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岚山,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赏秋要来京都

四季中,日本人最爱春秋。翻看一本《岁时记》,会看到“夏海”和“秋山”这样醒目的词,可知夏天属于海,秋天则要游山。

但日本人所赞美的秋山,多指深秋红叶季,此时京都总要涌来大批观光客,拥挤景象令我生畏。今年情况不同于以往。

有位熟人在岚山新开了间名叫“谈山”的旅馆,疫情之下空出来不少房间,才进入初秋,便邀我前往:“不如来住两天?难得有这样一个秋天,岚山没有游客。”

因此在岚山住了两三日。岚山嵯峨一带自古便是秋游胜地,在交通工具只有马车、牛车和轿子的平安时代,从市内前往需要耗费半天时间,因此人们总是住上一晚。

△静谧的岚山

如今有了公交路线,虽不再长途跋涉,但山中气候仍区别于市内,抢先一步进入了秋天。嵯峨野更早之前作为历代天皇的游猎地,一般人禁止入内,因此草花群生,女郎花、萩、桔梗、抚子、藤袴、龙胆,到了秋日遍地乱放;

夏日的荷塘完全凋零了,彼岸花如同野火一般燃烧在黄金的稻穗之中,寺院里探出头的枫树染红了三分之一,农家的庭院里挂上柿子的颜色,山径上开始掉落裂开的栗子……秋日风物,也仍是往昔景象。

“看到好玩的地方,不要告诉别人”

要体会无人的岚山秋日景致,就从清晨的散步开始。渡月桥四周寺院林立,最晚才发现的一间,成为此后最常光顾的。

△岚山的渡月桥

前些年NHK电视台有一部名叫《京都人的秘密欢愉》的系列剧,以四季为主题讲述京都风情,在秋天月夜的一辑里,提到此地:“岚山是京都代表的景胜地,可你们知道吗?在大堰川上游的深山里,山腹中有一间名叫‘千光寺’的小小的山寺,又被称做‘大悲阁’。

从渡月桥南岸逆流而行,大约20分钟过后,正当心情稍有不安之时,突然出现陡急石梯,拾级而上,10分钟后抵达小小的本堂,有广阔寂静的绝景。”

△坐落在深山中的千光寺

之后不久,我偶然发现千光寺住持名为“和尚日和”的博客,每日勤劳更新,有时是一些周边景色,有时是光顾寺院的客人,写许多俳句和禅语,也喜爱开玩笑,常令人会心一笑。

在网上读到评论,也说住持有趣,来过的人无不印象深刻。这位住持的存在感从还没见到他就出现了:沿着大堰川往西走没几步,沿途立着好几个指路招牌,都是他的作品——亲手写下的“京都第一绝景”字样,或是一些禅语。

诸如“打开心,磨练灵魂,体味生命”,又或是“生命皆为一,无生无死,无我无他,无樱花无红叶无石头”之类,都附上了英文翻译。

△岚山的路牌

又有一幅醒目的漫画,画出了前往千光寺的方法,以及在寺内可以做的事:敲钟,喝茶,赏红叶……等等。

还可以撸狗,千光寺内恒有狗。如今是一只被唤作“菫”的柴犬,据说已经是寺内的第四代,也有12岁了。这天住持不在,留守的是一位老太太,蹲在地上教一位小女孩如何与菫培养关系。

见我走进,便冲着它喊,有没有跟客人打招呼呀?又说菫已经是欧巴桑了,约等于人类的75岁,因此体力不佳,除了每天早上5点准时陪住持去散步以外,多数时间窝在角落里睡觉,这天难得在门前晃悠,多亏阳光好。

△千光寺里的柴犬“董”

菫是条温和的狗,对初来乍到者也总是一幅笑眯眯的样子,老太太也说,一次都没见过它发怒的样子。人们到了千光寺撸狗就停不下来,小女孩迟迟不肯撒手,她年轻的母亲和聊天,说是带女儿从横滨来京都旅游

我俩对彼此都诧异:“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千光寺是日本游客不常来的地方,但在欧美的旅行网站上却很有名,老太太拿出一些宣传页给我看,除了英文和中文以外,甚至还有西班牙文,才知道京都大学的学生志愿者每月会来两次,帮忙做一些翻译工作。

从前每周都有海外巴士团到来,最近因为疫情,寺院内真正静寂下来。不久后,来自横滨的女人决定前往金阁寺,百般不舍,觉得不会胜于此地。

△千光寺的红叶十分吸引人

千光寺从前是江户时代豪商角仓了以晚年的隐居之地,岚山脚下的大堰川和市内的高濑川作为京都主要的木材运输道路,都是在他的主导下开发的。除了寺内一尊古老的立像,我对角仓以了一无所知,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一个隐居者度过余生的地方,风景不会太差。

