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人民大会堂不叫这名字,原来名字是啥?科普一下
如今的人民大会堂,作为北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不仅是我国开展国内重要会议的场所,而且也是接待外国来宾的首选之地,人民大会堂作为我国政治会议召开的重要中心,它的意义非凡。
每当有外国领导人访问中国时,接待外国来宾的仪式一般都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国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对国家重要会议也全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如今的人民大会堂,已经成为北京一个地标性的建筑,也成为很多人去北京观光必不可少的一个地点。
其实人民大会堂原来不叫这个名字,是毛主席改的,那么人民大会堂原来叫什么名字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座修建于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东西朝向东西宽约206米,高46.5米。
这么庞大的建筑物,当初修建的目的是为了举行全国内各种高规格的会议,和接待外国领导人,如今的人民大会堂,已经成为北京标志性的建筑物。1956年,中国人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当初国家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党中央为了积极宣传思想,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改变了许多,为了提高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威严,党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西侧修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礼堂作为开两会使用,这个决定一提出来,很多人无从下手修建一个大型的礼堂,国内史无前例。
于是,1958年七月份,北京市城市规划局开始前往莫斯科考察,当年八月,党中央决定为了纪念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在北京建一个万人大礼堂必不可少,还有一部分具有纪念意义的博物馆,国家剧院,军事展馆,科技馆。
修建万人大礼堂的项目被地上后,北京市市长彭真立刻与北京城市规划局制定方案,最终决定让清华大学建筑系和北京大学各出一幅设计图,周总理还亲自审阅这些设计图,询问细节方面,再三要求设计的人民大会堂一定要端庄大气,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讲究时代艺术。
万人大会堂要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气质,建设的万人大会堂要供多种场合使用,既要使国内重大会议正常召开,也要能拿得出用来接待外国贵宾,最终万人大会堂于1958年10月26日开始奠基。
经过了不到一年的努力,在1959年八月份人民大会堂主体工程就基本完工用时280天,创造人民大会堂这样标志性的建筑物分值时期竟然有1.5万名工人劳动。
起初,这座代表国家的万人大会堂被中央确定为万人大会堂,因为根据这座礼堂的设计要求,要能同时容纳5000人参加大型集体会议,虽然没有一万人为了体现大会堂的宏伟气势,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一致决定,将这座新建起来的大会堂起名为万人大会堂。
当时这座大会堂修建成功之后,国内建筑学家都感到震惊,这座大礼堂的修建成功,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和强盛,新中国成立十年来,国家的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修建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大会堂。
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体现出了我国基建能力有了一定的增长,在外交关系上修建出的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大礼堂,用来接待外国来宾,体现出了我国的宏伟气势,很多国家的来宾到人民大会堂参观之后,都感到非常赞叹。
中国刚从战争年代脱离出来,经过了短暂的十年发展,便创造出了如今这样的宏伟工程,实属了不起。给人民大会堂起初命名时,毛主席问万里书记:这座大会堂,你意下如何?叫什么名字?万里说到这座大会堂能容纳5000多人。
并且由1.5万多名工人参加了建设就叫万人大会堂,毛主席说道,虽然它是由一万多人建立的,我们为了纪念这些在工地上劳苦作业的工人,要给他们修建一个纪念碑,但是人数众多不能一个一个的把名字刻在上面,干脆就叫人民大会堂吧!
结语:他是人民修建起来的,也是属于人民的,修建起来的万人大会堂被毛主席改名为人民大会堂,如今的人民大会堂,矗立在天安门广场西侧,庄严的外表和高雅的内饰代表了中国文化和国家的庄严。
Hash:3f70d1684dbed8993a295881f056e10f7c2b1cc2
声明:此文由 喜欢历史的小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