌年,袁世凯授意张怀芝发动山东官绅为自己修建生祠。因为袁世凯认为他任山东巡抚时曾镇压了义和团运动,有“恩惠”于山东人民,在山东施了“德政”,所以在张怀芝到山东任第五镇统制的第二年,他便迫不及待地授意张怀芝为他修建生祠。

为袁世凯修建生祠,必须由当地士绅共同筹办。张怀芝初到山东,又是军职,与士绅交往尚不密切,若他贸然提出为袁世凯修建生祠,能否得到士绅赞同不是很有把握。张怀芝慑于袁世凯的淫威,不敢违背老上司的意愿,于是便略施小计,申明自己自愿为袁世凯修建生祠,自愿出资购地,并故意将此事加以播扬,然后再联络士绅共同为袁世凯修建生祠。

名人祠堂按一般惯例多建于风景区,于是张怀芝便通过中介商人选购地址。起初在大明湖一带选择了几处,但均不中意,最后选定了趵突泉西、剪子巷南端以西种植蔬菜的园地,地约40亩,作为祠堂地基确实合适不过。此处正是古万竹园旧址,此时地上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属济南七十二名泉的白云泉、望水泉、东高泉仍于此汩汩泉涌,淙淙流动,且此处东邻趵突泉,南临围屏街,交通便利,环境清幽,因此张怀芝购得此地十分理想。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怀芝奉命调离山东,改任天津镇总兵兼第四镇统制。张怀芝远离济南,难以与山东士绅随时商酌袁世凯修建生祠之事,此事便搁置起来。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德宗、慈禧先后病死,清廷下诏,“命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开缺回籍养病”,袁世凯乃回河南垂钓洹水。此时,张怀芝则调北京任北洋防务大臣。在政治上发生如此重大变化,张怀芝为袁世凯修建生祠一事当即停止。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迫于革命形势,乃利用袁世凯之余威,又起用袁为总理大臣。张怀芝感到与老上司袁世凯难以相处,遂辞职回济南。在张氏赋闲期间,开始在其所购得之古万竹园旧址营建私宅作久居之计。1916年5月,张怀芝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山东督军,于是更得以在这片土地上大兴土木,营建官邸。直到1927年,经十年断断续续的施工,新万竹园始告竣工,袁世凯一心希望能在山东见到为他歌功颂德的生祠却最终成了张氏花园。

从私人府第到人文胜景

万竹园与文人雅士有着特殊的渊源。明嘉靖进士、武英殿大学士、历城人殷士儋,因不善阿谀奉承,遭皇帝冷遇,于隆庆四年辞官归里,长期居住于万竹园。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狐嫁女》写的就是殷士儋与万竹园的故事。殷少时和朋友打赌,到常有怪异现象的废宅过夜,遇狐仙嫁女,被当作贵宾接待,出席迎亲宴会,并藏其一只金质酒杯以为信物。事后殷将金杯拿给朋友看,大家都佩服他的胆量。故事显然是蒲松龄的杜撰,无据可查,但却为万竹园蒙上了神秘色彩。

我国的园林建筑到了唐宋两代已经进入成熟期,园林的主要建筑是亭台楼阁,这符合我国民间喜欢登高望远的传统,成为士大夫寄情留恋的场所。对于济南来说,锦山秀水又为园林的兴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北宋起,济南的园林建筑开始进入繁盛期,直至清末。各处私家园林的修建一度成为济南的一大盛景,张养浩的云庄、殷士儋的通乐园、许邦才的梁园、赵世卿的小淇园等等,这些优美的私家园林成为文人雅士诗文唱酬、宴饮游乐之处。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他的《济南行记》中说,他幼年时曾到过济南,成年后也常听人说济南“风土之美,游观之盛”,“楼观天下莫与为比”。意大利杰出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济南后,不禁发出“园林美丽,甚阅心目”的慨叹。

现存的万竹园基本保持了张氏花园的原貌,将江南园林与北方四合院融为一体,竹林茂密、花木扶疏,如此佳景正应了桥亭上那幅对联:“竹影拂阶尘不起,月光穿池水无声”。

Hash:683126aee1bd83feaa82b95c8b82e0f7d103433f

声明:此文由 明府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