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黄桥:革命老区何以蝶变为“爱乐之城”?
黄桥新城 摄/黄国建
泰兴市黄桥镇因著名的“黄桥决战”而名扬天下,沿街的黄桥烧饼店,处处印刻着革命老区的历史烙印。让人感到新奇的是,一家家小提琴工厂在这个苏中小镇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乐器艺术教育更是推广到该镇的数所小学。昔日的革命老区已蝶变成为一座时尚的“爱乐之城”。
这是近年来黄桥全域旅游建设成果的展现。据了解,黄桥以明清街区历史文化名镇为基础,以黄桥战役红色旅游为抓手,以名扬海外的琴韵小镇为IP,以祁巷小南湖美丽乡村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红”、“古”、“绿”交相辉映的旅游新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旅游产业风生水起,黄桥镇也因此成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第二届中国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长三角最佳悠享旅游小镇”,在中国最美特色小城镇50强中排名第7,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
“红、古、绿”成就黄桥旅游新格局
黄桥位于泰兴市东部,素有“北分淮倭,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是泰州重点发展“小城市”、泰兴市“副中心”,先后获得“全国文明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镇”等16个国字号称号。
近年来,该镇深挖旅游资源潜力,开发建成旅游景点18个,形成了红色旅游、古镇旅游、绿色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红、古、绿”旅游新格局。
随着古镇游的兴起,圈地收费、门票飞涨、人口外迁、遗产损毁等扼杀古镇旅游元气的诸多问题饱受诟病。如何让古镇旅游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避免过度商业化,成为一项迫切的课题。
据了解,立足于古镇特色资源,黄桥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学、养、闲、情、奇”十二大旅游要素俱全的文旅商休闲度假综合体打造,做好“白+黑”“古+新”“文+深”三篇文章,进一步促进古镇旅游与景区的长足发展。
“白+黑”,即打造“夜游古镇”品牌,开发夜间经济,推进美食夜市建设、特色民宿建设、古镇亮化建设,用2~3年时间,力争把黄桥古镇景区建成国家4A级景区,彰显古色、红色和特色。
黄桥明清建筑 摄/黄国建
“古+新”,就是既保护古建筑遗迹,又结合新科技宣传和现代规划设计方法来发展旅游。黄桥镇是一块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发掘建设,黄桥镇形成了东、西、南三片明清古街区共计23万平方米,拥有各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6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1处、市级21处,有2300多间保留完好的成片明清建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黄桥烧饼”制作技艺、南沙杖头木偶戏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黄桥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黄桥古镇旅游总体规划》等规划的不断完善,也为古镇旅游提供了指导性的方针。
与此同时,黄桥镇还结合新潮的宣传方式来推广古镇旅游。比如,黄桥镇人民政府官方抖音账号“到黄桥去”系去年6月新建,主要内容为宣传黄桥旅游、推介黄桥名片。截至目前,已发布作品469个,吸粉近3.1万,获赞近47.9万。
至于“文+深”,则是坚持将文化融入旅游,重点抓好“景点、景观、景区”打造,以文化为内涵、旅游为载体,打造旅游黄桥、文化黄桥、精致黄桥的城市名片。古建筑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古镇有序推进丁家花园、韩氏老宅、孙家祠堂等人文景点的修缮,并且保护好粟裕骨灰安放处、黄桥战役烈士墓、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黄桥战役支前委员会旧址等文物古迹,通过推进文旅融合,让这些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红色教育基地之外,黄桥还是“国家级生态镇”,风景如画。近年来,黄桥镇一手抓红色文化旅游,另一手抓农业生态旅游,致力于打造成为周边地区的“后花园”。
祁巷生态休闲旅游 摄/黄国建
