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然博物馆两项科普成果获全国大奖啦!
10月20日
此次会议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科技与信息处主办,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承办。
来自各科研院所、高校、自然类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国家地质公园、相关文化产业公司和科技出版界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科普宣传的媒体人员等1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会上,以中国古生物学会名义发布了“ 2019年度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十大进展的首次发布,展示了我国地质古生物科普领域取得的重要创新成果,对推动科学研究、科学传播和化石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重庆自然博物馆“ 熊猫时代——揭秘大熊猫的前世今生”科普展览及新技术运用和 “石头的故事”科普展览两项成果入选。获奖数量居参赛单位之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戎嘉余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研究员为成果获得者颁发了奖证。
重庆自然博物馆欧阳辉馆长出席了颁奖仪式并在大会上作了“自然类博物馆策展实践”的特邀报告。
“熊猫时代——揭秘大熊猫的前世今生”
科普展览及新技术运用
“熊猫时代——揭秘大熊猫的前世今生”科普展览是重庆自然博物馆于2019年1月推出的大型原创展览。
该展借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之机,多方筹集200余件熊猫化石、伴生动物化石、现生大熊猫及共生生物标本、古人类化石模型,及1000余件各类辅助展品,追踪大熊猫的演化轨迹,讲述人类与熊猫家族同行800万年的科学故事。
展览以综合进化学说为指导,应用动物分类学和比较解剖学方法,从大熊猫及相关物种的形态特征切入,引导结构、功能分析,进而启发对物种环境适应性、人类生态伦理观的深层次思考。展览的最大特点是古今结合,既展现生大熊猫,也展熊猫化石,还对古生物发现与研究、保护与文化、科教与文创多元融合的展示手段进行了积极探索。展览的主要创新点是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由重庆自然博物馆联手四川美术学院,借助3D扫描、建模和打印技术,开创性地完成了古熊猫的科学复原。
展览期间重庆自然博物馆还与喜马拉雅电台合作,开通线上语音导览,制作《熊猫百科》节目50期,总收听量达到14万余次。科技赋能,不仅活化了古动物,而且还拓展了传播途径。
石头的故事”科普展览
石头的故事”科普展览,是重庆自然博物馆联合崇州天演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武汉中华奇石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等机构参加第三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暨“晶”彩黄石文旅嘉年华的特邀展览。
该展响应文明交流互鉴的号召,汇集近300件来自多家博物馆的典藏精品,将科学语境下的矿物、岩石、陨石、化石标本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观赏石同台展出,既揭示各类自然标本的科学意义,也突出其审美价值,进而倡导科学赏石的理念与方法,启迪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展览着力“美”的呈现,在空间规划、立面、平面和灯光设计上颇具匠心,不仅使用了原创科学画和摄影作品,还将“挖掘化石”“化石数字化复原”等互动展项引入,呈现出动静结合的展示效果。展览受到中外石商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提升了整个黄石矿博会的文化品质。从2019年10月31日展会开幕至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共接待观众和前来进行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中小学生60余万人次,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来源:重庆自然博物馆
审核:卫庆秋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Hash:ba5612e9c00bf6fc10ed6162c584292e2b72dece
声明:此文由 重庆生活手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