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鳒鱼洲致敬“5•18国际博物馆日” ——陈锦波先生向东莞市博物馆捐赠摄影作品

2020年5月18日,正值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陈锦波先生向东莞市博物馆捐赠一批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莞鳒鱼洲摄影作品。这是陈锦波先生第四次向东莞市博物馆捐赠摄影作品,也是东莞市博物馆今年接受的第三批文物资料捐赠。

东莞市博物馆 副馆长曲庆玲接收陈锦波先生捐赠的摄影作品

鳒(jian)鱼洲是由东江和厚街水道交汇形成的小岛,东临东江,西靠厚街水道,面积11万平方米。从空中俯瞰,形似鳒鱼(比目鱼的一种),故被称为“鳒鱼洲”。鳒鱼洲曾是东莞人的骄傲,1974年开始作为东莞外贸部门开发筹建的工业区。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有企业进驻,园区内建有制冰厂、肉类加工厂、面粉厂、饮料厂、饲料厂、米粉厂、脱皮烤花生厂等。发展鼎盛时期,曾吸引52家企业、数万名工人。

鳒(jian),比目鱼的一种。从空中俯瞰,鳒鱼洲形如其名。(航拍:李鄂)

为配合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1981年鳒鱼洲工业区被广东省政府批准为莞城出口货物起运点,1988年升格为进出口货物装卸点。进入21世纪后,受企业改革、东江大道修建等因素影响,鳒鱼洲工业区的企业相继关停、搬迁。鳒鱼洲工业区作为东莞改革开放初期的进出口基地,是东莞走向世界的窗口,承载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东莞精神,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东莞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里是东莞外贸、粮食部门20世纪80年代初的商办工业区,是改革开放的一块沃土。她,曾是东莞改革开放早期的进出口基地,是东莞第一批外贸货运码头,是第一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所在地。

这批东莞鳒鱼洲工业遗址的摄影作品,是陈锦波先生历时三年拍摄完成的,他把镜头对准废旧的锅炉房、熄火的高耸烟囱、长草的厂房遗址,直观形象地再现了鳒鱼洲厚重的历史,为研究东莞城市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他将这批摄影作品捐赠给东莞市博物馆,是一个摄影人对城市发展的高度关心和对社会进步的高度责任感。

当年鳒鱼洲工业区里中外合资的“东莞市饲料厂”厂牌周围已被青藤野草掩盖,稍不留意,人们都不知道这里曾经是工厂的办公大楼

陈锦波先生表示将摄影作品捐赠给博物馆,不仅能得到更好的保存,而且在博物馆的研究和展览中才能凸显这批摄影作品的价值。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这次捐赠,能影响和吸引到更多捐赠者走进东莞市博物馆,将他们保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物资料捐赠给博物馆,并通过博物馆的展览,讲好东莞城市和社会发展的故事。我们衷心感谢陈锦波先生对东莞文博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高大的烟囱巍然屹立,她伟岸挺拔的身躯在蓝天下向人们讲述着她见证鳒鱼洲工业区在改革开放中走过的路。

东莞市博物馆接受反映城市发展进程的摄影作品捐赠,正是对今年国际博物馆日“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与包容”主题的践行。以照片存历史,以影像说历史。这批反映东莞城市发展进程的系列摄影作品,记录保存了东莞城市发展足迹,丰富了博物馆藏品门类和展览类型,加强了博物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视角与题材。我们诚望热心公益事业、关心文化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赠。在此向每一位文物捐赠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陈锦波先生向东莞市博物馆副馆长曲庆玲介绍摄影作品内容

Hash:07d7bbd3b7b220727d7409033bd580c98e7e8771

声明:此文由 东莞市博物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