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新四军军部驻地(四)——盐城“新·马·泰”

我们寻访了皖南事变期间的新四军军部驻地后,“跳跃”到新军部成立的地点——江苏盐城

盐城人民对于自己家乡在新四军历史中的地位很是自豪,他们把盐城新四军最有名的地点归结为“新·马·泰”——“新”,即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马”,即大铜马(新四军骑兵塑像);“泰”,即泰山庙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

我们到盐城,“新·马·泰”是必到的地点。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的周振华主任带我们在全城寻访。

先说“新”——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位于盐城市亭湖区建军东路159号。该纪念馆是全国所有军部驻地中关于军部的规模最大的陈展,采用景区的布局,包括广场(广场上有卧碑、东进“号兵”塑像、浮雕、重建军部纪念碑)、新四军纪念馆主馆、新四军人物馆、碑林、国防苑、抗日纪念园等。

景区里最抢眼的是广场上屹立的吹响“东进”号声的新四军号兵,非常威武!我评价他是我们从第一处军部一路走来,看到的新四军塑像中最传神的!塑像为纯铜制作,基座高3米,塑像高4米,基座正面是陈毅手书“東進”。正是在东进的号角声中,新四军开始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外形呈现“四”字形,与新四军的“四”相意会;放大的新四军“N4A”臂章镶嵌在主馆正门上方;门楣上悬挂的匾额金字“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由李先念题写。主馆中的陈展近5000平方米,分为四个部分:组建“铁军”、开赴敌后;重建军部、挺进华中;驰骋江淮、浴血奋战;战略反攻、夺取胜利。展示的每个部分又分为若干单元。对新四军十年战斗历程如此丰富、全面的展示,我们不可能在这样的短文里描述出来,还是留待读者来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参观吧。

再说“马”——大铜马,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的俗称,矗立在盐城城区闹市路口的新四军骑兵塑像,“大铜马”高高昂首、威风凛凛,姿态静中有动。怪不得盐城人民喜爱它!

盐城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于1986年9月建成这座塑像。自建立以来,它成为盐城市最显著的城标(是盐城市的地理中心、公路“零公里”处),也是盐城这座英雄城市的光荣标志。

大铜马塑像是根据新四军老战士管文蔚的具体设想,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主任王克庆教授创作设计的:一位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面向太阳昂首前进,象征新四军东进,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塑像高4米,长3.8米,重3250千克。塔座用黑色花岗岩砌成,四面呈梯形,正面朝东,刻有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上将亲笔题词:“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背面朝西,上刻由张爱萍上将审定的碑文,已故书法家鲍审手书。

不过,大铜马初建成时不在路边,而是在十字路口的环岛中央,后来被移到了路边。我们看百度图片,大铜马没有移动前的建军广场,亦称为大铜马广场,确实比现在的大铜马位置更为醒目显眼。

最后说“泰”——泰山庙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西路126号。作为军部的泰山庙曾经遭到了敌机狂轰滥炸,损坏严重,至建国前夕,仅存遗址。1984年照原样重建,并于第二年10月建成对外开放,2015年再次装修。

泰山庙始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现存的资料只有寥寥数语,相传为兴化进士、吏部尚书李春芳所建;明万历十年,盐城知县杨瑞云重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盐城知县陈树涵将其改为学堂。在当地还流传着另外一个传说:明朝年间,一个青年举子赴京赶考,途经盐城,受到一名老妇的点拨。青年金榜题名后,便修建了这座庙宇作为回报。

皖南事变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41年1月20日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1月25日,新军部以华中总指挥部为基础宣告成立。随后成立了中央军委华中分会,又称新四军分会,刘少奇为书记,陈毅、张云逸、邓子恢、赖传珠为委员。同年2月27日军部迁驻泰山庙。(现在通行的按照时间排序:新四军军部第一处驻地湖北汉口、第二处驻地江西南昌、第三处驻地安徽岩寺、第四处驻地安徽麻村、第五处驻地安徽土塘,第六处驻地安徽云岭,没有计入皖南事变中的军部驻地,则江苏盐城是新四军军部第七处驻地了。)