来自横滨的母女告别后,寺内除了我、老太太和菫,再没有其它。我走进临进悬崖的一间客殿,眺望远方以比叡山和大文字山为首的东山三十六峰,山麓密集的京都街市,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俯身可见茂密岚山,在山中蜿蜒流淌的保津峡,鸟声阵阵中偶有观光小火车开过的声音,瞥见它从密林中一掠而过的身影。

谷崎润一郎从前写游记,说“看到好玩的地方,不要告诉别人”,那还是在几十年前,想在日本找到一个没有观光客,可以无所事事的目的地,也变得越来越难。

这句话能够代表日本人的一种旅行观,寻找只有自己存在的场所,彻底投身于自然或是当地生活之中——是很奢侈,但无疑这天的千光寺便是如此。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才能稍稍体会到一些隐居者的心境。

△平时有许多游客前来岚山游玩

我在那个悬崖上的房间里读了许多禅语。实在是太多了,显然是住持刻意为之,除了禅语和心经之类,还有孟子语录、甘地的“社会七宗罪”、茨木则子的诗歌和圣方济各的名言,都打印在A4白纸上,每种厚厚一叠,让人随手拿走。

心灵鸡汤读得太多难免审美疲劳,桌上还有许多书,内容千奇百怪,我找到一本京都百年写真集,看到一百年前的这个城市,果然只是一个小村落。又看到鸭川纳凉床最初的形态,原来真的架设在桥下的河水之中。

△悬崖的房间里有许多纸张

等到书也读完了,就翻开厚厚的留言本,把各种语言的人生感悟头到尾读一遍,却意外地见到了熟悉的名字——半个月前,有位旧识的朋友,也来到此地。

继续读下去,见他写道:“终于从印度回来了,接下来要去中国。如今想先好好工作,然后要尝试写让人一读再读的小说。至于女人的事情,等到实现了事业以后再考虑吧。”

△岚山竹林中穿着和服的少女

忍俊不禁,想起上次见面,还是在他前往印度之前,久疏联系,在一间寺院里偶遇一个人的“后来”,也是受到缘分的牵引,符合想象中京都才会发生的奇遇。

又想寻找另一位朋友的留言,听闻她在几年前抑郁症最严重的时期,也曾坐在这个房间,被安慰了片刻。可惜桌上的留言本只到去年,失去了往日线索。

无可比拟的秋天王者

若想投入更多秋天,就要搭乘小火车去保津峡。不像猎奇的观光客那样坐一个来回,应该在倒数第二站下车,走过峡谷穿过隧道,再沿着山道一路走回岚山。其中有一段顺着峡谷而行的路程,山高水长,不见人影。

△嵯峨野的小火车

近来本地规划出“京都环游一周”的徒步路线,这一段也在其中,称为“落合米买道”,是从前山中村民运送生活物资的道路。这条山道很受徒步爱好者欢迎,但常受台风影响,被倒下的大树封锁了道路,有时不能通行。

其实未必可以称得上道路,只是一些被踏平的山石,多数时候需要依着山崖行走。

唯一遇见的一组徒步者坐在河边的石块上开始野餐之后,整条山道就只剩下我独自一人,此时即便遇见一条突然从脚下窜出的蛇,也要处变不惊——在京都的山里遭遇过鹿群和野猪,又总是看见“注意熊出没”的提示之后,对于各种生物的出没都能理解:山本来就是它们的领地,自己才是那个贸然打扰的人,务必保持敬畏心态。

△山本来就是动物们的领地

行至红色的小桥,便是保津川和支流清泷川交汇之地。作家濑户内寂听在嵯峨野有一间寺院,常向人介绍此地的四季,她说:“京都的红叶,以高雄为首,有各处的名所。

但我从未见过比清泷地区更美的红叶。新绿季节的清泷无疑也令人难忘,夏季的夜晚,萤火虫交错乱飞,河鹿鸣叫声不止,但倒映在河底烈焰一般的红叶,才是无可比拟的秋天的王者。”

若是沿着清泷川一直向前,这条山道还能走得更远,4公里之外的终点正是高雄,京都红叶的第一地。

△京都的红叶

我对清泷有些怀旧感情,来自这里有小小的集落,全是百年历史的旅馆和料亭。自然派作家德富芦花,20岁的秋天曾在其中最古老的“ますや”住了三周,治疗失恋的伤痛,现在小桥边还立着他写的“自然与人生”的石碑。

“ますや”是在1631年就开业的茶屋,江户末期转为料理旅馆,谢野晶子在这里举办过歌会,梶井基次郎和汤川秀树等文人也常来打卡,京都市内的“三高生”来此度过暑假,旅馆主人偶尔会替他们支付车费,彼此约定:“出世之后再归还”。

