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华蓥山脉崛起的工业传奇(中)

20世纪6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民兵挺进广安,一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在这里拉开帷幕,也翻开了广安现代工业发展的篇章。

广安10个三线军工企业,先后生产出军用光学仪器、引信、军用玻璃、枪弹四大类120余种军用产品,光学仪器、机械仪器、射击器材、生活杂件四大类270余种民用产品,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达30多项,科技成果达81项。

在三线建设的推进中,广安除了在产品生产上卓有成效,还孕育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创造了“干打垒”“工农结合”“技工带民工”等先进经验,并在全国推广,产生了巨大影响。

坚韧不拔

因地制宜 降低成本 争抢时间

把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

今年67岁的杨晓虹,对于13岁那年的举家搬迁过程记忆深刻。1966年7月中旬,巴蜀大地骄阳似火,杨晓虹一家8口从春城昆明火车重庆,再辗转到达了华蓥山天池湖畔的国营华光仪器厂。

从城市到山村,杨晓虹感受到的第一大变化是住房。当时,提着大包小包来到一栋用“特殊”材料筑成的平房前,杨晓虹好奇地问父亲:“这房子是用什么建造的?”父亲告诉她, 这种房屋叫“干打垒”,在两块由竹条编织的挡板中间填入泥土和木块,夯实后打造而成,虽然看起来很土气,但优点不少:墙厚顶厚、冬暖夏凉、施工简单、造价低廉。

▲三线建设兄弟单位参观国营华光仪器厂“干打垒”。(资料图片)

其实,父亲还有一个细节没有告诉杨晓虹,首批来到广安的三线建设者,可没有“干打垒”可住。

当时,大量支援广安的三线建设者涌入华蓥山,由于没有住处,他们大多住在临时搭建的大棚里,睡的是“稻草大通铺”,有的建设者甚至借宿在老百姓的猪圈、牛圈、羊圈里。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工厂,时任国营华光仪器厂党委书记、现场指挥部部长周万松才想出了因地制宜建造“干打垒”。

国营华光仪器厂接连修建了3栋不同规格的“干打垒”,既解决了建房的成本难题和速度难题,又解决了三线建设者在华蓥山入冬之后没有住房居住的难题。由于“干打垒”造价低廉,一旦打起仗来需要撤离也不可惜。这个做法得到时任五机部副部长朱光的肯定。后来,国营明光仪器厂、国营红光仪器厂、国营金光仪器厂等三线军工企业都建造了“干打垒”。

杨晓虹发现,住进“干打垒”的家庭来自全国各地,“当时,有说东北话的,有说广东话的,有说陕西话的……”杨晓虹说,虽然大家口音不同,但是言语之中表达的主题却都一样,那就是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一定要搞好三线建设。

“干打垒”也成为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精神的象征。大家充分发扬这种精神,赶时间、抢工期,像“打了鸡血”一样,仿佛有使不完的劲,生活再苦、工作再累,也没见谁抱怨过。许多建设工地半年没放假,建设者打着火把挖地基。国营明光仪器厂、国营华光仪器厂更是创造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奇迹。

机制创新

厂地协同 工农结合 以老带新

在华蓥山深处干出一番大事业

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在华蓥山深处干出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并非易事,除了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限制,工厂建设生产中还面临人手不足的难题,特别是普通技术岗位缺口很大。

当时,在南充地委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下,广安10个三线军工企业所在地广安县岳池县武胜县,都组建了工作专班,抓好协调服务工作。广安县确定当时的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石永寿先后兼任国营明光仪器厂、国营华光仪器厂现场党委委员、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大力支持三线军工企业建设。

三线军工企业建设中需要人力支援,地方上就组织年轻的农民工支援建设,同时要求这些农民工以及居住在工地附近的群众做到“四不三要”(不泄露国家机密、不打扰现场施工、不拿工地一砖一瓦、不提高分文物价;要支援国家建设、要保护工厂安全、要增强工农团结)。当时,在华蓥山间的三线军工企业建设工地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了农民的保护后,工厂就不建围墙了,农民就是围墙!”这说明了当地群众和三线建设者彼此信任。

▲国营华光仪器厂第一代办公大楼。(资料图片)