当年的泰山庙为四进级庙宇:第一进山门为司令部警卫连驻地;第二进前殿(教学楼)为侦察科、后勤处住处;第三进正殿(大殿)为司令部作战处,军参谋长赖传珠在此办公,墙上依次悬挂着苏中、苏北苏南淮南淮北、皖江和鄂豫边七块抗日根据地的作战地图(当时浙东尚未开辟),东厢房为新四军供给部、卫生部,西厢房为新四军女速记班;第四进藏经楼(后殿)楼下东、西房为刘少奇、陈毅卧室,中间为小会议室(刘少奇在这里主持召开过两次华中局高级干部会议,陈毅也在这里接待过外国友人汉斯·希伯和罗生特),东厢房为新四军军工部、赖传珠卧室,西厢房为新四军政治部、财经部。中共华中局饶漱石、曾山和机要、警卫人员住室也在第四进的厢房。

现在装修一新的泰山庙古朴庄重,前厅展出新四军重建军部期间大量历史照片和文物,人物塑像逼真生动,刘少奇、陈毅的卧室用具及军部人员的地铺、破旧的桌椅简朴如旧。

军部设在泰山庙后,并在这里驻扎约7个月。新军部将长江南北的新四军和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全军9万余人,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

在这里,刘少奇、陈毅等新四军领导运筹帷幄指挥着整个华中地区抗日斗争。

1941年7月,日伪军对盐阜区进行第一次大“扫荡”,军部撤出泰山庙并向阜宁县境内停翅港转移。

现在的泰山庙与原先的照片相比,已经有明显的不同了。

盐城除了著名的“新·马·泰”,还有庆祝重建军部成立大会会址。《新四军在盐城大事记》:“1941年1月20日,中革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25日下午,在盐城召开庆祝重建军部成立大会……。”大会会址原先是盐城游艺园,如今已无存,现在是八十间社区和四十间社区之间的空地,油菜花盛开着。

在盐城市还有抗大五分校旧址,在解放北路盐中巷1号的盐城市初级中学校园内,1941年新四军所属抗日军是政大学第五分校成立于此,陈毅兼任校长,刘少奇曾一度住此,并为学员作报告。旧址为原省立盐城中学教学楼—正北楼,建于1913年,为一两层砖木结构楼房,东西长40.6米,面阔九间,上下共22间,进深9.5米,楼梯在楼的东西两端,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目前新的展陈还未就绪。楼前立着刘少奇的半身像。

离开盐城,我们“追随”军部的迁移,往阜宁方向。不过,我们没有直接往军部驻阜宁的第一处驻地,而是先去了阜宁县城,因为我们要与阜宁县的一位退休史志工作者蔡立荣和阜宁县博物馆田馆长(他也是阜宁县红色遗存整体保护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当面会商,弄清楚军部当年在阜宁县境迁移的复杂路线和众多驻地地点,有一些地点还有把当年的地名对照为今日的地名,这才能为第二天的寻访铺平道路。蔡立荣先生特意给我们带来了几份大比例尺地图,对照地图,我们理清了军部在阜宁县境迁移的路线和一干驻地地点。这一结果,经过我们和阜宁县史志工作者长达三个月的研讨,是第一次将军部在阜宁县境迁移的路线和十余处驻地地点整理清楚的成果。

到了阜宁县城,就要到铁军广场看看。铁军广场包括了阜宁烈士陵园和阜宁铁军纪念馆

有当地人自豪地说:北有延安,南有盐(城)阜(宁)。这种自豪是有些道理,新四军第三师在阜宁与阜宁人民并肩战斗5年之久,而新四军军部驻阜宁也达1年5个月。阜宁县境内的革命历史旧址、遗迹众多,其中大部分是新四军的,包括我们第二天要认真寻访的军部在阜宁的历程。

这预计我们第二天的寻访将会十分紧张,也期盼有大的收获。

Hash:02c053f8946bf1a5c4802c84e03f4641f923e7ed

声明:此文由 重走长征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