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衡阳 · 斜陂堰水库​ · 雪阳印记 | 水南水北日夜流 山后山前阴阳和

斜陂堰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供水、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也是衡阳县第一大水库。在库区内,自然生态良好,动植物种类繁多,不仅有白鹭等大量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栖息,而且其地质形态多丹霞地貌,独具特色。正因为此,在2021年春节期间, 雪阳先生一行专程专案涉足,以《水南水北日夜流 山后山前阴阳和》为题记之、录之、传之。

斜陂堰水库,位于京珠高速公路西线潭衡段石市入口东北面,水面达7000亩。车行库区,黑油油的沥青路面,与库区的油菜花海相得益彰。在路旁,却看不到一丝尘埃;在路边,修剪整齐的小灌木,蜿蜒引车驶入宏伟的大坝。尤其,在百十米之外海螺崖,不难能斜坡堰大坝隔水相望,而且沿山路可达海螺崖底部。

漫步在库区的小径上,古朴的大理石路面与响彻着清脆的鞋跟声一道,演绎着斜陂堰独特的人文。当游客们轻抚着整齐划一青石栏杆,从堤坝处沿水库小道向库区索源,待着梳妆.....绿油油的油菜花,其诗意油然而生。原生态的山水,逗留着大批白鹭,婷婷立于枝头,在苍绿的岸林中格外夺目,也彰显大坝坚如磐石。如,飘落在地上的野花,拾上一枚,散发着迷人的清香,斜阳下的树枝影射着素描般的美感。

碧光粼粼的湖面,荡漾着湿地梦想。瞧,一头小牛前来湖边,嬉戏着倒影,几只鱼鹰悠闲的在天空中翱翔.....忽见一只水鸟划过水面,叼走一条小鱼,藏于山林,不见踪影。亲近水面,驾一叶轻舟,游于湖面,激起的小小涟漪,泛起层层鳞光,掬一捧清水,抚于脸上,透身清凉,轻呡一口,甘甜清香。

在斜陂堰库岸,海螺崖与莲花崖、老虎崖等景观毗邻,与狮子山、弥罗山、龙头坪、抱子坪等景观对峙。在斜坡堰、海螺崖等景点之间,可谓水绕山,山抱水,山水一色,相得益彰。尤其,在库区内的海螺崖,崖下有洞,高7米,宽10米,深8米,于明代开始辟为寺庙。庙内供奉着候王菩萨(即西汉名相董仲舒)。

攀爬海螺崖顶,近处数十岛屿从斜坡堰水库拔水面而出,宛若千岛湖胜景。若遇晴日,伫立崖顶,天风习习,衣袂飘飘,一轮红日从水中跃出,冉冉升腾,黛青的水面霎时一片绯红,令人心旷神怡。从总干渠引流过来的溪水,鱼儿欢畅奔跃,广场上的水榭亭阁,让游人流年忘返。在好天气里,这里还可远眺南岳祝融峰雄姿。

同时,近代著名书画大师曾熙就诞生在此风景区内,也许是受这方丹霞美景的启发,加上湖湘文化的长期浸淫,经过其不懈努力,曾熙考中进士,讲学石鼓书院,并荣任书院最后一任山长。他的书法独树一帜,作品被学者尊称“农髯体”,有很深刻很丰富的内涵,是一个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书法大师,曾与李瑞清并称为“南曾北李”,他于绘画上也很有成就,曾倡书画同源之说,尚师法万物,与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同一格调,著名画家张大千有幸成其入室弟子。

斜陂堰水库的美,不仅仅因为她哺育着灌区11万余亩良田,更因为它人文积淀深厚,民俗风情浓郁,陶瓷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丰厚,风景的迷魅,并呈现“水清、岸绿、景美”最新乐章。

来 源:雪阳印记【湘音湘韵 】

作 者:周 雪 阳【雪阳印记】

Hash:1c86d33bd4843b14bb7a32e4fe6b633369262dd4

声明:此文由 捕风与捉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