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上端午丨安阳汤阴这个地方很有“艾”

“艾”上端午

□李晓伟

时间透过茂密的树叶,留下稀疏的光影,漫溯了我伫立张望的季节。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端午节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越来越焕发出时代的“味道”。时光也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蔓延,染绿了艾田,弥漫了艾香。

汤阴作为“北艾”之乡,地处豫北平原,环境条件良好,非常适合艾草等中药材生长,中药材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具有仙艾之称的“汤阴北艾”是汤阴地标性中药材。据县志记载,扁鹊庙旁旧植有艾草数百亩,号称“艾园”,因地处坡岗,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为艾的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所以,扁鹊庙旁的艾草枝繁叶茂,品质优良,非同别处,颇负盛名。“汤阴北艾”因其药性足,位居我国“四大名艾”之首。又因“汤阴北艾”有9条叶脉,故也称“九头仙艾”。

自古以来,艾草就因其药效极佳广为人们喜爱。《诗经·王风·采葛》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则记载:“艾叶……今处处有之,以复道(今伏道)及四明者为佳。”因艾草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温经、安胎的神奇功效,明清时曾被列为贡品。明代官员也曾作词咏艾,立碑记事,谓“汤阴艾园之艾,疗效奇特,药用第一,尊称为仙艾”。艾草本身就是一种草药,有芳香化湿的作用。清代美食家袁枚曾将艾草做成青团来食用,还在《随园食单》中写青团的做法:“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可见艾草之魅力无处不在。

艾草不仅与百姓有不解之缘,与汉献帝还有一段渊源。相传东汉末年,汉献帝得了一种奇怪的嘴疼病,请来当时最擅长针灸的神医华佗为他医治。华佗说:“这个病须寻九节艾才能医治。”汉献帝命人将诏书遍地张贴,后来被看守扁鹊庙的人看到,马上从艾园中挑选上等的九节艾进献给朝廷。华佗用艾制成艾绒给汉献帝针灸几次后,汉献帝的嘴疼病很快痊愈了。汉献帝专门召见了献艾人,并下旨扩种扁鹊庙的九节艾。几年后,汉献帝路过汤阴,还专程到扁鹊庙看了看,并再次酬谢献艾人,叩拜了扁鹊石像,吟诗一首:“艾草芊芊,植于荡南。疗我唇兮,佑工身健。”

现在,在汤阴一带,人们采艾治病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因为艾草在理气血、逐寒湿、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止血安胎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在民间妇女生孩子之后,一般都喜欢用艾草熏房间、洗浴,或者用艾灸不同的穴位驱湿散寒。因为端午前后艾草的药性最足,老百姓会在这几天收集一些艾草以备不时之需。每逢端午节还盛行家家门前挂艾草,用来辟邪驱祟。民间有女子结婚时,母亲给女儿一把艾草,寓意女子要好好爱家。

如今,汤阴的艾草正在成为农民的“摇钱树”。汤阴在全县种植艾草1000多公顷,形成了集种苗栽培管理、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不仅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

▲资料图:伏道镇艾草种植基地喜获丰收

端午节前夕,在汤阴县各乡镇,中国“四大名艾”之首的“汤阴北艾”喜获丰收,种植户利用近段晴好天气,忙着收割、晾晒,打包成熟艾草,勾勒出一派丰收田园景象。

这些艾香更浓郁的艾草在不久的日子里,将被标明产地、收割时间等信息,然后存入艾草公司的库房里,将来被制作成艾条、艾贴、艾饼、艾草枕头、精油等产品,贴上“汤阴北艾”的标签,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造福于汤阴人民,造福于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

又是一年端午节,让“汤阴北艾”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带来幸福与安康,让人们“艾”上端午,爱上“汤阴北艾”,让世界充满“艾” 。

安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统筹/李中华 审核/郭敏

责编/张琳 编辑/陈玥

投稿邮箱:ayrbwww@126.com

安阳网: www.ayrbs.com

版权声明

Hash:161cd6fa19fa5d4a265845fa59658fd5d3cf79bb

声明:此文由 安阳日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