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的慢时光——厦门南普陀寺
有人说,厦门是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气候湿润,各类花草遍布大街小巷。悠然闲雅的生活方式更是为城市增添了无尽魅力,随心所欲走走停停,每一处都是风景。
南普陀寺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的五老峰下,面临碧澄海港,紧邻厦门大学,犹如一颗镶嵌在碧海蓝天和俊秀山林间的明珠。寺宇巍峨、梵音缭绕,文化气息浓厚。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朝,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是闽南乃至东南亚一带的佛教圣地,具有悠久历史和很大的宗教文化价值,每日行人如流水,香客摩踵。
山门上方题额为“鹭岛名山”
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所题
走进寺内,映入眼帘的是放生池,池内有很多灵性的鲤鱼和乌龟。如果在盛夏来到这里,还能看到满池的荷花盛开。不远处就可见报恩塔与厦门大学行政楼遥相呼应,更加富有诗意与才情。
(游览小贴士:寺庙没有门票,香是免费提供的,提倡大众文明烧香,切勿把香带入殿内哦~)
报恩塔
正值夏日午后,炙热的阳光温度不减,但身处寺中静下心来,待清风拂过,会感受到丝丝凉意。
南普陀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庄严,中轴线主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 、乐途殿、大悲殿、藏经阁。
天王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两侧立有怒目环视的四大天王,殿后有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
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东西两侧依次升高的回廊,回护三殿两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体中心,崇宏雄伟,殿前石庭平舒宽展,正中宝鼎香炉巍立,两侧白石宝塔高矗,更显广庭崇殿的庄严肃穆。大殿两侧罗汉堂朝拱主殿。
主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大殿是寺院僧众早晚课诵和法会朝拜参修的殿堂,也是佛门钟磬长鸣、法灯不灭的心脏。
大悲殿
大悲殿始建于明代,原为木结构,民国十九年(1930年)太虚法师重修,八角形三层飞檐蹿角式亭阁单层建筑。殿宇高20米,屹立在石砌台基上,八角三层飞檐。殿内祀奉观音菩萨,正面为双手观音,其余三面为48臂观音。殿内的穹形藻井全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根铁钉,别致美观,为国内同类建筑之精华。
大悲殿是寺院的另一主殿,奉千手观音,也是南普陀改称之由来。殿立于大雄宝殿后石砌多角形高台上,中隔两段石阶近三十级。主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造型巧妙,结构严密,俗称“蜘蛛结网”。闽南信众崇奉观音菩萨,香火鼎盛。两旁的菩提树已有多年历史,充满生机与灵性。
寺内热心的居士告诉我们,在这里求姻缘是很灵验的。单身的朋友们如果出游至此,不妨暂时放下烦恼琐事,在大悲殿绕上三圈虔诚祈愿,说不定你的另一半不久就会出现了,但记得要还愿哦~
五老峰
若从藏经阁后面登阶,山坡上镌刻着古人留下的字,迎面巨石上刻着特大的"佛"字,高4米多,宽3米多,笔划丰满有力,粗犷豪放,似乎大笔一挥而就。这就是清光绪年间(1905年)振慧和尚所书。
普照寺
穿过石径,就可见到转逢和尚墓塔,塔下便是普照寺遗址。早先普照寺以洞为室,是唐朝陈启公布施开辟的,洞壁上有"飞泉"二字,洞外有"息心断臂"四字。继续向前,在五老峰半山上,有一个兜率陀院,是转逢和尚任南普陀寺都监时建的,太虚法师任该寺住持,在此讲"慈崇三要",也是寺中退休和尚与高僧大德静养处。
五老峰山上,遍是相思树,也称"台湾相思",由于相思树来自台湾,至今大陆和台湾的骨肉同胞对相思树都有特殊的感情。
如果能登上五老峰的最高处,美丽的厦门大学校园风光和厦门港景色将一览无余。远处的风景忽隐忽现,叹为观止!
时光流转,盛景依然;
刹那的时间,即便是沧海桑田,
佛祖眼里也只是一瞬。
○
Hash:90c8db58939229aaccfa2188b8fe12730912c53f
声明:此文由 再生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