集落的尽头便是爱宕山的登山入口,也是这里曾经旅馆林立的理由。爱宕信仰兴起于平安时代,神社祭祀着日本的火神,江户时代庶民之间流行以“圣地巡礼”为主题的“游山”活动。

常有全国各地的村人集团前来参拜,人们之间有“伊势参拜七次,熊野参拜三次,爱宕每月参拜一次”的说法,想必盛极一时。

△人们前往爱宕山参拜的画

为了给参拜者提供休息和过夜的场所,参道两旁建立起茶店和旅馆,是清泷集落的原型。1929年,岚山开通了至清泷的爱宕山铁道和登山缆车,山顶建起酒店、游乐场滑雪场,一度被京都人称为“地上的乐园”。

直至二战期间,爱宕山铁道作为“不要不急路线”被废止,从此失去交通连接,前来参拜的登山者越来越少,九十年代泡沫经济的打击和温泉旅馆新兴,没有跟上时代需求的清泷集落,参道两旁的31家旅馆和料亭接连倒闭,终于从热闹的“宿场”变为失落的人口过疏地区。

几年前看过一个在市内读大学的清泷后代写的研究报告,说旅馆只剩下“ますや”一家,而且只在节假日营业,那时旅馆主人已经有70多岁。我走过荒废的集落,探头看了看“ますや”的屋内,玻璃上隔着厚厚一层灰,不像还在经营的样子。

那位年轻人试图重振清泷集落观光业的研究计划也许是没有实现,我还记得他还提及了一些想要找回的东西,大约是一些在文明时代崩坏的信仰。

△爱宕山的景色

从此地登上爱宕山山顶,还有4公里路程,不见其它登山者,加上入山处的电线杆上还贴着一张寻人启事,写着2016年11月16日早上9点半,73岁的吉冈先生进入爱宕山之后就失去影踪,家人正在搜寻线索的信息,便不打算独自冒险,决定打道回府。

只要再穿过一个隧道,就能走回嵯峨野的鸟居本,过了鸟居本便散布着大小寺院,诸如常寂光寺和二尊院,都是红叶圣地。但此时季节未到,便只是去看了看落柿舍,门前那株柿子树果然挂上了青涩的果子,正在准备变黄,门前挂了一个从前没有见过的小木牌,上书:“柿 落下注意”。

“柿”字是橙黄的柿色,落款只有“柿主”二字,十分可爱。因此很想在深秋再来验证一次,成熟的柿子是否真的会摆放在门口贩卖。此时门口只有一位端坐写生的老太太,这在日本是常见的风景,退休后的老年人重拾爱好,还都很擅长——她已经完成了一张鲜艳的水彩画,柿子树像炸开的花。

要说画此地画得好的人,例如东山魁夷,也喜欢画嵯峨野新秋。这个“新”字用得绝妙。他在画集里写简短的散文,写的是小仓山日落之后,从二尊院走向落柿舍一段阴翳道路,沿途秋虫鸣叫,清丽澄明,层次丰富。

△岚山的秋色

他称赞嵯峨野的虫鸣声拥有复杂音色,说是自然世界演奏的一曲交响乐,只要听过一次,往后不绝于耳。我听说嵯峨野的虫鸣在八月中旬的五山送火之后就会从四面八方响起来,取代前一天还高亢的夏夜蛙鸣。

我住在京都市内北边的河岸,稍稍远离闹市区,常以为是身处自然之中,要到了嵯峨野的傍晚,才知道全然不同——秋天在家里也能整夜听见虫鸣,但那声音与嵯峨野悠长的虫鸣相比,显出了几分浮躁,到底住在城市里的生命。

有一个晚上,我想起东山魁夷还画过岚山的竹林月夜,就走去了天龙寺旁的竹林小径。东山魁夷画的便是此处:从层叠的细碎的竹叶中渗透下来,洒在地面上的月光,如同白霜。

没有路灯照耀,没有路人喧嚣,黑乎乎的竹林小径像是要把人的魂魄都吸进去,不远处的野宫神社亮着红灯笼隐隐可见的光,铁道上传来电车驶过降下栅栏的珰珰声,地上没有白霜,竹干上却被照耀出光影绰绰。

△岚山的竹林

我在黑暗前站了许久,不敢走进,终于有两个放学的年轻男生骑车经过,一闪钻进了其中,身影和声音同时消失,仿佛被妖怪一口吞掉——这样的体验,也是在没有人的岚山,才会感受到的。

