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区奋力打造“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来源:吴忠发布)

来源:宁夏日报

核心提示

秋日午后,大道尽头的罗山层峦叠翠,清晰可见。

背靠葡萄基地、面朝宽阔大道,王有清与家人向过路客称卖着刚从园中摘下的时令鲜果。

王有清面前的这条大道是2018年落成的罗山大道延伸段,从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茅头墩葡萄基地横穿而过,基地里就有王有清家的50亩鲜食葡萄

入秋果实成熟后,王有清在路边设立摊位,向路人贩售刚刚采摘的红提、玫瑰香、维多利亚等多个品种的葡萄。

路边摆摊、自产自销,这种售卖方式虽略显“原始”,但王有清每天的营业流水却高达5000元左右。他告诉记者,相对于批发,零卖每公斤能多赚4元钱,有时一单生意就有500多元收入。

“新路修好了,客流量大了,销量自然也就高了!”王有清说,这条路为他招徕着八方顾客,以红寺堡利通区同心等地的顾客居多,甚至沿着路网辐射到百里之遥的银川。“过去这是一条砂石路,车流量少,去年葡萄的日营业流水只有现在的一半。”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以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目标,如今红寺堡区农村公路里程已突破1800公里,比5年前翻了将近一番。筹集各类项目资金1.8亿元,硬化村组巷道508公里,村庄巷道硬化率10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

新庄集至红城水段公路蜿蜒于罗山之间,7公里内八道拐。

村村道路畅通

如果将宁夏地图上下左右对折,交汇点恰好是红寺堡——红寺堡位于宁夏之中心。

除了地理区位独一无二,红寺堡还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区。自1998年开发建设以来,先后搬迁安置宁夏南部山区8县移民23万人,计划于今年年底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一条条铁路高速公路从红寺堡区纵横贯穿而过,其中有太中银铁路、银西高铁,盐中、定武、京藏高速以及G338、G344等多条交通干线。

除了这些“大手笔”,红寺堡区委、政府立足区情,全力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2015年以来累计投资4.05亿元,共实施修建农村公路520公里,改造建设产业路227公里、旅游路134.7公里、资源路62.2公里。

红寺堡区地处烟筒山、大罗山及牛首山三山之间,境内有多条纵深沟壑,给道路施工带来挑战。

遇山开路、逢沟架桥。面对大自然抛出的道道难题,执着的红寺堡人用智慧与汗水一一破解。

红寺堡区与同心县韦州、下马关等地被罗山所阻碍,过去两地群众沿着一条简易砂石路翻山越岭才能实现互通。走亲戚、跑运输都极为不便,出行安全也得不到保证,遇到雨雪天更会阻塞不通。

2015年,红寺堡区启动新庄集至红城水段公路施工,将原有的砂石路改建为沥青路,尽管只有短短7公里,却有8道拐,犹如九转回肠。

“不合格就返工。”时任红寺堡区交通局质检科工作人员的马玉良和同事们严格按照三级沥青道路标准监督施工,在地形地貌复杂路段高标准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先天自然条件带来的出行不便及潜在隐患。

历经一年奋战,新庄集至红城水段公路终于如期建成启用。

如今,罗山天堑已成出行通途。

大山的难题刚刚破解,深沟的挑战接踵而至,洪沟便是其中最令施工者头疼的一条。

洪沟呈南北走向,沟深壑宽、蜿蜒纵横,将红寺堡一分为二。今年4月,跨洪沟大桥竣工,该桥共计7跨,全长140米,打通了横亘在新庄集乡与肖家窑葡萄酒庄示范园区的天堑。

自此奔赴肖家窑,无论是葡萄采摘还是乡村旅游,洪沟对面群众再也无须兜转绕路,在桥上乘车不足一分钟便可跨过昔日天堑,结束了历史上“咫尺天涯”的交通尴尬。

如今,在红寺堡区276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路网纵横交织,如动脉血管般延伸至每一个村镇,不仅连通了65个行政村,更实现了绝大多数自然村的村村通。

这些交通扶贫红利,正源源不断为贫困群众输血脱困。

道路通,产业兴。

新庄集综合客运站已竣工。

为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路之所至,产业振兴

依靠一条条宽敞笔直的“四好农村路”,红寺堡区的特色农副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市场。目前,枸杞、黄花菜产业种植规模分别达到5.6万亩、8万亩,年产值分别达到3.2亿元、5亿元,逐步走上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之路。

今年初秋,红寺堡镇中圈塘村2000亩酿酒葡萄被抢购一空,采购者中不乏张裕(宁夏)葡萄酒有限公司等葡萄酒酿造大企业。

“一是品质更好,二是交通便利。”中圈塘村党支部书记蔡立德揭秘道,中圈塘村地处中(圈塘)航(模基地)公路起点,载重20吨的卡车可直接驶入村内,助力村里的酿酒葡萄“飞向”远方。

蔡立德告诉记者,过去村边修有一条石子路,“大车根本开不进来”,2014年中航路建成后才扭转这一被动局面,进而带动村内葡萄、枸杞、核桃等特色产业发展。

2017年,红寺堡区筹措资金助力中圈塘村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在村内所有巷道铺设了水泥路,用蔡立德的话说就是“出门抬脚就是硬化路”,彻底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历史。

交通扶贫“临门一脚”,中圈塘村在2017年年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除第一产业外,红寺堡区二、三产业也凭借“四好农村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今年春季,滚新公路经向阳(跨洪沟)至肖家窑葡萄酒庄示范园区道路建成通车,该路全长7.63公里,终点至肖家窑葡萄酒庄示范园区及航模基地,沿途贯通3个葡萄基地及3个特色旅游示范村。

