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香”在哪儿?

7月19日晚,新编川剧《落下闳》在成都锦城艺术宫盛大开演,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

川剧《落下闳》通过戏剧的形式,让落下闳以及他的家乡阆中为更多人熟知。西汉时期,巴郡阆中人落下闳编制了太初历,恒定了春节,春节成了中国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因此,落下闳被誉为“春节老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也成了阆中最闪亮的一张名片

从古至今,阆中这座千年古城,一直闪耀光芒、迸发活力,令人瞩目。

在古代,阆中曾是巴国的都城,曾是四川的省会,被誉为“川北重镇”“巴蜀要冲”,历来为川北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塞。

诗圣杜甫为阆中留下诗文60余篇,其中“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的佳句,传诵千年。陆游的一句“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更是写出了千年来阆中古城不变的风貌。

到了近代,阆中丝绸保宁醋张飞牛肉等阆中特产,给世界留下了“阆中味道”。

7月5日,阆中市“开放年”(北京)文化旅游产业推广暨投资推介会在北京举行,阆中市委副书记孔北川以三个 “yu jian”为关键词,诠释阆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向世界发出了来自阆中的邀请。

落下闳

从阆中到长安美名扬天下

作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的“香”首先是一个人。

从乡间到城市,从阆中到长安,每一次前行,都是梦想的燃烧;从盖天说到浑天说,从日月星辰到历日制度,每一次探索,都是时代的进步。

他,就是落下闳,西汉民间天文学家。在阆中锦屏山上,落下闳的雕塑屹然挺立,抬头望向天空。这位参与创制《太初历》的老人,已远离我们2000年,然而我们今天过的传统节日“春节”,又与他是如此紧密相关。

落下闳少年时生活在阆中乡间,夜晚天上繁星点点,白天云朵姿态万千,这些成为他生活中无穷的乐趣。他将整个孩童时期的梦想投入到无限的天象之中,茫茫太空,斗转星移,美丽而又神秘。

因为在观测天象上的名气,落下闳经同乡、太常令谯隆和太史令司马迁的推荐,被汉武帝征召入京,与当时的官家天文学家唐都、邓平一起研制历法,主要承担运算工作。

落下闳不负众望,经过多年历算测验,制作出了新历。当时各派争论激烈,落下闳提出的历法和其他17种历法一并报给了汉武帝,经过官家和民间的数十位天文历法专家的大辩论和实际检验,落下闳等人所制新历科学合理,最终被汉武帝采用,并于公元前104年颁行天下。为纪念这一开创性的改制,汉武帝还更年号为“太初”,公元前104年便为太初元年,新历因而被称为《太初历》,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完整历法。

全新的《太初历》重新确定了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以孟春正月朔日为立春日(当时称为“寅月岁首”),前一日为除夕,除夕的次日为春节,同时将24节气纳入历法体系中。

7月19日晚,以落下闳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创排的新编川剧《落下闳》在成都锦城艺术宫正式亮相。

该剧的主演兼导演蔡少波介绍,该剧遵从落下闳的人生轨迹,着力塑造出他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以及对待名利的淡薄和对待生死的从容。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织川剧悲喜情节为一剧,奏响催人奋进的时代强音。

作为一名民间天文研究者,落下闳是幸运的,从阆中到京城长安,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同时,落下闳还提出了“浑天学说”和“通其率”,创新了中国古代“宇宙起源”学说,影响中国天文数学2000年。近年来,落下闳在科学上的贡献逐渐得到世界的认可。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他撰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盛赞落下闳是世界天文学领域一颗“灿烂的星座”。

落下闳为中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的影响下,自西汉到隋唐期间,阆中又诞生和云集了任文孙、任文公父子,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以及客居此地的著名天文学家和历算学家袁天罡、李淳风等人,使阆中成为了古代天文研究中心。阆中至今保留着管星街、星座苑观星楼、落阳山等众多与天文学家有关的纪念场所和古代观天测地的遗迹