次日白天再去,就会发现树林面积其实只有小小一片,小径也不过数百米,并不可怕。东山魁夷看见的也许不是这样。嵯峨野从前拥有面积广阔的竹林,在昭和中期的住宅地开发中被大量砍伐,市民发起过不少反对运动,勃然大怒的反对者中有一位名叫谷崎润一郎,终究成了今日的模样。

如今观光客来了,穿着和服坐在人力车上从竹林经过,已成一大固定观光项目,并不知在人群熙攘中能体会到什么。我见惯了这样的景象,再看到空无一人的竹林小径就有些恍惚,有位路过的当地人拿出手机,向我展示今年一个无人的梅雨天,说,这才是最极致的光线之美。

△坐人力车经过竹林的观光客

我看着照片上鲜艳的绿色,点头表示同意,他又道:当淅沥小雨逐渐变成倾盆大雨,雨点敲打在竹叶上的声音会越来越响亮,从听觉上感受自然风物,是奢侈的体验。

岚山配得上“避世”二字

我知道岚山的奢侈体验还有月亮。京都人都有共识,中秋满月属嵯峨野最美。此地天空高远澄明,夏夜漫天星座,秋季明月高挂,引来许多赏月客。

大觉寺的大泽池是公认的至今仍保留着王朝优雅观月会的地方,初到日本之世,我在中秋夜来过一次,人们搭船在池中赏月,说是还原古时风情。

△岚山的月夜

可惜乘船券十分难买,只能喝一杯抹茶,听一段演奏,沿着池边走一圈,看看朦胧月亮就回去了。游人太多,吵吵嚷嚷,说是观月,更像庙会

如今失去了观光客,各家寺院的观月会也因为疫情取消了。嵯峨野倒是恢复了原本该有的赏月寂静,在无声的世界里沿着蜿蜒的小道走,走过住宅区走过原野走向渡月桥,抬头可见明月之美。

在渡月桥旁,寥寥的几个人从下午五点半坐在河岸,已经有白色的月亮挂在桥上,颜色清淡,却又大又圆,像是宇宙的主宰。这里的傍晚不同于别处,人们不是看太阳落下去,而是等月亮升起来。

△夜色下的渡月桥

中秋的前一天,住在市内的友人心血来潮,打车来找我赏月,两人走向河岸已经过了深夜十二点。此时月亮已经不在桥上,而在远方山后,才突然理解了“渡月桥”含义,从前人们也是看这月亮缓缓过了桥吧。

京都的月亮是这样:起初从东山之上升起,越过市内低矮的民家,渡过嵯峨野,最后缓缓从小仓山上沉落,日日如此。和友人一起看着不久后将要沉落的明月,四下无人,气温寒冷似冬日,听到的只有河水静静流淌,互相感叹实在凄清悲凉,又觉得也许这样的夜晚,才是嵯峨岚山本来的样子。

《源氏物语》里有许多嵯峨野的登场,其中有名为“松风”的一卷。那是源氏被流放至须磨之时,偶遇一位明石姬,与其产下一女。多年后源氏归京,邀二人搬来,明石姬自知身份低微,并没有住到妻妾所在的京城,而是搬进了已故的曾祖父在大堰川附近的宅邸。

△岚山是一个避世的好去处

这处房子近水,面朝河流,终日听见水声像波浪声一般,总有在海边的错觉。源氏顾虑身边人心情,每月只来访两次,停留一两晚,便匆匆离去。不久后年幼的女儿也被送往京城,留下明石姬一人,她在这寂寞之地,渐渐产生了对人生的觉悟。

古时的女性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最后一条退路是出家,今天的嵯峨野仍留着许多当时延续下来的尼寺,不少尼僧居住于此,守候着静寂的草庵,哪怕成为观光名所,岚山依然配得上“避世”两个字。

我意识到岚山的静寂是如何难得一遇,猜想到了明年此时,它又将回归热闹,而我应该会再度避而远之。因此更觉得应该在这秋冬格外珍惜它。离开岚山的清晨,我在一个名叫“朝雪”的房间醒来,想起千光寺里那位老太太向我展示了一张大雪覆盖的山中景象,在白雪茫茫之中,世界仿佛消了音。

△被白雪覆盖的岚山

“岚山的冬天总是下雪吗?”我问。

“每年都下,但不会很大,多是微微的。”她说。

旅途中只有自己存在的场所,不被打扰的目的地,拥有一次就是赚到了,但也许换个季节,还能重新拥有一次。此刻我想要见一见微雪的冬日的岚山。

你想去岚山看红叶吗?

