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艾崮山,那些藏了三千年的故事~
作 者: 蔡玉臻
摄 影: 郑新迪、王殿会、滕建英
来 源:市文联
沧痕桑影话艾崮
艾山与崮山位于蓬莱最南端,是蓬莱与栖霞的界山。艾山主峰海拔814米,为胶东半岛第二高峰,挺拔陡峭,素有“小华山”之称。崮山实际上是两座山,分为南崮山和北崮山。虽然海拔低于艾山,却也有“南崮北崮,去天一步”之说。
据袁世和编撰的《蓬莱县地理志》和刘远哉编撰的《蓬莱地理说略》称,蓬莱的山脉,均为长白山的分支,由辽东半岛渡海而来,纵贯渤海海峡。因地壳陷落,形成了庙岛群岛断续海中。入蓬莱境后至蓬栖边界而起山,由此又分支四出,峰峦重叠,成为一大山系。各种版本的《登州府志》与《蓬莱县志》也都有类似观点的记载。
在艾山与崮山中间,有一条发源于南官山的河流,《登州府志》称为崮山河,又名鸳鸯河,是黄水河的支流。黄水河流域所形成的冲积小平原,土质肥沃,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在这依山傍水的艾崮之北,很早就成为人类居住的好地方,并且早在春秋时期就形成了一座古城。
从现存的遗迹勘察来看,古城的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500米。至今尚存的一段约百米长的北城垣,基宽约10米,高约4米。这里曾出土过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陶片、豆把、鬲足等文物。至于这座古城的来历,至今尚是一个谜,古城周边的三个村庄,却分别以古城李家、古城苗家、古城东命名。
到了唐代,随着唐对高丽战争事件的发生,许多关于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的故事被附会到这里,当地人称之为“唐二主征东”。尤其是在北崮山顶,有一座古城寨遗址,相传就是征东的唐二主李世民所留。崮顶建有东西两校场,在出阵口及崮西南筑有寨墙,还建有议事厅等。
峰巅插挂帅旗的地方被称为插旗顶,至今尚存插旗的石窝。此外,还有饮马湾、哈拉湾、石堵洞等遗迹。而袁世和先生的《蓬莱县地理志》里,却用了一句“北崮上有遗垒……盖金时屯兵处也”,把唐二主征东之说给一下子否定了。
另外还有艾山北麓的唐王庙与大王庙以及皇姑庵与公主坟等,民间也都将此与唐二主征东联系在一起,充其量也只是一种传说而已。
在南崮山的南侧,还曾经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叫龙兴寺,相传始建于唐代。袁世和先生则根据寺院留存的残碑记载分析,疑为金代明昌年间所建。龙兴寺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现存庙基、石柱、石塔、钟楼柱石及残碑等。寺院东、西、北三面的山崖石壁上,各凿有一些大小深浅不等的石窟,却不知当初的功能何在。通往龙兴寺的南面山径上,有试剑石、梯子口、龙口、骆驼脖子等遗迹,也都附会了一些民间故事。
在艾山西麓,另有一座寺院遗址,院名却很难考证,只留下一座较为完整的金刚宝座式石塔,疑为元代之物。残塔高约1.2米,分为塔刹、塔身、须弥座三个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宗教和人文研究价值。
艾山北麓的八路兵器厂,则属于现代的革命文物了。1938年2月,蓬莱的共产党人于眉、于仲淑等,以艾崮山区为抗日根据地,发动武装起义,部队番号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简称“三军二路”。这座八路军兵器厂,就是那个烽火岁月的实物见证。
除了一些历史遗迹,艾崮山还有一些富有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向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主要有:杜鹃报春、漫天香雪、椴林遗珍、平湖石门、仙担下凡、通天神水、崮山晚霞、唐王圣泉等等,这些景观,各有神采,是艾崮山自然风光的一个缩影,独具特色与魅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水河畔的温石汤天然温泉。在现存最早的明代泰昌版《登州府志》中,把它和蓬莱十大景放在一起,列在蓬莱的海山景胜中,被称作“胜地温泉”,配有版画和文字说明,称这里的温泉水清且香,不但可饮可浴,而且可以治疗病痛等等。
温泉所在的村庄即以温石汤命名,自清朝末年以来,村民即借助温泉建造浴池、饭店、旅馆等服务设施,为周边的百姓提供了洗浴疗疾的好去处。而今,经山东省地矿局取样化验,该热口水已达医疗热矿泉水的标准,加上村边荷塘滴翠,杨柳含烟,是度假疗养的首选之地,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2002年5月,艾山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为合理开发建设艾山,进一步优化蓬莱市旅游产业结构,实现蓬莱南山北海的大旅游格局,蓬莱市政府正在谋篇布局,着手书写这篇大文章,艾山的明天会是怎样的?人们充满着期待。
Hash:20c8a1dae6982852e1ead50a65b4e41ca648754f
声明:此文由 蓬莱文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