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全民崇尚关公文化起源地,洛阳关林庙游记

近日,利用周末,我参拜了洛阳关林庙,深切感受到关羽的“忠义仁勇”和历朝历代对关公的敬慕和尊崇。

关林庙位于洛阳洛龙区关林镇。相传是三国蜀将关羽首级的葬地,冢前有关羽祠庙,俗称关帝庙。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关羽褒崇至极,尊奉为关圣帝君,同文圣孔丘并提,称为武圣.洛阳关林庙是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是中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关林庙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清代部分添建,现存大部分为明代建筑。关林的建筑规格是按照宫殿形式修建的,布局严谨壮观,庙前有戏台,中轴线建筑依次有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关冢。

千百年来,中国人以儒学立国,关羽“忠义仁勇”的品德和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传奇故事,受到历代帝王和黎民百姓的无比敬仰,以至于“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

据说圣人死后埋葬的地方才能叫做“林”,所以山东曲阜有“孔林”,洛阳有“关林”。

关林有三绝。第一绝:石狮甬道,建于万历年间,38根望柱上雕刻了大小104只石狮,石狮形态各异,被誉为"洛阳小卢沟"; 第二绝:林碑亭,建于康五年,全部为木构件架接,不用一根铁钉,结构复杂精巧; 第三绝:关林奇柏:关林有古柏800株,树龄最老的有700多岁,树干围最大的达1.2米。

洛阳关林庙,自晋、唐、宋、元至今,千百年来崇祀不断。不仅是关公信仰的重要发源地,也是闽台、海内外河洛人、客家人尊崇的血缘祖庙,更是世界华人寻根问祖、祈福纳祥的圣域!

千年关林庙,祈福圣地!

从西边进,石牌坊,上书“文允”“武允”,这是古代武官下马、文官下轿的地界。

大门。“忠义”、“仁勇”四个大字分外醒目,概括了关羽一生忠君、义友、仁爱、勇武的传统美德。

根据陈寿《三国志·武帝记》“建安二十五年春,(操)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意思是说,建安二十五年春,曹操到洛阳,孙权袭击关羽,并擒杀关羽,将其首级传与曹操。

关羽字云长,东汉延熹三年(160年)生于河东解梁常平里(今山西运城常平村),19岁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并跟随刘备转战南北,为匡复汉室立下汗马功劳。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起襄阳战役,斩庞德,擒于禁,兵震朝野,孙权弃信义背叛孙刘联盟,出兵偷袭荆州,关羽功亏一篑,退走麦城,突围时在当阳西北临沮被孙权部将潘璋、吕蒙虏获杀害,大义归天。

孙权恐刘备起兵寻仇,便将关羽首级连夜献给当时在洛阳的曹操,企图嫁祸于他。曹操识破孙权计谋,敬重关公忠义,刻沉香木续为躯,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于关林。

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关羽安葬于洛阳。孙权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湖北当阳,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另山西运城市解州镇建有解州关帝庙(关羽的故居)。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

仪门

门额上的“威扬六合”匾,是慈禧皇太后的御笔,十分珍贵。“六合”指东、西、南、北、上、下六方,意思是关羽的声威、神勇扬于天地之间。

石狮御道

由仪门到大殿,甬道长35米、宽4米,两边石栏,36根望柱,104个石狮。此石狮甬道,被誉为"洛阳小卢沟"。据碑文记载,现时之甬道,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由在洛客商捐资,依宫殿式样修建。石狮御道是皇帝或朝廷遣官致祭时的专用步道,百狮百态,惟妙惟肖。因御道甬柱、栏板多为信众所捐修建,祈愿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故上多雕刻铜钱纹饰,寓意四方来财,故民间又称之为"生财之道"。

大殿门上的“气壮嵩高”匾,书体端庄,大气磅礴,为慈禧太后亲题。

拜殿:位于正殿之前,与之相连,是春秋大祭之时百官僚属谒拜之所。殿中悬挂有乾隆御书的“声灵于铄”匾和“翌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联。

拜殿匾额很多。研究书法历史的爱好者可重点关注。

平安殿:又称启圣殿,是关林的主体建筑,位于整个庙院的中心,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殿内现有塑像五尊,正中为“关圣帝君像”,高6米左右。关公头戴12冕旒,身着龙袍,手持七星笏版,是国内唯一面部贴金的关羽帝王坐像和国内最大的室内座像,同时也是道家尊称的主司士人官禄、佑科举的文衡帝君之像。在他身侧分别立有王甫、廖化,关平、周仓。关平、周仓、王甫、廖化侍立两侧。

大殿的东西墙上各绘一幅壁画,均长12.5米,高3米。壁画在主体内容上描绘了关帝率众仙应百姓所求,到各地降妖除魔的神话传说,体现了关帝有求必应和人们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大殿背面是一尊关羽夜读《春秋》的高浮雕,其儒将风范与正面的帝王之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甬道