分类

旅游/攻略

封面

自动

大图模式

三图模式

单图模式点击更换封面

预 览

定时发布

定时征文活动

韩你玩出界

记录家乡市井生活

不参加活动发 布保存草稿客户端预览

©1997-2020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About NetEase关于网易号用户协议运营规范常见问题联系我们开发者平台

四季中,日本人最爱春秋。翻看一本《岁时记》,会看到“夏海”和“秋山”这样醒目的词,可知夏天属于海,秋天则要游山。

但日本人所赞美的秋山,多指深秋红叶季,此时京都总要涌来大批观光客,拥挤景象令我生畏。今年情况不同于以往。

有位熟人在岚山新开了间名叫“谈山”的旅馆,疫情之下空出来不少房间,才进入初秋,便邀我前往:“不如来住两天?难得有这样一个秋天,岚山没有游客。”

因此在岚山住了两三日。岚山嵯峨一带自古便是秋游胜地,在交通工具只有马车、牛车和轿子的平安时代,从市内前往需要耗费半天时间,因此人们总是住上一晚。

△静谧的岚山

如今有了公交路线,虽不再长途跋涉,但山中气候仍区别于市内,抢先一步进入了秋天。嵯峨野更早之前作为历代天皇的游猎地,一般人禁止入内,因此草花群生,女郎花、萩、桔梗、抚子、藤袴、龙胆,到了秋日遍地乱放;

夏日的荷塘完全凋零了,彼岸花如同野火一般燃烧在黄金的稻穗之中,寺院里探出头的枫树染红了三分之一,农家的庭院里挂上柿子的颜色,山径上开始掉落裂开的栗子……秋日风物,也仍是往昔景象。

“看到好玩的地方,不要告诉别人”

要体会无人的岚山秋日景致,就从清晨的散步开始。渡月桥四周寺院林立,最晚才发现的一间,成为此后最常光顾的。

△岚山的渡月桥

前些年NHK电视台有一部名叫《京都人的秘密欢愉》的系列剧,以四季为主题讲述京都风情,在秋天月夜的一辑里,提到此地:“岚山是京都代表的景胜地,可你们知道吗?在大堰川上游的深山里,山腹中有一间名叫‘千光寺’的小小的山寺,又被称做‘大悲阁’。

从渡月桥南岸逆流而行,大约20分钟过后,正当心情稍有不安之时,突然出现陡急石梯,拾级而上,10分钟后抵达小小的本堂,有广阔寂静的绝景。”

△坐落在深山中的千光寺

之后不久,我偶然发现千光寺住持名为“和尚日和”的博客,每日勤劳更新,有时是一些周边景色,有时是光顾寺院的客人,写许多俳句和禅语,也喜爱开玩笑,常令人会心一笑。

在网上读到评论,也说住持有趣,来过的人无不印象深刻。这位住持的存在感从还没见到他就出现了:沿着大堰川往西走没几步,沿途立着好几个指路招牌,都是他的作品——亲手写下的“京都第一绝景”字样,或是一些禅语。

诸如“打开心,磨练灵魂,体味生命”,又或是“生命皆为一,无生无死,无我无他,无樱花无红叶无石头”之类,都附上了英文翻译。

△岚山的路牌

又有一幅醒目的漫画,画出了前往千光寺的方法,以及在寺内可以做的事:敲钟,喝茶,赏红叶……等等。

还可以撸狗,千光寺内恒有狗。如今是一只被唤作“菫”的柴犬,据说已经是寺内的第四代,也有12岁了。这天住持不在,留守的是一位老太太,蹲在地上教一位小女孩如何与菫培养关系。

见我走进,便冲着它喊,有没有跟客人打招呼呀?又说菫已经是欧巴桑了,约等于人类的75岁,因此体力不佳,除了每天早上5点准时陪住持去散步以外,多数时间窝在角落里睡觉,这天难得在门前晃悠,多亏阳光好。

△千光寺里的柴犬“董”

菫是条温和的狗,对初来乍到者也总是一幅笑眯眯的样子,老太太也说,一次都没见过它发怒的样子。人们到了千光寺撸狗就停不下来,小女孩迟迟不肯撒手,她年轻的母亲和聊天,说是带女儿从横滨来京都旅游。

我俩对彼此都诧异:“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千光寺是日本游客不常来的地方,但在欧美的旅行网站上却很有名,老太太拿出一些宣传页给我看,除了英文和中文以外,甚至还有西班牙文,才知道京都大学的学生志愿者每月会来两次,帮忙做一些翻译工作。

从前每周都有海外巴士团到来,最近因为疫情,寺院内真正静寂下来。不久后,来自横滨的女人决定前往金阁寺,百般不舍,觉得不会胜于此地。

△千光寺的红叶十分吸引人

千光寺从前是江户时代豪商角仓了以晚年的隐居之地,岚山脚下的大堰川和市内的高濑川作为京都主要的木材运输道路,都是在他的主导下开发的。除了寺内一尊古老的立像,我对角仓以了一无所知,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一个隐居者度过余生的地方,风景不会太差。

