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催开百花齐放

■本报通讯员韩洪波徐兴柱李焱

近年来,金乡县利用历史积淀丰厚、文化资源富集、民间文化独特的优势,探索实施“文化+”模式,逐步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生态、民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融合发展,取得了文化遗产保护富民强县建设、社会文明提升等多方面满园花开,成为新常态下推动金乡转型发展、创新赶超的强大引擎。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更宽

清明节小长假期间,来自周边三省五县的游客汇聚羊山感受红色文化、饱览秀美山水,景区内外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笔者从游客服务中心了解到,仅清明节一天景区就接纳游客30余万人。游人的“井喷”,是该县融合军事红色文化和地质古镇景观,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功效的释放,更带来了无限商机。羊山东街卖饮料的王继斌乐得合不拢嘴,“原来开发羊山,俺觉得没啥意义,现在知道了让俺又多了一条致富门路,昨天挣了1000多,今天能挣更多。”金乡县委负责同志说:“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富集,是金乡发展的资源,更是生产力。”该县放大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将文化与旅游融合,闯出了一条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重生之路。从文化旅游产业指挥部的组建充实,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研究制定,从精心雕刻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到纵横开发文化旅游产业,搭建了文化旅游产业的组织架构和发展平台。截至目前,该县打造了4a级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创建了3a级金水湖景区、金济河——奎星湖景区和省级金平湖水利风景区,老梨园梨花节、胡庄古村落、王丕庄民俗博物馆等让乡村旅游发展“记得住乡愁”,“到曲阜朝圣,到金乡听戏”叫响了文化曲艺品牌,“厚道鲁商·诚信金乡”形成了文化商贸品牌,不仅实现了文化旅游的相生共赢,而且带动了县域经济的逆势上扬。

“文化+生态”环境打造景更美

行进在碧波荡漾、风光旖旎的滨河大道上,“一奎、四金、福寿康宁”九湖犹如颗颗明珠被五河连成一串,古缗湾、棋盘湾、水云湾等“十八湾”的景色和故事让人驻足、流连忘返。在“九湖五河十八湾”里,厚重的文化点亮了生态美景,寄托着人们幸福平安、健康长寿、吉祥如意的愿望,更展现出景观的秀美内涵和浓厚的人文情怀,谱写了“西子三千个,楼宇已失高,河滩成岛屿,平地起翠湖”的诗篇。

2011年以来,金乡县确立了“诚信蒜都、生态水城”发展定位,在生态建设中“融文增绿”、景观打造上“借文用水”,将悠久深厚的历史人文的“神”融入到生态建设的“形”中。如今,羊山、葛山、金山银山遥相呼应,“九湖五河十八湾”探源历史名人盛景,既突出了生态保护、自然优美景观,又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奎星湖公园、诚信公园等49处公园游园,依托鸡黍之约、魁星楼、周家堂楼等历史文化资源,实行全方位绿化模式,成为城市的“绿色人文会客厅”。文化墙、文化书屋、文化广场等覆盖所有村居社区,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一道道“亮丽风景线”,构建了城乡15分钟生态文化服务圈。

“文化+民生”群众满意度更高

每当华灯初上,在城区宽阔亮丽的崇文大道、金珠路、滨河大道等道路上,总能看到一支支徒步大军喊着嘹亮的口号、迈着矫健的步伐快乐行进,在城乡的文化广场上,总会有男女老少随着动感的旋律跳舞健身,健康养生休闲已成为金乡群众的生活习惯。“这几年,我们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徒步能让人身体更加健康,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感觉非常自豪。”崔口小学教师钟加云边走边高兴地说。

近年来,金乡县不断强化文化惠民理念,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图书馆、文化馆、奥体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镇街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村居文化大院、文化广场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形成了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历史文化展、广场舞大赛、秧歌大赛、文化下乡、四德工程、戏曲演出等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一乡一艺”的生态保护模式也逐步形成,催生了1000余支庄户剧团、农家戏班、业余群众文艺队伍,带动长期参加文化娱乐健身的群众达10万余人,读书看报、跳舞健身、吹拉弹唱已成为群众的生活新时尚。

Hash:93a06e754a9d980e90419f143a5f2076647ebfa0

声明:此文由 光明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