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游”恩施,盛夏“新宠”
7月24日,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第一时间》栏目播出“夏天好去处·清凉避暑游”系列报道,第一集就报道了恩施大峡谷云龙地缝清凉避暑游的相关消息。“看了这集报道,觉得恩施州的独特气候和美景走出了高山大川,避暑成为热天旅游新宠。恩施旅游的业态越来越丰富,方式越来越多样,得到游客的一致认可和青睐。”武汉游客王先生如是说。
州旅游委副主任胡福先介绍,恩施旅游从以前的过路游、走马观花游快游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停下游、住下游慢游模式,游客驻留时间从以前的1.5天上升到2.5天。在慢游中,避暑游、乡村游、文化游等旅游业态相互交织、多元融合、越来越火。
游客如织的女儿城
进入三伏,气温飙升,武汉、重庆、宜昌、万州等地纷纷“告急”,市民直呼受不了,热得难受。到哪儿去避暑?当然是利川,因为利川正处于这些“火炉城市”中间,气候凉爽,植被茂密,生态优美,可谓天赐“凉”机。
6月2日,利川市召开旅游气候资源发布会,中国气象学会宣布利川气候资源评估结果,正式授予该市“利川·中国凉爽之城”荣誉称号。“利川的气候条件十分独特、罕见,非常适合避暑纳凉、休闲度假。”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金星说。
“利川太凉爽了,笑话到了这里,就变成了‘冷笑话’,我们嘴里说出来的话,就成了‘风凉话’。”在利川市苏马荡买房避暑的成都游客郑国华开玩笑说。
7月中旬以来,利川市苏马荡日流量达到20多万人。苏马荡迎峰度夏,避暑大军络绎不绝,一派热闹繁华景象。这是广大游客避暑纳凉的刚需,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部分。
避暑催生民宿兴起,民宿经济方兴未艾。胡福先介绍,2015年,利川市启动“石村百企万户”乡村民宿旅游建设工程,揭开了恩施州民宿发展的序幕。2017年,第三届全国民宿大会在恩施召开,恩施州民宿进入全国视野,迎来全新的发展时代。今年,咸丰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民宿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该县鼓励打造“一村一风格、一户一品味”的特色民宿,凸显地域文化特色。该县对金宿级、银宿级民宿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对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或新改建民宿项目,在项目竣工后,按实际投资额的2%予以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200万元。
在利川市柏杨坝镇拦堰村、利川市凉雾乡马前民宿村、恩施市龙马风情小镇、建始县花坪镇小西湖、巴东县野三关镇石桥坪村等地,前来避暑的游客一拨接着一拨,民宿经济遍地开花。
进入夏季,野三关气候凉爽,是休闲避暑的好地方。重庆源梦实业公司副总经理杨大海说,在野三关,不用空调,也没离过被子,这里真是适合发展避暑经济。来自武汉的张大伯今年是连续第四年入驻石桥坪村,住进老房东家。一个月一个人吃住花费近2000元,对于退休干部张大伯来说,经济实惠,享受了乡村绿色美食也享受着别样的乡村风景。
乡村游促动田园综合体蓬勃兴起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敲门砖,乡村旅游改变“三农”,让农村变美、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重新调整。
在利川市南坪田园综合体,走在南坪乡田渔生态走廊,你会发现,观景台前的两块稻田里分别是紫色的鱼和紫色的螃蟹,微风吹起,鱼和螃蟹在稻田自由游弋。为体现南坪“稻渔共生”生态种养特色,为游客休闲观光打造一道亮丽风景线,南坪乡政府在田渔生态走廊中心区利用彩色(紫色)水稻按照预先设计比例栽植出鱼和螃蟹两幅标志性的图案。
南坪乡党委书记周德燕介绍,近年来,南坪乡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以稻鱼共生为基础,逐步延伸发展稻鳅、稻鸭、稻虾、稻蛙生态种养模式,种植主体经济收益明显逐年递增。目前,全乡田园综合体发展“稻渔共生”面积已达5000亩,可为农民实现增收约600万元。
来自万州的范先生一家在南坪田园综合体体验乡村风景,品味南坪远近有名的特色美食南坪鳝鱼和南坪麻鸭。范先生触景生情,即兴赋诗一首:南坪田园风景多,莲鱼共生拨清波。大棚果蔬采摘忙,美食入口欲放歌。