今年8月11日至9月1日,红寺堡区举办了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接待参赛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陪同家长共计4000余人,历时20余天。

比赛间隙,航模参赛者们乘车一路畅游,住民俗、搞采摘、品红酒……玩得不亦乐乎。中圈塘村在航模节期间迎来大量外地顾客投宿,每人每日食宿标准为120元,村上的餐厅及宾馆生意火爆一时。据红寺堡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负责人介绍,整个航模节的会展经济收入高达2000万元以上,带动了葡萄酒、民俗旅游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红寺堡区农村公路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带动近2000户贫困群众脱贫摘帽,惠及近7.3万名群众。

道路蜿蜒,房车畅游。

城乡客运一体化

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记者走进刚刚竣工的新庄集综合客运站,只见超市、候车厅、卫生间、开水间、便利店、餐厅、养护站等一应俱全,不由感叹这家乡镇客运站是一座多功能服务综合体。

红寺堡区不断加大城乡客运统筹力度,积极创新城乡客运管理和服务模式,全面提高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服务水平,让农村居民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便捷交通。

为此,红寺堡区正在全力构建以城区为中心、5个乡镇为节点、65个村组为末梢的三级交通网络。

目前,红寺堡综合客运站即将开工建设,该客运站集客运、邮政、快递、农资配送功能为一体,日后还将建设新能源充电站;两个乡镇综合客运服务站建成待运营。探索实施农村交通综合服务站项目,在新建的罗山大道、买韦公路等农村骨干道路上一次性规划建设港湾停车等附属设施。

伴随着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红寺堡区有效破解了农村物流快递运送难、乡镇养路难、农村客运经营亏损等老大难问题,“多站合一,资源共享”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农村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已达100%,生产生活物资进城下乡更加便利。“市民下乡、农民进城”现象更加普遍,“出门水泥路,抬脚上班车”的理想正在红寺堡农村一步步变为现实。

两条道路交汇于中圈塘村,连通了道路沿线的航模基地、东源葡萄基地。

农村公路列养率100%

对于红寺堡区纵横交错的农村道路,很少有人比红寺堡区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的宿小首更熟悉。

被问及碱井至新台间的某个偏僻地点时,宿小首一时无法用语言表述清楚,于是干脆驾车将问路人带到目的地,然后继续和同事们一道巡路。

工作日中,宿小首和同事们总会乘坐一辆标有“中国公路”的巡路车,以40至60公里的时速行进在农村路上,他们眼观六路,检查路面是否存在坑槽需要维修,查看有无侵犯路权、损坏路产行为需要制止……

“跑一天就是一箱油。”宿小首从事巡路工作5载,被问及每天的驾驶里程时,他却一时难以讲清楚,只能以耗油量作答。

在宿小首和同事日复一日的巡视下,红寺堡区交通部门对于辖区道路养护情况了如指掌。近年来,累计处置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路段861公里,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15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7座,使得出行安全系数连年递增。

红寺堡区探索推行“路长制”,通过设立区、乡、村三级路长,定职定责,并以此为抓手进一步落实乡镇人民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乡规民约,提高沿线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提升道路管养水平。

成立红寺堡区农村公路质量监督站,落实机构、配备人员,不断完善区、乡、村三级公路质量管理体系。联合公路管理局路政大队、公安交警大队、运管部门在乌沙塘建设治超站,开展国省干线、农村公路超载超限治理工作。多管齐下,近3年红寺堡区农村公路交工验收合格率都在98%以上。

将交通战备与公路养护相结合,组建一支百人公路应急抢险队伍。购买水毁抢险、应急救援等机械物资装备,建成应急储备库。实施乡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安装波形护栏、砌护片石,全面消除险工险段安全隐患。

推行农村公路“养管分离”制度,采取市场化管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率先在宁夏实现养护经费“养路不养人”,确保了农村公路列养率100%,路面技术状况指数逐年提升。

加快铺设乡间沥青路。

9月初,京藏高速红寺堡北出入口正式通车。

车在路上行 人在景中游

9月中旬,中航路获评宁夏“最美农村路”。

金秋时节,从中圈塘村出发,乘车行驶于全长23.5公里的公路上,沿途红、黄、绿相间的植被多姿多彩,罗山由远至近愈显巍峨,天地间悬浮着数朵硕大白云

行至道路尽头便是航模基地,周边分布着朱庄子等多个移民区旧址,一座座废弃的土坯院落默默矗立,向人们展示着移民前的生活风貌。

近年来,红寺堡区利用美丽村庄建设、小城镇建设、“一事一议”等项目建设契机,整合资源全力开展公路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持续开展农村道路绿化,“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7000万元,将绿化任务分解至具体路段,各乡镇承担本辖区农村道路的苗木采购、绿化施工和后期管护。坚持一路一策、一路一案、一路一景,在柳城路、中航路、买韦路等主干道两侧种植多年生蜀葵,建成“百里黄花长廊”,包干到户、责任到人,亮化、美化公路沿线环境,打造样板路、示范路、产业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重共赢。

优先选用公路沿线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日常公路建设养护,安排1800个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从事农村道路清洁维护,破解了乡村公路日常养护人员不足问题。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社会化服务公司,探索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新模式,深入开展城乡和重点部位道路环境整治,确保农村道路“畅安舒美”,助推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红寺堡,车在路上行,人在景中游。

Hash:fbc2b2eaf56c056ff49a242d405098d4aa8db044

声明:此文由 发现吴忠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