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稞酒在心里歌唱的时候——川藏线上一个康巴汉子村的变迁

“外表威武雄壮不算真正的康巴汉子,真正的康巴汉子要有勇气、有担当、讲信用,更重要的是,得活得体面,不能一辈子穷。”

——阿格勒布

深秋的川西高原

洁白的云朵静静绽放

在蔚蓝如洗的天空下

有一群勇敢健壮的康巴汉子

近日,新华社以

《探访川藏线山上的“康巴汉子村”》

为题对他们进行了报道

接下来

一起走进新华社的镜头

看看康巴汉子的故事吧~

深秋的川西高原,洁白的云朵绽放在蔚蓝如洗的天空中。57岁的阿格勒布披着一头过肩长发,戴着一副大大的蛤蟆镜,黑衣、黑裤、黑靴,一副摇滚歌手范儿。

但他并不是摇滚歌手,而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西俄洛镇康巴汉子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他的这身装扮,是康巴汉子们再普通不过的装束。

席地坐在修建中的村民活动中心里,回忆起曾经住帐篷、趟泥路的日子,他觉得一切恍如隔世。

阿格勒布(中)与记者聊起村子里的变化。新华社记者杨进 摄

西俄洛镇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凡来往官员客商、差役行人均会在此歇脚食宿。1950年,川藏公路开始修建,却绕过了这个重要驿站。

“听老一辈人讲,当年十八军修川藏公路时,公路绕开了西俄洛,这让大伙后悔了几十年。”阿格勒布说。

康巴汉子村距国道318线十来公里,海拔超过3500米。在解放后的半个多世纪中,由于远离公路,人们一直过着闭塞的生活,村里很长一段时间只有一条泥巴道,“家里唯一的电器是手电筒”。

那时,康巴汉子村的名字还叫杰珠村。

2003年,在川滇青藏四省区合力打造的“康巴艺术节”上,杰珠村的汉子们走秀亮相,伟岸的身材、棱角分明的面孔、华丽的装扮,一出场便“帅惊四座”,一举摘取了当年的“康巴汉子”称号。2005年,“康巴汉子村”商标在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从此,人们习惯管这里叫“康巴汉子村”。

自从有了新名字,许多游客开始慕名而来,寻找传说中的康巴汉子。过去只懂放牧、种田的汉子们,也开始陆续走出村庄,亮相于各类节庆活动中。

这是康巴汉子村的丹真普措。新华社记者杨进 摄

50岁的丹真普措是远近闻名的“明星”,赛马节、煨桑节等民俗文化活动上都有他的身影。“以前全家收入主要靠挖虫草、采松茸,现在我参加一场演出包吃包住,一天还能赚两三百元。”他说。

“可是光靠长相吃饭还不够,外表威武雄壮不算真正的康巴汉子。真正的康巴汉子要有勇气、有担当、讲信用。更重要的是,得活得体面,不能一辈子穷。”阿格勒布说。

阿格勒布是村里最有威望的康巴汉子,当了近20年村党支部书记,他一开口,大伙都会照做。

2006年,甘孜州启动牧民定居行动计划。阿格勒布挨家挨户宣传政策,把过去散居在牧场上的牧民请下了山。过去,村里只有20多户集中居住的村民,如今增加到80户。

当村支书十多年间,阿格勒布一直坚守在村里,为大伙跑资金、跑项目,为村里操碎了心。一天天,新居盖起来了,水冲厕所、太阳能热水器用起来了。他还带领村子搞起牦牛奶制品加工,“康巴汉子村”的品牌越来越响。

脱贫攻坚更是给村庄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入户、贫困户公益性岗位全覆盖、参保新农合费用全免……

阿格勒布掰起指头,背出了一大串惠民政策。最让他自豪的是,过去的杰珠村小学如今已经扩建成覆盖临近4个乡生源的西俄洛片区寄宿制学校。“过去村民比谁家娃娃虫草挖得好,现在比谁家读书厉害。”阿格勒布说。

“都是党和政府的功劳,我就是帮着落实一下好政策。”虽然阿格勒布一直谦虚,但从他奔忙的身影中,记者看到,这位康巴汉子正将剽悍的天性变成不服输的坚韧和血性,奋斗在脱贫的战场上。

在距村庄车程半小时的郭岗顶,一个投资8000万元的景区已初见雏形。站在山顶远眺,太阳湖月亮湖碧波粼粼,不远处还矗立着唐代白狼国遗址。如今,雅江县正将当地绝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文化气息整合,打造康巴汉子村4A级旅游景区。借着旅游这股东风,西俄洛有信心重拾往日的繁华。

青稞酒在心里歌唱的时候

世界就在手上……

在这里,几乎每个人都会唱这首《康巴汉子》。他们说,只要拿出勇气和韧劲努力奋斗,世界就在自己手上。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松茸君

Hash:50b7a3f4ed9df2f4c01e48bfa410ddf81b6d7e0c

声明:此文由 微雅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