群众支持三线军工企业建设,三线军工企业也支持群众生产。例如国营华光仪器厂就和当时的天池公社结成对子,在劳动力和物资方面相互支援。国营华光仪器厂医院的医生为了给农民看病,即使在深夜也坚持出诊;医院的妇产科医师常背上接生包步行几公里,到群众家中为产妇接生。

这些三线军工企业投产后,招收了许多亦工亦农轮换工,经过技术培训,这些轮换工以工业生产为主,农忙时回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三线军工企业的职工也积极帮助当地农民耕田种地、抢种抢收。部分三线军工企业还将学校、医院、电影院、体育场向周边群众开放。

时任国营华光仪器厂党委书记、兼任天池公社党委书记的周万松回忆,三线军工企业职工和地方群众就像一家人,工厂需要什么,地方就支援什么。工厂缺少劳动力,地方就派出青壮年参加劳动;工厂缺少蔬菜,地方就发动群众开荒种菜;工厂缺少石材,地方就组织群众上山找石头……

除了工农结合,为了推进三线军工企业的发展,克服人才紧缺的难题,工厂还实行了“父传子、师带徒、手把手”的传教方式,带出了一大批年轻骨干、“土专家”。这些三线建设者自豪地称自己为“三献人”,并喊出豪迈的口号: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创造辉煌

树旗帜 立标杆 做示范

广安三线军工企业成为比学赶超对象

在艰苦创业的30多年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三线建设者在风华正茂的年纪,阔别亲人,将青春热血洒向深山,写出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更与广安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铸造了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可,其经验被推广到全国。

树旗帜、立标杆、做示范。国营明光仪器厂、国营华光仪器厂率先创造的“干打垒”“工农结合”“技工带民工”经验熔铸了一座座“传奇丰碑”,成为三线建设初期全国各单位参观学习的“明星厂”。

1965年9月18日至24日,当时,中共中央西南局、五机部及重庆市委在广安县人民礼堂召开了“明光建厂现场会”,全国三线建设系统85个单位,388人到会并现场学习。中央有关部门还派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人员到国营明光仪器厂、国营华光仪器厂拍摄新闻纪录片。这在广安三线建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国营明光仪器厂、国营华光仪器厂随之成为全国焦点,不仅有三线建设兄弟单位前来“取经”,更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1965年12月,西南三线建委第四副主任彭德怀亲自视察国营明光仪器厂、国营华光仪器厂,这更加激励了三线建设者以厂为家、艰苦创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三线建委主任李井泉视察国营明光仪器厂、国营华光仪器厂后,认为国营明光仪器厂树立了旗帜,轰动了全国,并对国营华光仪器厂“干打垒”给予了高度肯定。时任五机部副部长朱光先后在两次大会上传达了一个重要讯息:广安三线建设有声有色,毛泽东知道,周恩来表扬,邓小平肯定。

为推广广安三线建设好经验、好做法,1965年8月4日,中共中央西南局以(65)西南发84号文件转发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建设指挥部《关于转发“338厂(明光厂)贯彻工农结合,加速新厂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的情况报告”》,首次将国营明光仪器厂的经验推广到全国。

1966年2月10日,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以(66)办字02号文件转发五机部308厂《关于发扬大庆精神,实行厂社结合,多快好省建设新厂的报告》,向全国三线建设单位推广了“干打垒”先进经验。

1966年6月8日,中共中央西南局以西发(66)93号文件下发《西南局批转三线建委关于厂社结合问题的报告》,肯定并推广国营明光仪器厂厂社结合等先进经验。

……

随着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和推广,广安三线建设中的国营明光仪器厂、国营华光仪器厂成为全国三线建设中比学赶超的对象。

三线建设也是华蓥市建市之本。1978年,四川省委决定成立华蓥工农示范区,探索“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新途径。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华云工农区(县级)”。1985年2月,“华云工农区(县级)”撤销,设立华蓥市。由此可见,没有三线军工企业的建立,就没有现在的华蓥市。

来源:广安日报

编辑:张迪

审核:李会

Hash:cd3d4290a735c6650a41215ad0b44e18094f1bab

声明:此文由 这里是华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