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晋:山西左云县,一段尘封的历史,湮没的左云往事

----史话三晋之左云

顺治六年,清廷实际最高统治者摄政王多尔衮亲临晋北。在他之前抵达山西的有英亲王阿济格、和硕乘泽亲王硕塞、和硕端重亲王博洛、多罗亲王满达海、多罗郡王瓦克达和谨郡王尼堪,以及后世康熙亲政前权倾朝野的“满洲第一勇士”鳌拜。

这里发生了什么?能够令清初“理政三王”及能带兵的亲郡王几乎都云集山西。

明末,李自成率百万之众进入山西,兵分三路直指京师。一路上所向披靡,但在宁武关遭受到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最后伤亡惨重方才破城。其战况之惨烈令李自成心有余悸,对于北上犹豫不决,准备返回陕西另作打算。

可就在此时,大同、宣府等地纷纷献表投降,李自成这才顺利攻进了北京城。

当时的大同总兵官叫姜瓖,还未等李自成进京后给予封赏。满清八旗铁骑如滚滚洪流般涌入定鼎中原,姜瓖趁机再度奉上降表,协同清兵一度杀回了老家陕西,尽心尽责清剿李自成的大顺军。因其如此卖力,被封为征西将军,统摄宣化、大同诸镇兵马。

姜瓖认为满清入关是受吴三桂之邀,帮助明朝驱逐李自成而已。现吴三桂拥兵封王,自己是不是也得和多尔衮讨价还价一番。

要想讨价还价就需要资本,不如趁满清入关后未得民心百姓憎恶,干脆拥立明朝宗室为帝,续明朝之祀收抚民心,征夫扩军。

说干就干,拥明初代王朱桂的九世孙朱鼎珊,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势力。

顺治二年(1645),姜瓖被召至北京,就此事被多尔衮大加斥责,临了警告道:“倘仍前不悛,越分干预,国有定法,毋自取戾。”

姜瓖憋了一肚子火,还没等散去,顺治四年(1647)三月,多尔衮诏令:“.....不论新旧,各准送亲子一人,入朝侍卫......”恨得姜瓖牙痒痒,可又无可奈何把自己的长子送到北京。

顺治五年(1648),借蒙古喀尔喀部犯边,多尔衮派英亲王阿济格、和硕乘泽亲王硕塞、和硕端重亲王博洛等领兵赴大同戍守。

姜瓖觉得不对劲了。

早在顺治五年正月,江西总兵便秘密致书,相约姜瓖共同举兵反清。当时姜瓖虽未答应,但已开始秘密调集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此时诸亲王率兵名为戍边协防,难道不是制约防范他姜瓖吗?

十一月,和硕端重亲王博洛调查大同兵马钱粮,姜瓖感觉事情有所败露。

十二月初三,英亲王阿济格以打猎为名,赶至大同视察防务。姜瓖率部出城迎接,得知密报调集军粮之事败露,英亲王阿济格既来必为此事。姜瓖飞马回城,将总督耿淳等官员关在城外,扯起了反清大旗。

姜瓖在城内安顿一番后,率部出城,直接袭击英亲王阿济格及总督耿淳等官员,一路追赶,一直杀至阳和卫城下(今阳高县)。

姜瓖下令更换明朝服饰,以割辫子为标志,发文以明朝年号昭告天下,自称平狄大将军。大同所属十一城积极响应,很快山西各州县纷纷起兵,除太原城等几个少数城池外,整个山西全部都被占领,以至于迅速波及陕西西北地区。

京师的多尔衮得知,立即派人前往招抚,并承诺若能“悔罪归诚”,“照旧恩养”。姜瓖置之不理,派人加固大同城墙,决意对抗到底。

顺治六年(1649)正月,多尔衮派谨郡王尼堪率部前往,自己则于二月亲自统领大军来到大同。

此时的大同,王公贵胄云集,清廷最有权势之人聚齐。

多尔衮下令诸亲王合围大同城外,继续调集部队,命正在陕西的平西王吴三桂、汉军固山额真李国翰及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随时听候调遣,包括“满洲第一勇士”鳌拜所部,也被调至大同。