二殿又叫财神殿,现存建筑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是关林建筑中始建年代最早的殿宇之一,殿门悬挂光绪皇帝手书的“光昭日月”匾,内塑关公武财神像,关平、周仓捧印持刀分立身后,招财童子、利市童子侍奉身前。古往今来,人们多在这里祈求生意兴隆,财运亨通,事业发达。

二殿西侧 “五虎殿”,供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

维修中……

二殿东侧“娘娘殿”供奉关羽夫人胡氏、女儿虎女和儿子关兴,她被人们奉为“百病娘娘”,洛阳百姓祭祀她以求子嗣。

三殿又称春秋殿,现存建筑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殿前有旋生和结义两株奇柏,殿内塑有关公夜读《春秋》像,关公就寝像。

旋生柏。因其干枝螺旋式生长,故有关公在此乘气升天降妖伏魔的神话传说。

“结义柏”。它干分三枝,大小相若,象征关羽、刘备、张飞金兰之盟

三殿内的关公塑像身着甲胄,手持书卷,夜读《春秋》,一派儒将风范,试问古今英豪:“谁似将军文复武,战袍不脱夜观书”。

关公夜寝。早些年会电动起身,吓人一跳。

石坊。宽10米,高6米,三门道。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五字,坊上题联甚多,均是歌颂关羽之作,书体皆为明清书法。

"中央宛在",意思是关羽的头颅依然在此。

林碑亭,又称八角亭。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构筑奇巧,别具一格。亭内有龟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头雕龙,额题"勒封碑记"四字。碑的正面书题"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为历代帝王对关羽的最高封号,是关林称“林”的重要依据,反映了历代帝王对关羽至高无上的尊奉和对关林崇祀不断的历史,同时也证明了关林在海内外数千座关庙中的领袖庙宇地位。

八角亭彩饰华繁、木雕精美,全为木榫结构,反映了古代建筑匠师惊人的创造力。

石墓门上留有两个投币用的小孔,左为祈求平安,右为求财。信众们在此拜过关公之后将硬币分别投入孔内,若听到当啷之声,意为心到神知,会得到关公的庇护。

“汉寿亭”碑

关冢。关羽灵首埋葬之处,高17米,面积达2600平方米,冢正面南墙有康熙五十六年所建石墓门,门额题“钟灵处”,墓门对联为:“神游上苑乘仙鹤,骨在天中隐睡龙”。

“关林翠柏”是洛阳“八小景”之一,古柏千章,葱茏回合,每当大雨急住乍晴之时,云气如烟,似袅袅香篆,悠悠绕冢流走,奇幻之景,令人拍案称奇。

西侧

历代修建关林的碑刻排列成行,碑述庙史,庙据碑证,将这处祭祀场所衬托得更加静谧肃穆。

关公青龙偃月刀

东侧

结义亭

赤兔马

柏林与石碑林相映衬,自然风景文化底蕴相协调。

仪门全景

大门正对耸立着一个戏楼,典型的古建筑,五脊横立,六兽扬威,飞檐展翅,斗拱交错。中间一匾,上书“千秋鉴”三个大字。

戏楼它为清代乾隆56年来山西商人施银添建,与关林大门相对,间距58米,坐南朝北。是为了祭祀关公时唱戏用的。其平面布局呈"凸"字形,顶部为面阔三间的木构歇山式,因其设计精巧,构筑绝妙,成为中国舞台建筑的典型代表。上面四角各有四短人,四短人分别为:韩信周瑜、罗成、庞涓。

关羽身上凝聚着为大家共仰的忠、义、信、智、仁、勇,蕴含着中国传统变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关羽的祠庙遍布各地。关羽不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时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关羽成了中国儒、道、佛三大教派的神祇。因此,关羽被尊称为“武王”、“武圣人”,与孔子并肩而立。除了军人、武师奉他为行业“守护神”外,就连描金业、烟草业、香烛业、教育业等不相干的行业也推祟关羽,无论是英国美国等国家,只要有华人的小区,都会有人祭祀关羽。所以,他又被民间称之“武财神”。

每年9月29日在这里举办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届时,海外关庙人士和宗亲组织云集关林,举行隆重的朝拜仪式。关林成为海内外华人谒拜的圣域,也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关林里面,一派肃穆和庄严;关林外边,则是车水马龙商业繁华。关林庙香火旺盛,庇护着附近的百姓。依托关林庙发展起来的关林市场更是生意兴隆,名扬全国。

历史的天空《三国演义》片尾曲

作曲:谷建芬

作词:王 建

演唱:毛阿敏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

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

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哪

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

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

在驰骋纵横……'

巴图

健康快乐,简单生活

编辑:小天

Hash:0cbd751dba3296d4c809dde5f80bf52da076e659

声明:此文由 天地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