祁巷村位于黄桥镇南首,是该镇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重要板块。目前,祁巷村的小南湖生态园建设已初见成效,集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垂钓、体育健身、户外拓展、休闲旅游、农家乐餐饮、住宿服务等一体的乡村特色文化旅游已基本形成,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泰兴黄桥双人大鱼赛”和泰兴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年均接待观光游客达50万人次。
另外,位于黄桥北边的万亩农业采摘科技园与占地1015亩的黄桥刘陈果园场已连成一片,正逐步打造成集“观农家景、吃农家饭、采农家果、干农家活、体验农家生活乐趣”一体的农耕文化体验旅游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该镇主攻长三角地区,将黄桥旅游推向苏南乃至全国,重点设计开辟了由上海、徐州发团的多条黄桥旅游新线路,比如“黄桥+溱潼”、“黄桥+靖江”、“黄桥+凤城河”等多条一日、二日游线路,让全国各地的旅客来游黄桥古镇、品黄桥烧饼,体验乡村旅游的乐趣。
当前,古镇旅游资源越来越富、红色旅游资源越来越红、乡村旅游资源越来越美,“红、古、绿”旅游格局日渐成熟。
“琴韵小镇”IP助力黄桥打造“爱乐之城”
黄桥琴韵小镇乐器博物馆 摄/黄国建
走进黄桥琴韵小镇乐器博物馆,内外点缀的提琴元素让人耳目一新,琳琅满目的各式乐器让人大开眼界。当下,“琴韵小镇”正成为媲美“黄桥烧饼”的旅游IP。
黄桥是中国提琴产业之都,每年生产各类提琴70万把,占国内市场的70%、世界市场的30%以上,销往欧美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东方的克雷蒙娜”。“凤灵”“琴艺”“斯坦特”等提琴相继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江苏省著名商标,凤灵集团是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分会会长单位。可以说,提琴产业已成为黄桥经济发展的支柱。
黄桥镇与提琴的渊源由来已久。上世纪60年代,几个从上海国营提琴厂回乡的工人把提琴制作技术带到了黄桥镇。经过50多年的发展,从生产提琴配件到如今各个提琴产业链的兴起,黄桥镇的乐器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配角到主角的转变,成为了该镇的特色产业,并达到了如今令黄桥人引以为傲的国际规模。
今年70岁的黄桥人、凤灵集团董事长李书恰是当时的一名学徒工。上世纪70年代初,黄桥造出的第一把小提琴,就出自他手。现如今,他已是黄桥镇小提琴产业的领军人物,他的企业凤灵集团是该镇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专业生产提琴吉他系列产品的大型企业,提琴的生产规模、技术力量、出口创汇均居世界首位。
琴韵小镇 摄/黄国建
近年来,围绕乐器产业链的前伸后延,黄桥镇积极做好“产、学、研、商、文、创、景、游”八大文章,打造乐器产业、乐器文化、音乐文化旅游以及城市功能“四位一体”的“琴韵小镇”。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2平方公里,重点建设“一湖一厅两片区”,即音乐湖、小镇客厅、乐器产业集聚区和琴韵文化拓展区。
乐器产业的发展也助推着当地旅游业的提升,现如今乐器文化旅游与古镇、红色、生态休闲旅游融合互动,形成了黄桥旅游业的四大板块。截至目前,黄桥已经拥有国内首家以提琴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验旅游风景区以及国内最大的乐器博览馆,凤灵集团更是全国工业旅游和出口示范基地,开发了“提琴艺术之旅”,被列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
“6·21国际乐器演奏日”中国·黄桥主会场活动 摄/黄国建
当地还探索通过开展节庆活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2017年至2021年,黄桥镇连续5年成功举办“6·21国际乐器演奏日”中国·黄桥主会场活动,推广和普及音乐文化,提高乐器普及率,扩大音乐人口,已然成为落实国家相关美育政策、提高国民音乐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目前,乐器产业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全镇有乐器类专利达136个,22万的小镇居民中,从事和提琴有关工作的人就高达3.5万人。与此同时,乐器艺术的普及教育也同时在黄桥镇5所小学全面展开,教育平台与艺术教学相结合,营造出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
如今的黄桥,乐器产业越做越火,新城越建越漂亮,音乐生态湖畔更成为市民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一个被艺术赋能的“爱乐之城”正在广袤的苏中大地上崭露头角。(陈娴)
Hash:e026199e61f6665921f4a2678a40ff7452ef8eba
声明:此文由 长三角旅游联盟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