2004年9月16日,经国家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2017年,落下闳被评为首批四川历史名人

春博会

向世界展示原汁原味的东方古城

作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的“香”关键是一场活动。

阆中拥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多项殊荣。落下闳,无疑是阆中悠远厚重的历史文化中,一座绕不开的人文高峰。2010年,中国民协授予阆中“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这也是阆中最闪亮的一张文化名片。

为全面落实四川省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部署,充分挖掘落下闳历史名人价值,全面保护和传承阆中春节文化,阆中已经连续两年举办了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让阆中因落下闳而吸引世界目光。

2019年春节前夕,蕴含阆中春节文化元素的视频登上了被誉为“世界第一屏”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向世界展示原汁原味的东方古城,邀世界友人到阆中寻“春节之源”。

今年1月26日,第二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在阆中开幕,“阆苑仙葩”迎春灯会,从春节文化主题公园沿山而上,到锦屏山再到南津关古镇,3公里长的环线上布局了120组绚丽的艺术彩灯,包括流光溢彩的“阆苑十二楼”,点亮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1月27日,中国联通旅游大数据显示,阆中古城的百度网民资讯关注度一度超越了同类型的丽江古城

2月4日(大年三十)11时35分,央视新闻频道CCTV13《一年又一年·主播回家》“阆中古城寻年味 川味春节过起来”节目中,央视主播走进阆中,向全国观众介绍“春节文化之乡”的老百姓如何过年。在央视的镜头里,春节老人落下闳,巴象鼓舞、舞草龙等阆中民俗活动,腊肉腊肠、腊鱼等美食一一亮相。

2月7日(正月初三)上午,阆中古城景区内游人如织。“春节大舞台·民俗文化大联展”活动聚集了国内外41个非遗(民俗)项目,120名代表性传承人到阆中古城设置春节民俗文化展位,集中展示尼泊尔唐卡潍坊风筝陕西香包、藏羌彝苗等民俗文化……古城景区内,张飞巡城、秀才赶考、道台审案等民俗文化表演也扯人眼球。整个活动期间累计演出228场次,接待游客60万人次。

2月20日,阆中举行了“正月十六游百病”迎新登高健身活动,向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大佛寺白塔滕王阁、天宫院—淳风祠等阆中古城周边景区,设置“秀才赶考”、走近“春节老人”落下闳、撞新年福钟等互动活动,吸引市民和游客游览。

同时,为扩大活动影响,邀请到国内300多名登山徒步运动达人,通过打卡嘉陵江浮桥、南津关古镇、张飞庙景点,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活动当天共吸引近30万市民和游客参加,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广泛进行了报道,全网访问量达1300万以上,为春博会收官画上圆满句号。

阆中火了,带来的是游客井喷。春节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63万人次,同比增长20.03%;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42.86%。

7月23日,记者从阆中市委宣传部获悉,第三届中国(阆中)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暨“春节同乐·恭贺新禧”项目前期工作已展开。目前已谋划“春节文化大观园·原装中国看阆中”“我在阆中上花轿”“千龙千狮闹新春”等近20个活动,计划打造一场全球年味最浓、时间最长、舞台最大、传承最广的春节文化盛宴。

第三届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期间,“春节同乐·恭贺新禧”项目将是亮点之一。该项目主要包括将“春节老人”落下闳列入《中国古代十位科学家》教学挂图项目、向世界各国驻华大使馆拜年、与玻利维亚乌尤尼市缔结“友好城市”三大内容。

2020年春节期间,阆中将精选本地特色产品或春节文创产品,并在省内征集熊猫玩偶等特色产品,向玻利维亚匈牙利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友好国家的100余个驻华大使馆拜年,通过他们向全世界传递春节同乐的美好心意,吸引更多外国朋友来阆中过地道中国年。

