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石经与云居寺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

9月9日至9月11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房山石经与云居寺创建1400周年暨中国佛教协会发掘拓印房山石经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房山云居寺召开。

开幕式上北京文物局副局长谭小兵、房山区政协主席唐淑荣、河北省金石学会副会长李亚平、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演觉等出席并讲话。

突破格局思维创新

讨论会期间,来自德国日本美国奥地利俄罗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教授对于有突破性研究成果的领域进行多视角的交流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见解和新课题,特别是在 佛教建筑、房山石经与医学、房山石经与云居寺历史这三个领域有重要进展。在佛教建筑方面,王珏对《雷音洞建筑复原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加强对雷音寺的保护,这也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雷德侯教授就保存佛经的经龛问题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李良松在《从石经文献看迦叶尊者对佛医女科的贡献》的研究中,从佛医女科的思想基础、理论框架、临床体系入手将佛教与医学领域巧妙的接合起来,在构建多学科交流体系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房山石经与云居寺历史的研究成果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于运用佛教课题中的小切入点来探究其与宗教、文化、建筑等方面的关系。会中,杨亦武《云居寺唐塔的建造兼述孙王两世家》考述了房山孙王两大世家参与云居寺塔、寺、经等鲜为人知的史迹,再现宗教关联;来自北京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的魏来在《房山云居寺开元十年造石塔相关问题初探》中则对石塔的建筑形制、历史信息、塔身纹饰意义、造塔者身份分别进行了解读,具有综合性学术意义。

除此之外, 佛经版本、书法、房山石经与辽代幽州城等领域也是本次会议谈论的重点,众多学者分享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在会中进行讨论与交流,更加丰富了房山石经保护和佛教文化传承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房山石经丰厚的内涵和巨大的包容性。

讨论会现场

加强保护再迎新生

云居寺因经而寺,寺以经贵。石经始刻于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05年),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千年。

航拍遗址

云居寺发展历史

贞观五年(631年),在山上建造云居寺佛堂,随刻经事业的发展,再修寺院

辽金

辽金以后,又建寺庙,逐步形成中、东、西的格局

清代

清代后期,云居寺拥有南、中、北三路建筑,形成五层院落,六进殿宇,佛塔林立,碑廊满目的规模的寺院

1937年

“七七事变”后,云居寺被毁,文物洗劫一空

1954年

从1956年4月21日开始,有关部门一起对房山石经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掘和整理工作,出版了《房山石经影印本》

1961年

1961年3月4日,云居寺塔及石经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开始对云居寺进行大规模修复建设。近年来,其考古调查和发掘也取得了颇多成就,包括雷音洞佛舍利发现、上寺和曝经台遗址发掘等。石经山整体考古调查工作和大遗址保护规划已于2016年8月启动,这预示着房山云居寺石经山的文物保护工作步入新的阶段。

千年古道

千年古道航拍图

成果颇丰意义重大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众多学者潜心研究房山石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房山石经之研究》、《房山石经题记汇编》等研究成果相继出版。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及云居寺文物管理处,相继召开多次座谈会和研讨会,使房山石经的保护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也推动了云居寺文物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在恰逢 房山石经刊刻与云居寺创建1400周年,中国佛教协会发掘拓印房山石经60周年,会议也会将论文集将作为《石经研究》的创刊号正式出版,今后每年出版一集,使之成为国际性的、长久存在的、唯一以石经研究为主题的学术刊物。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房山云居寺与世界权威的石经研究学术界建立了沟通的平台,是促进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的有效载体。同时也将推动房山区历史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扩大房山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视野。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罗炤也指出,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会议的召开更将带动房山云居寺石经山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敬畏千年的同时也造福于后人。

部分资料来源于云居寺

编辑:fly

Hash:fe0d4a311c3c3f0df9204f4dbde677cafdfce020

声明:此文由 弘博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