来自横滨的母女告别后,寺内除了我、老太太和菫,再没有其它。我走进临进悬崖的一间客殿,眺望远方以比叡山和大文字山为首的东山三十六峰,山麓密集的京都街市,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俯身可见茂密岚山,在山中蜿蜒流淌的保津峡,鸟声阵阵中偶有观光小火车开过的声音,瞥见它从密林中一掠而过的身影。

谷崎润一郎从前写游记,说“看到好玩的地方,不要告诉别人”,那还是在几十年前,想在日本找到一个没有观光客,可以无所事事的目的地,也变得越来越难。

这句话能够代表日本人的一种旅行观,寻找只有自己存在的场所,彻底投身于自然或是当地生活之中——是很奢侈,但无疑这天的千光寺便是如此。也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才能稍稍体会到一些隐居者的心境。

△平时有许多游客前来岚山游玩

我在那个悬崖上的房间里读了许多禅语。实在是太多了,显然是住持刻意为之,除了禅语和心经之类,还有孟子语录、甘地的“社会七宗罪”、茨木则子的诗歌和圣方济各的名言,都打印在A4白纸上,每种厚厚一叠,让人随手拿走。

心灵鸡汤读得太多难免审美疲劳,桌上还有许多书,内容千奇百怪,我找到一本京都百年写真集,看到一百年前的这个城市,果然只是一个小村落。又看到鸭川纳凉床最初的形态,原来真的架设在桥下的河水之中。

△悬崖的房间里有许多纸张

等到书也读完了,就翻开厚厚的留言本,把各种语言的人生感悟头到尾读一遍,却意外地见到了熟悉的名字——半个月前,有位旧识的朋友,也来到此地。

继续读下去,见他写道:“终于从印度回来了,接下来要去中国。如今想先好好工作,然后要尝试写让人一读再读的小说。至于女人的事情,等到实现了事业以后再考虑吧。”

△岚山竹林中穿着和服的少女

忍俊不禁,想起上次见面,还是在他前往印度之前,久疏联系,在一间寺院里偶遇一个人的“后来”,也是受到缘分的牵引,符合想象中京都才会发生的奇遇。

又想寻找另一位朋友的留言,听闻她在几年前抑郁症最严重的时期,也曾坐在这个房间,被安慰了片刻。可惜桌上的留言本只到去年,失去了往日线索。

无可比拟的秋天王者

若想投入更多秋天,就要搭乘小火车去保津峡。不像猎奇的观光客那样坐一个来回,应该在倒数第二站下车,走过峡谷穿过隧道,再沿着山道一路走回岚山。其中有一段顺着峡谷而行的路程,山高水长,不见人影。

△嵯峨野的小火车

近来本地规划出“京都环游一周”的徒步路线,这一段也在其中,称为“落合米买道”,是从前山中村民运送生活物资的道路。这条山道很受徒步爱好者欢迎,但常受台风影响,被倒下的大树封锁了道路,有时不能通行。

其实未必可以称得上道路,只是一些被踏平的山石,多数时候需要依着山崖行走。

唯一遇见的一组徒步者坐在河边的石块上开始野餐之后,整条山道就只剩下我独自一人,此时即便遇见一条突然从脚下窜出的蛇,也要处变不惊——在京都的山里遭遇过鹿群和野猪,又总是看见“注意熊出没”的提示之后,对于各种生物的出没都能理解:山本来就是它们的领地,自己才是那个贸然打扰的人,务必保持敬畏心态。

△山本来就是动物们的领地

行至红色的小桥,便是保津川和支流清泷川交汇之地。作家濑户内寂听在嵯峨野有一间寺院,常向人介绍此地的四季,她说:“京都的红叶,以高雄为首,有各处的名所。

但我从未见过比清泷地区更美的红叶。新绿季节的清泷无疑也令人难忘,夏季的夜晚,萤火虫交错乱飞,河鹿鸣叫声不止,但倒映在河底烈焰一般的红叶,才是无可比拟的秋天的王者。”

若是沿着清泷川一直向前,这条山道还能走得更远,4公里之外的终点正是高雄,京都红叶的第一地。

△京都的红叶

我对清泷有些怀旧感情,来自这里有小小的集落,全是百年历史的旅馆和料亭。自然派作家德富芦花,20岁的秋天曾在其中最古老的“ますや”住了三周,治疗失恋的伤痛,现在小桥边还立着他写的“自然与人生”的石碑。