阆中市委书记张斌表示,将把春博会办出特色、办出影响,作为当好南充“对外的名片”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擦亮春节文化名片,提升文化软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南充建设文化强市贡献阆中力量。

千年古城

阆苑仙境天下稀

作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的“香”最本质的是一座城。

7月21日下午,天气晴朗,嘉陵江如玉带般绕城而过,古城内建筑错落有致、古色古香,游人三三两两漫步其中,展现出山、水、城、人相依相融的迷人景象。

“阆中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拥有科举文化、三国文化等,以及构溪河、锦屏山等自然风光,是真正的旅游胜地。”来自成都的游客王荣华表示,走进阆中,不仅被眼前的美景所折服,更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真是不虚此行。

阆中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城。据灵山遗址印证,阆中已有近5000年人类活动史,自秦置县起,距今已有2300多年,战国时曾为古巴子国国都,历代均为郡、州、府、道治所,明末清初曾为四川省会20年。现存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城近2平方公里,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院落100多个。

1986年,阆中成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但由于年久失修,阆中古城内出现了周边建筑不协调、地面石砖破损严重、电线杂乱无序、无地下管网、用厕难等问题。为了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阆中古城这块“金字招牌”,2000年,阆中市启动了古城保护工作。

2004年,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2007年,阆中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实施细则》,让阆中古城保护工作有了法律保障和依据。今年,经过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修订后的《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将于7月30日施行。新条例调整了古城保护范围、建立了古城保护名录制度及严格管控古城核心保护区内建设活动,以及提出了“山水城一体保护”等,以法治的力量保护阆中古城。

古城兴,则文化兴。阆中古城能够在两千多年后,仍然被世人所向往,其重要一点就是依托于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

在阆中,春节、科举、三国等文化和谐共融,张飞庙、贡院、大佛寺等26处国省文物保护单位弥足珍贵,阆中皮影戏、丝毯织造技艺、巴象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息,蜀汉名将张飞曾镇守阆中近7年,杜甫、苏轼、丰子恺等文人慕名旅居阆中,留下了无数瑰丽诗篇和珍贵墨宝。

柔美的灯光照在古镇入口牌坊上,“张飞”带领兵卒把守着大门;走进街巷,站在屋檐下的“铜人”忽然动了,用中国传统的说唱形式,将阆苑风物、古城往事娓娓道来……这是阆中市南津关古镇内大型移动实景演出《阆苑仙境》的现场。一小时内,曲曲折折的古镇街道中,一步一景、亦歌亦舞,阆中民俗、饮食、三国文化等一一展现在游客面前。

据《保宁府志》记载,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保宁府为缓解官渡运输压力,在华光楼与南津关之间架起了一座浮桥,上个世纪20年代被拆除。

2018年12月,阆中在华光楼码头和南津关古镇之间的嘉陵江上,用68艘钢船架起“福桥”,把江对面的春节文化公园、“阆苑仙葩”灯会、南津关古镇、锦屏山等景点和古城连成一片。每天上万人跨越浮桥踩“福”,把古城的人疏散到水上,疏散到城外,看不一样的山、水、城,阆中旅游的承载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

同时,阆中加强对构溪河湿地、天宫乡天宫院村、老观古镇等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等资源的保护开发,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4A级旅游景区、3A级旅游景区各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等,不断延长旅游线路,开发旅游景点,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阆中城里有耍头,阆中的乡下也有很多看点。不少游客来到天林乡五龙村和枣碧乡杨家河等乡村景点,寻找乡村旅游的乐趣。到历史文化名镇老观镇看《亮花鞋》、到落下闳故乡桥楼乡看星辰,到天宫院参加击鼓飘香庙会和民俗大巡游等,也备受游客青睐。

阆中,中国春节文化之乡,正散发出不一样的“香”,引得游客来。

来源:阆中古城

Hash:82f37565d1b059e4ee49b65bd889b356842e8fd9

声明:此文由 阆中古城旅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