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源寺 | 庙堂高耸,人间戏场

这是一篇过时的推送,没有大IP,也没有热点可蹭,纯属本文小编个人情怀。

北京法源寺》,得知这部话剧是在一年前,一旦剧荒,我就会二刷。看完之后豁然开朗,重新勾起我去了解历史与思想的兴趣。

我第一个有所了解的朝代是清朝。小学时看的第一部穿越文是清穿,主角正好是光绪。而后,我又看了大量清穿文,大部分都是言情有余内涵不足,套路如出一辙,都是作者扯的玛丽苏谎。最后,只好去百科看历史资料,揭开内心的疑问。

言归正传——

总而言之这是中国话剧舞台上难得一见的烧脑之作,用典密集,机锋频现,电光火石,惊心动魄!还有点幽默。

导演和编剧都很赞,整出看下来就算对历史无感的人也能看明白。

《北京法源寺》海报

话剧《北京法源寺》,根据李敖先生同名小说改编,是作者作为政治犯被关押期间所写的几部小说之一。

李敖喜欢导演田沁鑫戏剧作品中的“禅意表达”,田沁鑫则欣赏李敖字里行间的文化大格局。改编《北京法源寺》曾改了12稿。

讲述“天公无语对枯棋”的沉疴晚清,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首的爱国维新派人士,在光绪皇帝提出维新变法,颁布“明定国是诏”之后,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百日维新”过程。

以历史为题材往往令人觉得枯燥乏味,但这部剧的打开方式非常特别。

寺庙为主场景,香客来来往往,小和尚对过往发生的事情充满好奇,大和尚便与他细细讲起故事。庙里供奉的许多牌位都幻化成形,述说他们生前经历,情景再现。这是一场活人与亡灵的对话。

台词也相当幽默风趣。不过,可能是为了保留原著“说史”的感觉,角色不光要演绎自己还要兼职后世评述。像是古代亡灵看到了后世社会,为自己辩白,吐露心声。部分台词冷不丁地会有现代腔,有些观众可能会不适应。

当然,褒贬不一,有争议,有探讨肯定是好事。还是佩服导演的创新。

晚清在历史上真的是个特殊节点,数以往朝代更迭基本是中国内部问题,而晚清正处于世界变革的风口浪尖上,继“日不落”帝国崛起,法国大革命国王断头,中国处于迷茫、变革、争斗的紧要关头,已不是历代王朝更替可比拟。

正如剧中所言“极端的生死”,以谭嗣同为首的“六君子”血溅北京菜市口,谭选择“殉”国当然不仅因为他笃信佛教,更重要的是警醒后代,甘愿以死作标榜,毕竟那时的中国已经到了“不变革就消亡”阶段了。总有些“傻子”愿意用血肉之躯传承商鞅、屈原、王安石这些人的变法精神。

试图堪破生老病死,堪破政治棋局,堪破人伦俗世,堪破道德文章,堪破社会伦纲,堪破历史千载,堪破宇宙万象。超越自己。无我。《北京法源寺》加入了许多佛教思想,可能是“弘扬如是的佛学”的导演田沁鑫的主意。

剧里高谈阔论、酣畅淋漓,你一言“树立论点”,我一语“据典回击”,有史学、政论的底气。观众站在上帝视角俯瞰全场,仿佛那些被教科书定义的所谓坏人,好人都能令人同情,并理解他们当时的立场。

《北京法源寺》以具象的、至今屹立的古庙为纵线,以抽象的、烟消云散的历朝各代的史事人物为横剖,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士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群己、人我、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济等等,都在论述之列。这部文化格局、思想宽广的小说,内容丰富自是罕见。

正是:高耸庙堂,人间戏场。开锣唱戏,法海真源!

当然,相比于静坐在屏幕前

假如大家能有机会真真切切走进剧场

绝对是更为值得的临场体验

现在,请给我们你的建议

Hash:604f511d44ff47293c80217830f4aaf53f5c91b0

声明:此文由 宁乡大剧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