“ますや”是在1631年就开业的茶屋,江户末期转为料理旅馆,谢野晶子在这里举办过歌会,梶井基次郎和汤川秀树等文人也常来打卡,京都市内的“三高生”来此度过暑假,旅馆主人偶尔会替他们支付车费,彼此约定:“出世之后再归还”。

集落的尽头便是爱宕山的登山入口,也是这里曾经旅馆林立的理由。爱宕信仰兴起于平安时代,神社里祭祀着日本的火神,江户时代庶民之间流行以“圣地巡礼”为主题的“游山”活动。

常有全国各地的村人集团前来参拜,人们之间有“伊势参拜七次,熊野参拜三次,爱宕每月参拜一次”的说法,想必盛极一时。

△人们前往爱宕山参拜的画

为了给参拜者提供休息和过夜的场所,参道两旁建立起茶店和旅馆,是清泷集落的原型。1929年,岚山开通了至清泷的爱宕山铁道和登山缆车,山顶建起酒店、游乐场和滑雪场,一度被京都人称为“地上的乐园”。

直至二战期间,爱宕山铁道作为“不要不急路线”被废止,从此失去交通连接,前来参拜的登山者越来越少,九十年代泡沫经济的打击和温泉旅馆新兴,没有跟上时代需求的清泷集落,参道两旁的31家旅馆和料亭接连倒闭,终于从热闹的“宿场”变为失落的人口过疏地区。

几年前看过一个在市内读大学的清泷后代写的研究报告,说旅馆只剩下“ますや”一家,而且只在节假日营业,那时旅馆主人已经有70多岁。我走过荒废的集落,探头看了看“ますや”的屋内,玻璃上隔着厚厚一层灰,不像还在经营的样子。

那位年轻人试图重振清泷集落观光业的研究计划也许是没有实现,我还记得他还提及了一些想要找回的东西,大约是一些在文明时代崩坏的信仰。

△爱宕山的景色

从此地登上爱宕山山顶,还有4公里路程,不见其它登山者,加上入山处的电线杆上还贴着一张寻人启事,写着2016年11月16日早上9点半,73岁的吉冈先生进入爱宕山之后就失去影踪,家人正在搜寻线索的信息,便不打算独自冒险,决定打道回府。

只要再穿过一个隧道,就能走回嵯峨野的鸟居本,过了鸟居本便散布着大小寺院,诸如常寂光寺和二尊院,都是红叶圣地。但此时季节未到,便只是去看了看落柿舍,门前那株柿子树果然挂上了青涩的果子,正在准备变黄,门前挂了一个从前没有见过的小木牌,上书:“柿 落下注意”。

“柿”字是橙黄的柿色,落款只有“柿主”二字,十分可爱。因此很想在深秋再来验证一次,成熟的柿子是否真的会摆放在门口贩卖。此时门口只有一位端坐写生的老太太,这在日本是常见的风景,退休后的老年人重拾爱好,还都很擅长——她已经完成了一张鲜艳的水彩画,柿子树像炸开的花。

要说画此地画得好的人,例如东山魁夷,也喜欢画嵯峨野新秋。这个“新”字用得绝妙。他在画集里写简短的散文,写的是小仓山日落之后,从二尊院走向落柿舍一段阴翳道路,沿途秋虫鸣叫,清丽澄明,层次丰富。

△岚山的秋色

他称赞嵯峨野的虫鸣声拥有复杂音色,说是自然世界演奏的一曲交响乐,只要听过一次,往后不绝于耳。我听说嵯峨野的虫鸣在八月中旬的五山送火之后就会从四面八方响起来,取代前一天还高亢的夏夜蛙鸣。

我住在京都市内北边的河岸,稍稍远离闹市区,常以为是身处自然之中,要到了嵯峨野的傍晚,才知道全然不同——秋天在家里也能整夜听见虫鸣,但那声音与嵯峨野悠长的虫鸣相比,显出了几分浮躁,到底住在城市里的生命。

有一个晚上,我想起东山魁夷还画过岚山的竹林月夜,就走去了天龙寺旁的竹林小径。东山魁夷画的便是此处:从层叠的细碎的竹叶中渗透下来,洒在地面上的月光,如同白霜。

没有路灯照耀,没有路人喧嚣,黑乎乎的竹林小径像是要把人的魂魄都吸进去,不远处的野宫神社亮着红灯笼隐隐可见的光,铁道上传来电车驶过降下栅栏的珰珰声,地上没有白霜,竹干上却被照耀出光影绰绰。

△岚山的竹林

我在黑暗前站了许久,不敢走进,终于有两个放学的年轻男生骑车经过,一闪钻进了其中,身影和声音同时消失,仿佛被妖怪一口吞掉——这样的体验,也是在没有人的岚山,才会感受到的。

