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村民守护百年古寺不应止于感动

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宝峰寺,由正殿、前殿及两侧厢房组成,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从文物专家的视角看,该寺庙一是建筑具有典型的清代早期风格,且至今保存完整;二是寺内现存数量众多的木雕和30余幅壁画,内容均为清代中晚期世俗化题材,具有极高的保护及修缮价值。

而就是这样一座百年古寺,却因屡屡被“忽视”,一直未能列入文物保护名录,且一度濒临被拆除的危境。若非当地村民及时上报,并得到文物保护部门的支持,这座虽然悠久却不具“名分”的古寺,很难不被“一推了之”,就更别说做到“保存完整”。显然,正是千佛村民的倾力守护,才为后续的文物保护赢得了时间。

让人感动的,不只是当地村民曾经的坚守,更是村庄拆迁后的不离不弃。2014年,千佛村为城市建设“让道”,实行整体搬迁。但他们人虽走,却依然心系古寺,除砌墙围住寺庙外,还指派专人守卫,并为此养了5只狗,以防范那些对寺内文物“虎视眈眈”的不法之徒。

好在村民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的大力支持,让这一百年古寺终于得以保留。据悉,宝峰寺已经列入保护规划,在得到修缮后,有望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宝峰寺能有今天,当地村民确实功莫大焉。但话说回来,就文物保护而言,岂能仅靠千佛村的“一村之力”。因而,此刻除了感动,似乎更需要反思。

不能不说,尽管当地文物部门现已认定,宝峰寺“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对研究古代历史、建筑、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于这座具有300余年历史的古寺而言,似乎有些姗姗来迟。应该说,宝峰寺并非“养在深闺人未识”,千佛村对它的守护也是人尽皆知。既然如此,作为以保护古迹为己任的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显然不该对这一百年古寺的保护如此“被动”。

显然,正是这种“被动”,造成了宝峰寺今日的诸多“未定”。一是始建时间未定。据《德阳县志》有关康熙年间欲将“千佛寺钟”移往宝峰寺的记载,足以证明该寺在当时即已存在。但时至今日,宝峰寺的始建时间依然被界定为“清代早期康熙、雍正年间”,不仅过于“宽泛”,且是“暂定”,可见当地并未对此作深入研究。

二是文保身份未定,宝峰寺除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外,其寺内描绘清代世俗画面的木雕及壁画更是数量众多,且雕刻细腻精美,被认定为“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遗憾的是,宝峰寺却始终在文物保护名录中无“一席之地”。而正是这种“无名氏”状态,才让这座百年古寺在拆迁中险些“金身不保”。

Hash:c5a9a03dfb0c47ad06075b22e1fe019e13d78aa3

声明:此文由 璀璨星光点亮你我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