胡福先总结,乡村旅游让农户与消费对象精准对接,直接把乡村美景和优质农产品变成现金,让农民增收、农村变美。同时,很多游客节假日自驾游越来越多,从城市涌向农村、住进农村,形成即时消费、延时消费、长期消费和扩展消费等多种消费模式。乡村游让单一的种植农业、温饱农业向生态农业、等但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产业结构得到重新调整,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农民素质得到提升,生活方式、就业方式、思维方式得以改变。
现在,巴东神农溪的老大爷、老大娘操着不太熟悉的英语向外国游客卖鸡蛋等农副产品。建始县委一位负责人到花坪调研,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对她讲起了普通话。老大爷说,以为她们是外地游客,现在旅游发展起来了,说普通话外地人才听得懂,旅游业才发展得更好。
乡村田园综合体正蓬勃兴起,恩施市洞下槽田园综合体、建始县青花田园综合体、宣恩县伍家台田园综合体等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向乡村进发,体验不一样的乡村风情与文化。
文化游带动民族文化发展振兴
7月1日,鹤峰县湘鄂边革命烈士陵园氛围肃穆,数百名来自武汉的游客在此自发祭扫。去年以来,恩施州加强对重要革命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全州5处遗址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目录》,红色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有业界专家认为,文化是旅游的魂,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走路。
近年来,州旅游委力推全州文旅融合,努力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五度空间”。如何促进文旅融合?胡福先认为,要在认识上提高度,要在要素上扩广度,要在产品上挖深度,要在市场上炒热度,要在工作上强力度。
恩施州是一个民族文化大州,巴文化、土司文化、吊脚楼建筑文化、土家(苗)服饰文化、方言文化、饮食文化、傩文化、歌舞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抗战文化等各种文化交相辉映,百花齐放。
到恩施体验文化、保护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的游客也不在少数。恩施市女儿城,每晚都有大型互动实景剧《赶场相亲女儿会》。“我每次到女儿城,都是人头攒动,天南地北的很多游客都在看这个演出,该剧观赏性、感染力强,传播了土家族的婚恋文化。”7月10日,居住在女儿城附近的市民吴军告诉记者。
“咸丰县唐崖土司城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展示了我州土司文化的遗存,讲述了土司兴亡的历史。石人石马犹在,土司已成云烟,胜迹重焕生机。这里每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追寻土司传奇、收集土司故事。”该遗址管理处的负责人介绍。
大峡谷、腾龙洞打造的民族文化经典剧目《龙船调》《夷水丽川》再现土家族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展示了土家人的婚恋观、价值观和开疆拓土的奋斗史。
来自北京的游客许振武教授观看了《夷水丽川》后赞叹,这种演出集艺术性、民族性、地方性、观赏性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歌舞艺术与民族文化结合的文艺精品。据悉,该剧目每天上午、下午各演出一场,每场观众近千人。
“恩施的旅游文化有特色、有亮点、有故事,值得深挖,值得花力气打造精品文旅节目(剧目),强化文旅融合,恩施大有作为。”恩施市文物管理局局长刘清华认为。
恩施旅游业态丰富,避暑游、乡村游、文化游、景区游、康养游、体育游、冰雪游、美食游、飞行游、自驾游等多种并存,多元融合共生,各种业态交织、叠加、扩展,相互促进。旅游业态类型的丰富,促进了恩施旅游从景区(景点)游到乡村游到全域旅游的转变,延长了游客的驻留时间,增加了游客消费和旅游收入。据悉,今年上半年,恩施接待游客2961.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5.19亿元。(恩施日报)
Hash:269f1334fc42fc946015182c7196bb4a5a30a747
声明:此文由 头条恩施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