大同城城坚高固,一时难以攻下。又调集三万精兵及十三门红衣大炮前来。

谨郡王尼堪、和硕端重亲王博洛则率部攻打左卫城。

左卫城,也就是今天的左云。

左云地处高寒边塞,土地贫瘠,但民情敦厚,勤劳勇敢。清《云中志》载:“俗尚武艺,风声气习,自昔而然”。

为大同的西部屏障,其地南北皆有高山峡谷,易守难攻。若攻取大同必占左云。

明洪武初年重修白羊城为大同都卫,末年筑镇朔卫城(今左云县城)及高山卫城(今旧高山村)。后明成祖朱棣调防诸卫,移防镇朔卫及高山卫,换防大同左卫和云川卫,称之为“左云川卫”。

明英宗时期大同副总兵移驻左云川卫,屯军五千多人。到嘉靖年间,应州参将和大同协镇副将也移驻,总辖二十八城堡,共驻军两万多人。

在姜瓖竖起反清旗帜时,左卫协镇副将林国昌最早响应,杀死清廷县官常志胜举兵,但城内士兵仅仅千人有余。

谨郡王尼堪、和硕端重亲王博洛各率其部左右夹击,林国昌眼看不敌,退守卫城内据城抵抗。

此时正值隆冬,清兵调来红衣大炮,日夜炮击。

和硕端重亲王博洛三子阿博逊在吴窑村被杀。博洛大怒,率部赶至将吴窑村血洗,三百余人无一生还。

战事一直到三月,清护军统领鳌拜率部攻下助马堡,再度血洗百余户。

左卫城失去拱卫,顿成孤城,鳌拜率部协助谨郡王尼堪部攻城。

三月二十九,城东南被红衣大炮轰开。

左卫城被困已达百日之久,城内房屋被炮火摧毁大半,居民死伤无数。

林世昌召集部下哭着说:“天不佑人,致有今日,城破在旦夕,倘若不保,我人民皆焦类矣。予同诸君只有一死,以报地方耳。”高喊:“为汉人争光,为种族争光”冲上城头,砍杀登上城楼的清兵。

整整奋战了一昼夜,最终阵亡。

四月初,清兵涌入城内在东街汇合。和硕端重亲王博洛想起自己的儿子被杀,下令屠城三日。左卫城内火光冲天,数十里皆可见。

明时,左卫城作为与蒙古通商口岸,巨商大贾云集城内,繁华一时。此时的左卫城一片焦土,因谨郡王尼堪驻扎南街,护军统领鳌拜驻扎西街,附近居民得以幸免于难,其余皆被烧死或斩杀。“东冈上庙宇店铺成群,火起不灭达数日之久”。

劫后左卫城“不过中心街衢居民百姓数百户”,“四隅多成焦土,居民遗者不过千人”......

虽后世康熙年间再建庙宇鼓励生育,但元气已伤,再也无法恢复其旧观了。

雍正三年,置县取“左云川卫”之“左云”为名,一直至今。

左卫城破后,右卫城、平鲁城和井坪镇相继被占领,朔州县城也随后被攻克......

顺治六年(1649)八月,多尔衮扫清了大同城周边各州县,大同成为孤城一座。城内断粮数日,总兵杨振威等投降,八月二十九清兵进城。

因左卫城遭受兵火之惨,多尔衮下令只诛杀从逆之官吏、兵勇,不伤平民。进城后削去大同城墙自垛口五尺,城内房屋得以没被焚毁。但是进城后依旧尽行杀戮......

大同周边整个雁北“城社萧条,村墟冷落,盖无所谓富庶之景象也”。

淹没于历史的“戊子之变”就此落下帷幕,又称“姜瓖大同反正”。

三年后,清廷将府治从阳和卫迁回大同,但城内已经是人烟稀少荒废不堪了。

Hash:32f0487a3594ed3971e5adc54173661e82899dde

声明:此文由 谈古论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