次日白天再去,就会发现树林面积其实只有小小一片,小径也不过数百米,并不可怕。东山魁夷看见的也许不是这样。嵯峨野从前拥有面积广阔的竹林,在昭和中期的住宅地开发中被大量砍伐,市民发起过不少反对运动,勃然大怒的反对者中有一位名叫谷崎润一郎,终究成了今日的模样。

如今观光客来了,穿着和服坐在人力车上从竹林经过,已成一大固定观光项目,并不知在人群熙攘中能体会到什么。我见惯了这样的景象,再看到空无一人的竹林小径就有些恍惚,有位路过的当地人拿出手机,向我展示今年一个无人的梅雨天,说,这才是最极致的光线之美。

△坐人力车经过竹林的观光客

我看着照片上鲜艳的绿色,点头表示同意,他又道:当淅沥小雨逐渐变成倾盆大雨,雨点敲打在竹叶上的声音会越来越响亮,从听觉上感受自然风物,是奢侈的体验。

岚山配得上“避世”二字

我知道岚山的奢侈体验还有月亮。京都人都有共识,中秋满月属嵯峨野最美。此地天空高远澄明,夏夜漫天星座,秋季明月高挂,引来许多赏月客。

大觉寺的大泽池是公认的至今仍保留着王朝优雅观月会的地方,初到日本之世,我在中秋夜来过一次,人们搭船在池中赏月,说是还原古时风情。

△岚山的月夜

可惜乘船券十分难买,只能喝一杯抹茶,听一段演奏,沿着池边走一圈,看看朦胧月亮就回去了。游人太多,吵吵嚷嚷,说是观月,更像庙会。

如今失去了观光客,各家寺院的观月会也因为疫情取消了。嵯峨野倒是恢复了原本该有的赏月寂静,在无声的世界里沿着蜿蜒的小道走,走过住宅区走过原野走向渡月桥,抬头可见明月之美。

在渡月桥旁,寥寥的几个人从下午五点半坐在河岸,已经有白色的月亮挂在桥上,颜色清淡,却又大又圆,像是宇宙的主宰。这里的傍晚不同于别处,人们不是看太阳落下去,而是等月亮升起来。

△夜色下的渡月桥

中秋的前一天,住在市内的友人心血来潮,打车来找我赏月,两人走向河岸已经过了深夜十二点。此时月亮已经不在桥上,而在远方山后,才突然理解了“渡月桥”含义,从前人们也是看这月亮缓缓过了桥吧。

京都的月亮是这样:起初从东山之上升起,越过市内低矮的民家,渡过嵯峨野,最后缓缓从小仓山上沉落,日日如此。和友人一起看着不久后将要沉落的明月,四下无人,气温寒冷似冬日,听到的只有河水静静流淌,互相感叹实在凄清悲凉,又觉得也许这样的夜晚,才是嵯峨岚山本来的样子。

《源氏物语》里有许多嵯峨野的登场,其中有名为“松风”的一卷。那是源氏被流放至须磨之时,偶遇一位明石姬,与其产下一女。多年后源氏归京,邀二人搬来,明石姬自知身份低微,并没有住到妻妾所在的京城,而是搬进了已故的曾祖父在大堰川附近的宅邸。

△岚山是一个避世的好去处

这处房子近水,面朝河流,终日听见水声像波浪声一般,总有在海边的错觉。源氏顾虑身边人心情,每月只来访两次,停留一两晚,便匆匆离去。不久后年幼的女儿也被送往京城,留下明石姬一人,她在这寂寞之地,渐渐产生了对人生的觉悟。

古时的女性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最后一条退路是出家,今天的嵯峨野仍留着许多当时延续下来的尼寺,不少尼僧居住于此,守候着静寂的草庵,哪怕成为观光名所,岚山依然配得上“避世”两个字。

我意识到岚山的静寂是如何难得一遇,猜想到了明年此时,它又将回归热闹,而我应该会再度避而远之。因此更觉得应该在这秋冬格外珍惜它。离开岚山的清晨,我在一个名叫“朝雪”的房间醒来,想起千光寺里那位老太太向我展示了一张大雪覆盖的山中景象,在白雪茫茫之中,世界仿佛消了音。

△被白雪覆盖的岚山

“岚山的冬天总是下雪吗?”我问。

“每年都下,但不会很大,多是微微的。”她说。

在旅途中只有自己存在的场所,不被打扰的目的地,拥有一次就是赚到了,但也许换个季节,还能重新拥有一次。此刻我想要见一见微雪的冬日的岚山。

你想去岚山看红叶吗?去了岚山,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赏秋要来京都

Hash:62857f9950c285cf1b75614feb66636212dcd447

声明:此文由 爱旅游的哆啦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